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与齐鲁文化:黄河文化的精神内涵

发布时间:2020-02-21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河流是文明的摇篮,文明孕育于江河之畔。在中国,北方的黄河与南方的长江共同哺育了中华文明,尤其是黄河,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在黄河中下游平坦广袤的土地上,历史上多次改道的黄河,其流经区域整体呈现以河南孟津为顶点,北至天津,南达江苏的扇面。在这个扇面上,有一个非常完整的区域,那就是齐鲁大地。
  在黄河的滋养下,齐鲁大地很早便出现了人类活动的足迹。伏羲、女娲、后羿、蚩尤、虞舜等为辉煌灿烂的先古文化做出了贡献。当时,他们被称为“东夷人”。“东夷”尽管有排除在华夏主流文化之外的意思,但毫无疑问它是黄河文明重要起源这一事实,大汶口文化就是最好的证明。
  大汶口文化的年代约相当于仰韶文化的中晚期,它以泰山南北为中心遍布黄河下游南岸一带,其穿孔石斧、扁薄的石铲、鹿角质地的短柄鹤嘴锄等生产工具标志着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其墓葬中出现了男女合葬墓且墓的规模大小不一,随葬品多寡悬殊体现了其社会组织发展水平,更值得一提的是其陶器制作精美,上面刻画的陶尊文字比甲骨文早约1500年,是中国汉字的重要起源。
  充足的水源,宜人的气候,平坦的地势,肥沃的土壤造就了黄河中下游古老的农业文明。在这里,人们过着聚族而居的定居生活,社会生活不仅呈现浓厚的宗法血缘关系,而且还带有鲜明的政治色彩,这为礼乐制度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周礼即是重要代表。至周晚期,礼崩乐坏,诸侯争霸,经世治国成为时代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先哲深沉思考,各抒己见,中国进入了德国学者雅思贝尔斯所提出的“轴心时代”。
  这时,齐鲁大地上各种思潮奔涌,最终以孔子的儒家思想胜出。儒家思想以“仁”、“礼”为核心,呈现出非常明显的政治伦理型特征,这对于农业文明社会具有很强的适用性。因此,它逐渐走出齐鲁大地,成为“经学时代”的国家正统思想。
  黄河在哺育了中华文明,成就了齐鲁文化,但,她还是中国人难以释怀的忧患。所谓“华夏水患、黄河为大”,“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是其真实写照:在1946年以前的三四千年中,黄河决口泛滥达1593次,其中大规模的改道有6次。山东更是深受黄河灾害之影响:
  由于地处下游入海口,几乎每一次黄河决口改道,齐鲁大地都会成为泽国,这在距离现在最近的一次大改道上体现得非常明显。
  1855年,黄河在河南兰阳铜瓦厢决口后,如脱缰野马四处奔流,终夺山东大清河入海,山东近一半地区为汪洋黄水所淹没。由于时处晚清多事之秋,黄河治理陷入混乱,灾难持续了近百年。在天灾人祸的持续打击下,黄河沿岸地区人口流徙,经济衰退,百姓谈“黄”而色变。近代史上掀起的一次又一次山东人“闯关东”浪潮就与黄河水灾密切相关。
  由于河床为黄河所侵占,大清河两岸的繁华景象顿然消失。沟通南北的大运河,受黄水侵灌,淤积严重,济宁、聊城、临清等得运河之利的城镇逐渐衰落,加上近代化因素的影响,山东一省的经济重心逐渐由黄运地区转向了沿海。这一格局延续至今。
  山东人在享受着黄河母亲般慈爱的同时,也不得不承受着她时而暴虐的性格。他们生于斯长于斯,血脉与黄河紧紧相连,不仅淳朴、豪爽的性格得益于黄河的滋养,而且生活的方方面面也与她密不可分:
  鲁菜作为中国四大菜系之一,是黄河流域烹饪文化的重要代表。鲁菜中的糖醋鲤鱼堪称经典,色如琥珀,外焦里嫩,兼具香酥、酸、甜、咸的独特风味。这道传统名菜所用的主材就是黄河鲤鱼,它生长在黄河深水处,头尾金黄,全身鳞亮,肉质肥嫩,没有母亲河的慷慨馈赠,我们难以品尝到如此美味。
  “沙土布袋”是黄河岸边儿童的摇篮,也是他们的被褥。选取黄河岸边淤积的细沙土,在阳光下暴晒数日,再用细筛子筛出,放到铸铁土锅内炒,等到其温温吞吞时,装在用棉布缝制的布袋里。把小孩放在在里面,仅露出头与手,小孩拉尿了,只需换土便罢。老人们说:“泥娃娃睡沙,消炎败火,不落毛病。”多少孩子都是听着这样的摇篮曲枕着黄河涛声甜蜜地进入梦乡啊:“黄河的小孩呀,真有福。穿上呀,不出屋”。
  在黄河岸边,最具特色的民居应数台房。在滨州市近郊的黄河滩上,有的人家自生男丁之日起即垫房台,每垫一层,任风雨为之夯实,积年累月,时作时辍,二十余年成一台,正好为成年的儿郎造房娶妻。这里更有一种特别的台房,叫“垛房”或者“四角青”,其土坯墙壁的四角特意用砖砌成四个垛柱,洪水来时,主人事先将墙壁推倒,人爬到房顶避水,房子就成了一座孤立的“桥”,洪水过后,重新垒墙筑壁,仍可居住。而没拆墙的房子必被洪水冲倒。人们戏称之为“过水房”、“墙倒屋不塌房”。
  黄河桀骜不驯的性情给沿岸人民造成了无穷的灾难,百姓除了积极参与治河实践,还用朴素的信仰来祈求祥瑞。每逢重要节日,黄河岸边的百姓都要到黄河边上烧香磕头,以祈求河神的保佑。靠黄河为生的船家,开船之前,要摆供,烧香,烧纸,放鞭炮,跪拜金龙四大王;人们还想象出镇水灵物,如阳谷县张秋镇曾铸有镇水铁犀;垦利县的史口镇曾有一口镇水铁钟,据说某年黄河发大水的时候,它发出了“当……当……我去史口,你去八庄”的声音,提醒百姓逃向高处。灾难过去之后,老百姓认为这是上天所赐,于是建庙堂寺院进行供拜。
  一代代山东人在黄河的臂弯里繁衍生息,听着黄河的涛声,吃着黄河的鲤鱼……黄河早已融入齐鲁文化的血脉。从这里走出来的儒家思想,已成为中华文化的主体,并且深深地影响了周边国家乃至世界,在人类二十一世纪的历史上,儒学也必将为解决人类的现代困境提供智慧的明灯。

相关热词搜索:齐鲁 黄河 文化 黄河与齐鲁文化 黄河龙集团齐鲁一号 黄河龙9年多少钱一箱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