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朝核问题上的有限作用:中国在朝核问题中的作用

发布时间:2020-02-22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摘 要 20世纪90年代初,朝鲜核问题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第一次核危机爆发。危机在1994年朝美签订《核框架协议》后得到缓和。2002年底,核危机再次爆发。为了解决核危机,在此地有重大安全关切的中国积极推动相关六方举行了数轮六方会谈,为危机的和平解决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笔者认为,中国在朝鲜核问题上的作用是有限的,原因有两:一是中国的外交战略限制了中国在朝鲜危机中的作用,二是中国用来影响朝鲜的手段是有限的。解决朝核危机的钥匙掌握在美国手里。
  关键词 朝核危机 有限作用
  中图分类号:D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4812(2006)03-0055-61
  
  一、朝鲜核问题与六方会谈
  
  1.第一次朝鲜核危机
  20世纪50年代末,朝鲜就已开始了核技术的研究工作。经过30多年的努力,朝鲜相继建成了6个核研究中心、2座研究堆、6座铀矿、3座二氧化铀转化厂、1座天然铀燃料元件制造厂、1座核电试验堆和1个核废物贮存场,国内已探明可开采的铀储量达400万吨,基本建成了从铀矿开采到核废物处理的核燃料循环体系。[1]1985年12月,朝鲜加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按照该条约规定,成员国必须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对其核设施的检查,但朝鲜却一直拒绝,朝鲜的核问题当时并没有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
  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根据卫星照片,怀疑朝鲜有用于研制核武器的设施,提出要对朝鲜的核设施实行检查,朝鲜核问题才开始成为世人关注的问题。
  在美国和韩国的压力下,朝鲜同意就此问题进行谈判。经过曲折反复的艰难谈判之后,1991年12月31日,朝鲜同韩国在板门店签署了《关于朝鲜半岛无核化共同宣言》。接着,1992年1月,朝鲜又与国际原子能机构签署了《核安全协定》,并同意该机构对其核设施进行检查,朝鲜半岛的紧张气氛有所缓和。
  从1992年5月开始,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先后对朝鲜进行了6次核调查,并没有发现朝鲜制造核武器的证据。但是,IAEA根据美国提供的情报,怀疑朝鲜已经从燃料棒中分离出至少148克钚,日本外务省的一则消息更是称朝鲜已获取16-24公斤的钚,[2]这与朝鲜向IAEA申报的90克钚相差甚远。据此,IAEA于1993年2月26日要求对朝鲜宁边附近两处存放生产核武器原料的场所进行特别检查。朝鲜认为国际原子能机构的要求是听命于美国,拒绝接受进一步的检查,同时,下令全国进入“准战时军事状态”,并于3月12日正式宣布退出“核不扩散条约(NPT)”(三个月后生效),[3]第一次朝鲜核危机由此爆发。
  朝鲜的这一行为在西方世界引起了强烈反响,美国更是称其“是孤注一掷的行为,是疯狂、自我毁灭和鲁莽的举动”,[4]美国一方面通过北京会谈劝说朝鲜撤消其退约决定,另一方面,向朝鲜频频发出警告,扬言要通过联合国对平壤实行经济制裁。朝鲜则声称自己“受到驻韩美军的核威胁”,核问题实质上并不是朝鲜同国际原子能机构之间而是同美国之间的问题。如果联合国安理会对平壤实行制裁,朝鲜将视其为“宣战书”。[5]
