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_社会主义与生态文明 在和谐中共生

发布时间:2020-02-18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9月16日,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在出席第十一届“绿色中国”论坛时发言指出:生态文明将促进社会主义的全面发展。会后,本刊记者对潘岳副局长进行了专访。   记者:您在演讲中谈到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与更高层级的生态文明和谐共生,这是基于什么样的认识?
  潘岳:生态文明作为对工业文明的超越,代表了一种更为高级的人类文明形态;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对资本主义的超越,代表了一种美好的社会和谐理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认为,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解放与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与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与资本主义制度相比,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不仅仅体现在生产力的发展上,更加体现在公平公正、共同富裕、道德文化、可持续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和谐等方面。
  从这个角度讲,社会主义与生态文明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因此它们能够互为基础,互为发展。生态文明为各派社会主义理论在更高层次的融合提供了发展空间,社会主义为生态文明的实现提供了制度保障。
  记者:生态社会主义的理论对于大众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您能具体介绍一下这一理论吗?
  潘岳:生态文明本身就是一个相对很新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生态社会主义的理论也刚形成不久,仍具有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它主要是针对全球化所带来的一系列难题,例如生态问题,生态社会主义等新型社会主义流派的探索,不仅在学术上对社会主义进行了理论创新,也在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全球问题具体结合起来,为社会主义回应全球性问题提供了想象空间,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进一步完善。
  记者:您在以前的演讲中也曾提出:中国2000多年传统的农耕文明是一部人与自然和谐的文明,而生态文明也强调“和谐共生”。请问,您怎么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潘岳:中国传统文化中固有的生态和谐观,为实现生态文明提供了坚实的哲学基础与思想源泉。中华文明虽然是工业文明的迟到者,但中华文明的基本精神却与生态文明的内在要求基本一致。
  中国历朝历代都有生态保护的相关律令。如《逸周书》上说:“禹之禁,春三月,山林不登斧斤。”什么时候砍伐呢?《周礼》上说:“草木零落,然后入山林。”除保护生态外,还要避免污染。这种制度,并非统治者的个人自觉,而是中华文明本身的内涵所决定的。以儒释道为中心的中华文明,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系统的生态伦理思想。
  生态伦理思想本来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涵之一,这使我们有可能率先反思并超越自文艺复兴以来就主导人类的“物化文明”,成为生态文明的率先响应者。
  记者:我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理念,是不是对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一种呼应?
  潘岳:是的。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等一系列新的发展理念,完全可以吸纳和借鉴生态社会主义、世界可持续发展理念、中国传统文化等文明成果。这种融合必促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必促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促成全世界可持续发展的新潮流,必促成社会主义真正代替资本主义,必促成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和谐。

相关热词搜索:共生 生态 和谐 社会主义与生态文明 在和谐中共生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念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