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 巴西慈善面面观

发布时间:2020-02-22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巴西拥有世界最精悍的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它在巴西的迅速展开,为其提供了良好的慈善环境,巴西慈善事业也得到了空前发展。但由于其自身缺陷,巴西慈善的多样性及发展前景的广阔性面临着严峻考验。
  
   发展历程
  
  早在殖民地时期,巴西的天主教会便创办了天主学会――兄弟会。兄弟会在爱心捐助下,设立了医院、孤儿院和收容所等志愿组织。独立后,一些包括专业及科学协会和劳工组织在内的新型志愿服务及互助组织在巴西国内相继涌现,为国家慈善业的兴起提供了条件。
  1964年,巴西确立军事独裁统治。军事独裁下滥用权力、侵犯人权的行为,激起了天主教会的强烈反对。主教全国委员会和激进派解放神学家联合起来,成立了公民协会,维护公民权益。这一运动为民主国家的建立和慈善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0世纪80年代中期,独裁统治结束,巴西建立了民主制度。民主制度建立以来,巴西慈善事业发生了巨大变化。首先是,出现了一批包括商界人士在内的社会行动者,他们积极致力于环境、儿童及青少年权益等各项事业,推动了新型社会、文化及环境投资组织的成立;新型社会、文化及环境投资组织由一个约20人组成的团体经营,他们定期会面交流信息与经验,并号召成立了一个由研究机构、基金会及企业组成的社会团体。该团体在消除1991年巴西慈善业因第一夫人运营的慈善组织涉嫌腐败而遭受的消极影响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再现了慈善业典范作用,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可供监督、有计划、系统性地从事社会、教育、环境和文化等公益项目的平台,为巴西慈善业做出了积极贡献;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为巴西慈善机构与外界建立联络提供了保证;国家消除饥荒运动是公民社会为公共事业做出的第一次努力;经济的全球开放,使得商界更具活力;1996年至2002年期间,通货膨胀得到控制,使得巴西慈善业规模扩大到了往年的2.5倍。
  
   自身缺陷
  
  巴西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成立的慈善机构大多由企业主导,其设计及运营项目的资金大多来源于企业内部,事实上它们是为现有资源而竞争,这成为其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慈善机构活动经费由母公司出,出资多少往往取决于企业的年净利润。其他企业和国际基金会也是其获取资金的主要渠道,但很少有机构依靠爱心捐助来生存。
  企业型慈善机构改变了教会国家自上而下的慈善模式,为慈善领域注入了企业动态综合管理模式。但强烈的企业理念,使得慈善事业同企业社会责任两者的概念变得很模糊。这既导致了慈善领域部门意识的缺失,也不利于人们更好地了解这两个概念。
  此外,慈善机构结构模式比较单一、法律及财政法规不够健全。巴西慈善机构只有协会和基金会两种模式。而实践证明,社区基金会、社会正义基金等新型慈善机构结构模式更能满足公益需求;另外,在巴西,企业从事公益项目可以得到一定的财政鼓励,但对于个人、家庭及社区慈善却没有相应的鼓励政策。尽管财政鼓励并非个人参与慈善的动机,但却为慈善机构获取个人行动相关信息提供了可能,有利于增加捐赠额、保证资金的可持续性及推动慈善事业的发展。

相关热词搜索:巴西 面面观 慈善 巴西慈善面面观 慈善面面观 巴西慈善面面观 图文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