  尽管美国和朝鲜相互进行威慑,但并不想就此迎头相撞,为了解决问题,美朝两国从1993年6月到10月下旬先后在纽约举行了多轮对话。1993年11月11日,朝鲜副外长姜锡柱就朝核问题发表长篇讲话,提出解决核问题必须先解决政治问题而不是技术实务问题,并提出了一个“一揽子解决方案”,即美国采取实际行动放弃对朝的“核威胁”和“敌视政策”,朝则继续留在条约内,并全面履行核安全协定。美国对此作出了积极反应,经过讨价还价,双方基本达成一致。朝鲜核危机再次缓解。
  但是,朝鲜于1994年5月14日开始自行更换燃料棒,使得局势再次紧张起来。美国认为朝鲜更换了在宁边反应堆的几乎所有8000个燃料棒,“越过了无法挽回的界限”。美国常驻联合国大使奥尔布赖特宣布了美国拟对朝鲜实行两个阶段制裁的决议,美国国防部长佩里也威胁说进行先发制人的打击仍是一种选择。对此,朝鲜作出了强烈的反应,再次宣称将视一切制裁为宣战,并警告说,如果国际社会逼朝鲜的话,它将采取“果断的报复措施”。为了表示他的决心,平壤向日本海方向发射了一枚反舰艇导弹。朝鲜半岛一时战云密布。就在此时,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宣布,应金日成主席之邀将对朝鲜和韩国进行私人访问。由于卡特的成功协调,美朝两国又重新坐到了日内瓦的谈判桌上,经过数轮艰苦的谈判,美朝终于在1994年10月21日在日内瓦签署了《核框架协议》。一场危机缓和了下来。
  根据协议,朝鲜同意冻结现有的核计划,即同意不再对一座5兆瓦的核反应堆重新添加核燃料,停止两座石墨减速反应堆的建设,封闭其核燃料后处理厂,并最终拆除这些核设施;朝鲜当年早些时候更换5兆瓦核反应堆燃料棒时取出的8000根核燃料棒暂时留存在朝鲜,朝方负责对其进行安全贮存。此外,朝鲜还同意将来接受对其所有核设施的检查。按协议规定,美国将负责在2003年底前,为朝鲜建造一座2000兆瓦或两座1000兆瓦的轻水反应堆。反应堆建成前,美国将同其他国家向朝鲜提供重油,作为能源补偿。
  美朝两国签署的《框架协议》使长达两年多的争端暂时划上了句号。
  2.第二次朝核危机
  朝鲜和美国在日内瓦签署核框架协议后,双方在一些具体问题上仍然各持己见、互不让步。首先在向朝提供何种型号的轻水反应堆问题上争执不下,其次由于朝鲜半岛能源开发组织成员国之间迟迟没有就经费分担问题达成协议,也阻碍了核框架协议的履行。在这些问题解决后不久,朝美在朝鲜的“可疑地下核设施”问题上又发生争执。
  在《框架协议》执行过程中,美国仍怀疑朝鲜还在继续从事核武器的开发。从1997年底起,美国国防情报局开始注意宁边以北40公里处金昌里的地下设施以及其他十来个设施并怀疑朝鲜在此地从事核武器的研究。因此,1998年11月,美国要求无条件视察朝鲜宁边地区的“地下核设施”,以证明朝鲜没有违反1994年的核框架协议,但朝鲜要求在允许美方视察前必须给予3亿美元的补偿。在遭到美国拒绝后,朝鲜不再坚持要现金补偿,表示可以用3亿美元的粮食补偿来代替,但这些要求都遭到了美国的拒绝。直到1999年3月中旬,美朝才就检查事项达成协议。5月中旬,美国的专家小组对朝鲜的“可疑地下核设施”进行核查,但是并没有发现朝鲜违反核框架协议的证据。2002年1月以来,美国情报部门发现更多疑点,于是主管亚太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凯利在10月访朝期间,拿出了朝鲜进口用于铀浓缩的离心机的证据。朝鲜先是否认,然后又改口承认“确有此事”,并表示“正在研发更具威力的武器”,承认其推进浓缩铀开发计划。美国声称朝鲜承认有浓缩铀计划,严重违反了此前的一系列协议。[6]11月13日,美国总统布什决定停止向朝鲜继续运送作为燃料用的重油。朝核问题再次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在美国停止向朝鲜提供重油后,朝鲜于2002年12月22日宣布解除核冻结,拆除国际原子能机构在其核设施安装的监控设备,重新启动用于电力生产的核设施,并于2003年1月10日发表声明宣布正式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11日起生效。朝核危机再次爆发。
