努力营造报纸评论板块_报纸板块设计

发布时间:2020-02-17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在信息时代,平面媒体走“权威,精英,深度”的思想性路线以抗衡“短平快”的新媒体,已经逐渐成为一种共识。而营造报纸评论板块这一思想阵地,正是使平面媒体优于新媒体乃至“自媒体”的关键所在。为此,《中国日报》力求通过强化评论板块的建设来体现其媒介责任感和国际影响力。在评论板块以多样化吸引读者,树立思想高度、权威性和品牌的实践中,《中国日报》评论版的专栏评论“中国论坛”(China Forum)以高端的编辑思想和独特深入的形式内容,形成了鲜明的栏目风格,丰富了评论板块的内容和内涵,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致力于营造“意见表达场”
  
  随着评论对报纸的重要性不断凸显,评论板块不断扩容,单一代表报社观点的社论或社评已不能满足读者对于报纸的思想性和观点多样性的需求。而专栏评论正是评论板块以多样化的形式和多侧面的观点吸引读者的一个创新形式。
  专栏评论通常在报纸固定版面以固定专栏的形式定期发表言论性文章。论坛评论是专栏评论的一种,以固定的栏目名称和不同的作者为特征,定期发表署名文章。“中国论坛”采取的就是专栏评论的体裁形式。与社论、评论员文章等传统的评论形式相比,论坛评论有稳定的栏目名称和编辑思想,容易形成品牌效应;栏目文章内容的专业性和思想性强,语言和论证方式也更为灵活多样,能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同时作者的多样化和权威性,以及栏目介于政论性评论和新闻性言论之间的定位,使其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和“去官方性”,能够有效地为读者提供来自报纸外部的观点和意见,营造“意见表达场”,使整个评论板块的观点更加平衡全面。
  “中国论坛”作为《中国日报》评论版的重点栏目,每期刊载在评论版头条位置(左侧竖列为社论),专栏名称即点明了栏目关注中国,分享观点的选稿主旨。“中国论坛”邀请国内各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和意见领袖撰写言论性文章。它以较长的篇幅(英文600-800字,相当于社论长度的2-3倍)深入分析点评关系中国社会、经济、民生发展的重要议题。如果说社论的特色是旗帜鲜明地表明观点,“中国论坛”则更侧重于阐释、分析和思辨,更多解答的是“怎么样”和“为什么”的问题。
  在作者群的构成上,栏目着眼于邀请学界业界的知名专家和意见领袖,以使言论文章避免流于空洞口号的宣传辞令,成为真正有深度和影响力的思想结晶。同时论坛作者具有更高的开放性,能够为读者提供不同角度的观点,平衡社论和评论员文章单方面占据版面造成的“一家之言”的局面。“去官方化”的署名作者身份,令言论文章的自由度更高,观点和行文风格都更加鲜明和个人化。
  
  兼顾“中国立场”与“国际视角”
  