  3.朝核危机与六方会谈
  朝核危机的爆发,严重威胁了东北亚地区的和平和安全,引起了周边相关国家的高度重视。尤其是与朝鲜有着密切关系的中国的关注。朝核危机发生后,中国政府非常关注朝鲜半岛形势的发展,并在相关各国之间展开了积极的外交活动。在中国的努力推动下,2003年4月23日至25日,中、朝、美在北京举行了三方会谈。同年8月27日至29日,由中国、朝鲜、美国、韩国、俄罗斯和日本参加的关于朝核问题的六方会谈在北京举行。虽然会谈没有取得任何积极的成果,但是这次会谈为朝核危机的解决提供了一个新的舞台。
  2004年2月25日至28日,在各方多次穿梭斡旋与协调下,第二次六方会谈再次在北京举行。本次会谈推进了实质性问题的讨论;明确了采取协调一致步骤解决问题的方式;发表了启动和谈进程以来的首份文件;确定了第三次会谈的地点和时间;同意建立工作组推进会谈机制化。[7]会谈中,凯利告诫朝鲜也应像利比亚那样作出放弃核计划的决定。朝鲜则主张把武器用核开发同和平利用的核开发区分开来,并彻底否认有什么铀浓缩计划。为缩小分歧,六国还在北京举行了首次六方工作组会议,达成了继续会谈的协议。
  2004年6月23日至26日,朝核问题第三轮六方会谈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会后公布的主席声明说,各方授权工作组尽早开会,具体确定以无核化为目标的第一阶段措施的范围、期限、核查以及对应措施,并以适当的方式,向第四轮六方会谈提出建议。
  2005年5月,朝鲜宣布从核反应堆内取出8000根废燃料棒,并称由于美国布什政府2002年12月撕毁了以提供轻水反应堆为核心内容的朝美框架协议,并以核武器对朝鲜进行威胁,朝鲜重新启动了根据框架协议冻结的5兆瓦核反应堆,并恢复了5万千瓦和20万千瓦核反应堆的建设工作。
  9月13日至19日,第四轮朝核问题六方会谈第二阶段会议在北京举行。19日,与会各方一致通过《第四轮六方会谈共同声明》,就解决朝核问题达成六大共识。朝方承诺,放弃一切核武器及现有核计划,早日重返《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并回到国际原子能机构保障监督下。美方确认,美国在朝鲜半岛没有核武器,无意以核武器或常规武器攻击或入侵朝鲜。这一共同声明标志着解决朝核问题迈出了重要一步,朝核问题已被纳入和平解决的轨道。
  2005年11月11日,朝核问题第五轮六方会谈第一阶段会议在北京闭幕。会议发表了《主席声明》。声明重申,将根据“承诺对承诺、行动对行动”原则全面履行共同声明,早日可核查地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目标,维护朝鲜半岛及东北亚地区的持久和平与稳定。同时,六方也一致强调,愿在增信释疑的基础上,整体落实共同声明,分类实施各项承诺,自始至终及时行动、协调一致,实现利益均衡,达到合作共赢。[8]
  从2002年年10月朝核问题再次凸显以来,为了朝核问题的和平解决,中国政府经过多方斡旋,最终促成朝鲜、美国、中国、韩国、俄罗斯、日本六国同意就政治解决朝核问题举行会谈,为朝核问题的和平解决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中国的外交努力也获得了国际上的一致赞赏,有关各方纷纷赞扬中国在推动六方会谈中所起的积极作用。
  但是,在整个朝核危机中,中国的作用其实是有限的。中国只是主要起了一种穿针引线、劝和促谈的作用,只是劝使利益相关各方坐下来进行谈判,而对于朝核危机的解决并不能起一种关键性的作用。因为,解决危机的钥匙并不在中国手里。
  
  二、中国在朝核危机上的有限作用
  
  1.中国的外交战略限制了中国在朝核危机中的作用
  中国在朝核问题上的有限作用,首先是由其外交战略决定的。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战略,根据外交为内政服务的原则,二十余年来,中国在国际上一直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努力为国内的经济改革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政治环境。中国不仅仅关注和重视与欧美等大国的关系,尤其重视与其周边国家的关系,重视其周边地区的和平与安全,因为这直接关系到中国国内的经济建设和发展。
  朝核危机发生后,中国政府给予高度的关注,并在各种场合表明了自己在朝核问题上的立场,这就是:保持朝鲜半岛的和平与稳定;保持朝鲜半岛无核化;通过和平的外交手段解决核危机;强调朝鲜的合理的安全关切。这些立场反映了中国在朝鲜半岛问题上的利益所在。
  中国在朝鲜半岛问题上,首先关注的是避免战争,保持朝鲜半岛的稳定。其次是半岛的无核化,中国并不希望朝鲜成为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中国对半岛政策的核心是提高地区稳定,促进在半岛的影响力,中国寻求维护它的国家安全,获取更有利的政治地位,创造更好的经济机会。[9]但是一个有核的朝鲜却会增加战争的可能性,增加了地区的不稳定。不仅如此,朝鲜研制核武器有可能导致核扩散和地区军备竞赛,从而破坏NPT机制,对国际社会的稳定构成严重的威胁。同时,朝核危机有可能引发的战争会造成严重的难民问题。朝核危机也使得中国的外交面临困难的选择,既增加了在朝美两各国间保持平衡的难度,也增加了处理与朝韩两国关系的难度。因此,中国的外交战略和现实利益限制了中国在朝鲜核问题上所能发挥的作用。
  2.中国影响朝鲜核危机的手段是有限的
  在朝鲜核危机中,西方国家对中国抱有很大的幻想,认为中国可以对朝鲜施加很大的影响。用韩国报界的话说:中国掌握着和平解决朝鲜核问题的钥匙。在第一次核危机的解决过程中,美日韩三国外长官员与中国领导人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在危机最关键的时候,中国甚至成为核外交的中心。[10]以至于金大中后来表示:“解决朝鲜的核问题,中国的作用至关重大。如果没有中国的一贯而又成功的努力,朝鲜的核问题是难以像现在这样圆满而又成功地得到解决的。”[11]时任美国国防部助理国防部长的约瑟夫?奈后来也说,中国掌握着解决东亚地区内各种冲突的关键,中国在朝鲜核《框架协议》谈判的幕后起着决定性的重要作用。[12]
  他们之所以这样认为,是因为中国手里掌握着两个重要的对朝鲜施加影响的杠杆。
  第一个杠杆是政治杠杆,即中国与朝鲜是传统的盟国。
  人们常用“鲜血凝成的友谊”来形容中国与朝鲜的友好关系。在1950-1953年的朝鲜战争中,为了支持朝鲜,中国大约有将近40万志愿军伤亡。1961年,中国与朝鲜又签订了无限期的《中朝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结成了稳固的政治军事同盟。
  第二个杠杆是经济杠杆。
  中国不仅是朝鲜最大的贸易伙伴,而且是朝鲜最大的援助者。据一些统计资料,中国大概提供朝鲜所需能源的70%,粮食的40%,因此,中国可以对朝鲜的经济施加强大的影响。
  在朝核危机中,美国一直试图使用制裁这一手段来迫使朝鲜让步。但是他们知道,制裁朝鲜需要中国的配合。可是,中国坚决反对制裁。在食品及原油贸易方面,不能说中国对朝鲜没有影响力,但中国显然不愿意通过施压的方式解决问题。[13]美国多次抱怨中国没有采取有效措施,以缓解朝鲜的核危机。
  但是事实上,中国对平壤的影响是有限的。因为中国相信解决核危机的关键是美国自己,而不是中国。
  中国向来反对使用强制战略,而且中国认为经济制裁是无法奏效的,只能恶化局势,会造成社会不稳定及更多的难民等社会和经济问题。同时,同意制裁也会使得朝鲜远离中国,从而会连其有限的施加影响的杠杆也会一起失去。制裁也可能使得朝鲜采取极端的行动增加区域紧张,甚至诉诸战争。在朝鲜核危机中,每当美国宣称要对朝鲜进行制裁时,朝鲜就强硬地回应“制裁就意味着战争”。因此,中国不会轻易地使用经济杠杆来对朝鲜施加压力,而是寄希望于劝说朝鲜进行类似中国的经济改革。
  除了经济杠杆之外,中国认为政治军事杠杆更加不能使用。
  用军事手段解决朝鲜问题,作为一个不得已而为之的预案是一直存在的。1993年夏季朝鲜核危机高潮时,克林顿就曾扬言:如果朝鲜对美国的盟国使用核武器,他就要把朝鲜从地图上抹掉。当年底美军制定了“朝鲜半岛战争方案”。[15]但是中国一向反对使用武力解决这个问题。因为任何军事打击都有可能导致一场全面的朝鲜战争,导致地区动荡,从而严重影响到中国的经济建设事业。不仅如此,朝鲜半岛如果再次发生战争,根据1961年签订的《中朝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中国将面临非常困难的选择。爆发战争,将会带来严重的后果,第一,是由于中国与韩国、日本和美国有着非常深的经济联系,战争的爆发将会破坏中国的经济发展的前景。第二,战争的爆发有可能危及朝鲜政权的生存。朝鲜政权一旦崩溃,不仅将会给中国造成巨大的经济、安全后果,同时,也将会导致朝鲜半岛的迅速统一,朝鲜半岛的未来将变得不确定,比如美军在统一后的朝鲜半岛的部署问题等等。因此,中国希望一种渐进的、逐步的整合,最后完成半岛的统一,而不希望出现这种由于战争而突然出现的统一,也不愿意看见朝鲜政治体制的崩溃,在中国人看来,保持朝鲜现有体制并促进其改革是最好的选择。
  由此可见,由于受制于中国在朝鲜核问题上的主要目标――保持朝鲜半岛的稳定,和平的外交谈判的方式就成为中国解决朝鲜核危机的唯一可行的办法。
  