  在实践中,“中国论坛”逐渐形成了“话题围绕国际社会对中国最关注的焦点问题,行文注重国际化的视角和西方读者容易理解的表述方式,致力于阐述中国的立场和观点”的编辑思路。通过读者反馈、转引转载分析和长期的编辑实践我们发现,外界最感兴趣的“中国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逆金融危机的潮流而上屡创经济奇迹。中国的经济走向成为了一个世界性的议题,对全球经济的走向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涉及中国经济的话题,都是国际社会关心的关键性话题。如人民币汇率、进出口贸易、涉及中国的各种经济合作组织和经贸协议、房地产,CPI波动等。
  作为国际事务重要参与者的中国。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全球化的程度不断加深,其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也日益增强,中国在全球事务上的发声举足轻重。中国在国际组织、区域合作组织中的位置和作用,在关键性议题上的表态与举措,如扶贫、对外援助、应对气候变化、打击跨国犯罪、保护知识产权、疾控等方面的作为,都是外媒和海外读者关注的重点。
  涉及中国的国际关系和地缘政治。涉及中国的区域性双边和多边关系,如朝鲜半岛问题,海峡两岸关系,都牵动着世界的目光。而中国与其他地区和国家之间的交往互动,如中美、中欧、中俄、中日、中印等的动态和走向,则是重要议题。
  中国自身的社会发展议题。与国内读者相比,国际读者更注重影响中国社会发展的变革性举措,以及社会的新近发展特征,如社会、经济、文化改革及关键性的政策变迁等。比如近期对“中国模式”的探讨,就出现了观点频出、百家争鸣的局面,是读者关注的热点。
  以今年6月为例,此时段内“中国论坛”共发表言论性文章20篇,(评论版每周一至五出版,当月共出版20期),全部为来自各领域的不同作者撰写。其中:国际关系话题7条(中美关系、中欧关系、朝鲜半岛问题等),经济类话题6条(人民币汇率、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打击网络金融犯罪等),国内社会发展话题4条(社会服务与社会管理、基层人大代表选举等),国际事务话题3条(气候变化与绿色经济、上合组织“上海精神”等),以上选题基本涵盖了上述4类国际社会感兴趣的“中国话题”,做到了从内容上有针对性地吸引目标读者。
  除了贴近国外读者的阅读兴趣和需求外,“中国论坛”还主动设置议题,着重向海外读者说明被西方媒体刻意忽略的中国社会发展的真实状况和中国对自身发展和国际事务的观点和态度。同时,栏目紧跟时事发展主动反应,注重对重点议题如双边和多边关系、人民币汇率等的探讨,为中国的立场、观点和理由提供一个不同于西方的另一种意见表达的场所,避免国外读者被西方媒体的“一面之词”所误导。而在文章的编辑上则反复强调“中国视角”,用有理有据的论证表明中国的立场,体现中国努力参与全球化、求同存异的负责任大国形象。比如在中美频繁出现贸易摩擦之际,栏目邀请了若干经济专家学者撰稿,用数据和事实说话,驳斥了美国部分媒体、政客和行业人士宣称的中国对美国的“不公平贸易行为”,指出美国单方面施行贸易保护主义,试图转移本国国内经济失衡矛盾的企图。栏目还组织了有关“中国崛起”话题的系列文章,从不同领域论证中国和平崛起,致力于与各个国家和地区交流合作,达到双赢的一贯政策。系列文章被海内外众多媒体迅速转载,起到了良好的对外传播效果。
  
  搭建本土“意见领袖”平台
  
  除了话题选取外,作者及其论述方式和文字质量也是影响传播效果的关键性因素。为保障文章的可读性,“中国论坛”在选取作者和编译文章上都下了一番功夫。作者方面尽量挑选学贯中西、有国际化视角、了解国外读者阅读习惯和思考方式的专家学者,尽量邀请和鼓励作者直接用英文撰写稿件,用西方读者容易理解的方式来阐释观点,达到高质量的对外传播乃至说服效果。而针对所采用的中文稿件,则尽量在编译中注意中文和英文的结构和论述差异,兼顾语言地道和表述畅达。同时在文章的编辑中通过中西对比、相互参考的论证方法,尽量为国外读者提供他们熟悉的西方的“参考系”,便于国外读者更加直观和快速地理解相应问题在中国的“异与同”。而在涉及国内社会发展的特定领域中,特别注重国外读者不容易理解的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政策纲领和社会现象的表述,力求达到“内容中国化,表述国际化”的效果。
  在主动进行对外传播的过程中,树立中国的“意见领袖”是不可或缺的一环。“中国论坛”作为解释中国的重要平台,通过发表国内专家学者的言论性文章,很好地向外界推广了国内的意见领袖及其思考成果,形成了栏目和明星作者双向的品牌效应,一批知名专家学者已成为栏目稳定的供稿人,他们撰写的文章引起了众多知名媒体转载和大量关注反馈。
  作为一个处于不断摸索中的栏目,“中国论坛”还有许多地方有待改进。其中,如何兼顾言论性文章的思想性与可读性就是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由于栏目作者多为专家学者,言论性文章往往学术化气息过重,可读性不强。加之所探讨的内容专业性程度过高,如何在英文言论文章较短的篇幅里把事实摆明道理讲透,考验的不仅是作者的撰稿能力,更是编辑对议题的把握以及对文章的编辑功力。如能处理好这些问题,“中国论坛”将在对外传播能力上有更大提升。

相关热词搜索:板块 营造 报纸 努力营造报纸评论板块 部队报纸板块分布内容 校园报纸板块名称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