  三、解决朝核问题的关键在于美国
  
  1.解决朝鲜半岛核危机的钥匙掌握在美国手里
  朝鲜半岛是冷战结束以来唯一残存着冷战机制的地方,朝鲜半岛一直存在着军事对峙,朝核问题实际上是冷战对抗的一种自然延续。正如朝鲜所认为的那样,其追求核武器的行为完全是由于美国的军事威胁所致。
  (1)历史根源――冷战
  1950-1953年的朝鲜战争中,美国曾经数次威胁使用核武器,战争结束后,战争双方并没有签订和平条约,而只是签订了一个停战协定,美国军队长期驻扎在韩国境内,并给韩国提供核保护伞。从1976年到90年代,美国和韩国每年都要举行“协作精神”联合军事演习。除此之外,美国从1958年到1992,在韩国境内先后部署过几种核武器。正是美国的核威胁促使朝鲜从60年代开始寻求自己的核计划,1986年开始运作5兆瓦的反应堆,虽然在1985年加入了NPT,但是直到1992年美国将核武器撤出韩国之后,朝鲜才同意接受了IAEA的核查。
  (2)冷战的结束没有改变朝鲜的安全关切
  苏联的解体和中国与韩国关系的正常化等使得朝鲜更加孤独,就在朝鲜几乎完全失去了军事同盟的同时,美国在东北亚地区的军事同盟则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这使得朝鲜觉得比以前更不安全。第一次朝鲜核危机和1994年核框架协议揭示了朝鲜的主要目标不仅仅是两座轻水反应堆,而且还有安全保证和朝美关系的正常化。然而,美国拖延反应堆的建设和国内对核框架协议的反对使得朝鲜难以实现它的目标。
  (3)布什政府对朝鲜的敌视政策更加加重了朝鲜的安全关切
  布什上台后,受新保守主义思潮的影响,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奉行单边主义,因此,布什政府的很多人对1994年的核框架协议,对克林顿政府的接触政策都持否定性的态度,而主张采取强硬的遏制政策。
  对美国这种敌视政策,朝鲜的回应就是在2005年2月10日正式公开宣布其拥有“核武器”。正是美国的这种敌视政策,对朝鲜安全的威胁使得朝鲜无法放弃对核威慑能力的追求。
  2.朝鲜的真实意图
  鉴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朝鲜最想得到的东西都掌握在美国手中。朝鲜最主要的目标是体制保全、主权认可和不侵犯条约,也就是说结束美国的敌视政策并从美国那里得到可靠的安全保证。而美国手中正掌握着所有这些关键因素,只有美国可以解除朝鲜深切的安全忧虑。在整个核危机过程中,朝鲜在各种场合反复表示,只要布什政府放弃对朝鲜的敌视政策,朝鲜就愿意放弃它的核计划。朝鲜认为,朝鲜核问题是由美国敌视朝鲜政策造成的,要解决核问题首先须美国转变对朝政策。朝鲜重申,只要美国不放弃敌视朝鲜政策,朝鲜也就不能放弃核遏制力。
  为解决问题,朝鲜一直要求与美国进行直接对话,并多次提议与美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美国则要求朝鲜先行放弃核计划,并坚持认为处理朝核问题的恰当方式是多边对话。
  朝鲜之所以愿意在得到可靠的安全保证和经济政治利益之后放弃它的核计划,那是因为一个拥有核武器的朝鲜并不能达成他的主要的目标――体制保全、主权认可和不侵犯条约,相反,这会招致更多的国际压力,在国际政治外交舞台上将更加孤立,乃至招致联合国的制裁,这会使得其经济状况更加恶化甚至停滞,从而威胁其体制的生存。而更有可能的是招致跟美国的军事冲突。因此,如果朝鲜想不惜一切代价获得核武器的话,他就不会在1994年的核框架协议中承诺放弃它的钚计划。如果不是在1994年冻结了它的钚计划,他现在就已经拥有钚弹。
  由此可见,核危机只是朝鲜的一种手段,目地在于“采取边缘政策将美国拉到谈判桌上并使其让步”。
  
  四、结论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尽管中国在两次核危机中为推动和平解决朝鲜半岛核问题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是由于受其外交战略以及对相关各国施加影响的手段的限制,决定了中国在朝核危机的作用是有限的。要在东北亚地区建立和平,还必须相关各国摆脱传统的冷战思维,结束持续了数十年的冷战机制,构建一种建设性的和平机制,只有这样,该地区的国家和人民才能长享和平和安宁。
  
  注释:
  [1] http://news.省略/ziliao/2003-01/08/content_683434.htm
  [2] 沈丁立:“朝鲜的核计划与东北亚安全”,载于复旦大学韩国研究中心主编:《韩国研究论丛》(第一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6页。
  [3] 朝鲜发表声明,称退出条约是为了维护国家的最高利益,是对美国针对朝鲜的核战争活动和国际原子能机构秘书处内某些人处事不当的应有的自卫措施。朝鲜的这一声明使其成为退出该条约的第一个国家。声明全文见新华社1993年3月12日电。
  [4] David E. Sanger, “North Korea, Fighting Inspection, Renounces Nuclear Arms Treaty,” ?New York Times,? Mar. 12, 1993, A1, 2.
  [5] 新华社平壤1993年5月12日电。
  [6] Richard Boucher, State Department Spokesman, “North Korean Nuclear Program,” October 16, 2002.
  [7] “王毅谈第二轮北京六方会谈:三个特点,五项进展”,载人民网2004年02月29日。
  [8] http://news.省略/w/2005-11-11/14387414659s.shtml
  [9] Jia Hao and Zhuang Qubing, “China’s Policy toward the Korean Peninsula,” ?Asian Survey,? December 1992, Vol. 32, Issue 12, p. 142.
  [10] 1994年2月,美国国务卿克里斯托弗和日本首相细川护熙相继访问北京;3月28日中韩两国在北京举行首脑会谈,同一天,江泽民总书记在北京同朝鲜军队总参谋长崔光举行会谈。在6月份核问题最紧张的时候,崔光元帅6日再次访华,而韩国外长韩升洲8日访问北京,日本外相柿泽也于12日访华。
  [11] [韩]金大中:“韩半岛的统一和中国――1994年11月9日在复旦大学的演讲”,复旦大学韩国研究中心编:《韩国研究论丛》(第一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9页。
  [12] “约瑟夫?奈论述日美同盟及美在东亚采取接触政策的重要性”,载《参考资料》1996年6月22日,第56页。
  [13] 沈丁立:“朝鲜的核计划与东北亚安全”,第18页。实际上,卢泰愚总统首次访华时,中国国家主席杨尚昆就曾明确表示,中国不赞成用施压的办法解决问题。
  [14] 新华社平壤1993年5月12日电。
  [15] Barton Gellman“Trepidation at Root of U.S. Korea Policy,” ?Washington Post,? Dec. 12, 1993,A1.
  
  (作者简介: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韩国研究中心副教授,法学博士,上海,200433)
  
  收稿日期:2006年4月

相关热词搜索:中国 朝核问题 作用 中国在朝核问题上的有限作用 中国对朝核问题的态度 朝核问题对中国的影响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