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医院【民国时期的时疫医院(下)】

发布时间:2020-02-22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今天,在宁波市庄市镇坐落着一所精神病专科医院,这就是宁波市康宁医院。不过康宁医院的前身不是精神病院,而是一家为广大贫病者提供优惠医疗服务的慈善医院。   1919年5月,旅居上海的镇海籍绅商叶雨庵、包雨塘、庄云章、叶子衡等人为“谋保持公众之健康并予贫病者相当之救济”,在宁波庄市镇发起创办了“同义医院”。医院“名曰同义,意在救济贫病以同尽桑梓之义务”。由于医院的发起人均为镇海籍人士,故又称“镇海同义医院”。
  同义医院是公益慈善医院。为维持医院的日常运营,早在1918年,旅沪镇海籍商人就成立了“驻沪镇海同义医院董事会”,专门募集经费。其中,白1925年起长期担任董事长和医院院长的董杏生,对医院的维持与发展呕心沥血,居功至伟。他个人先后劝募经费达20余万元。当时有记载说:“董君于医院诸务之进行也,凡筹款也,购地也,建屋也,聘请医师也,采办药品也,种种设计,纲举目张,洪纤靡遗。”
  同义医院创办之初,就对“常产、难产及重要外科”减半收费。从1926年8月起,又对家境困苦的住院难产产妇,只收膳金,不取医药费。1927年年底,医院设立救济贫民难产团,对所有难产产妇“出诊费减半,注射药资酌收”。这样,“赤贫之产妇咸得手术上之改良而获生命之救济”。
  同义医院历年的药资收入大大低于同年药品购买费用,如1937年,药资收入仅为766元,而购买药品的支出达4353元,相差近6倍。这与当下国内医院普遍“以药养医”的情形大相径庭。同义医院的巨额亏损都依赖募捐弥补。
  在旅沪镇海籍商人的鼎力扶持下,完全民办的同义医院前后坚持了30多年,直到解放后被政府接收。1972年,同义医院改制成宁波地区的精神病专科医院,至1985年又更名为宁波市康宁医院。
  比同义医院早两年创办的鄞奉公益医院,是近代宁波地区另一所著名的慈善医院。说起鄞奉公益医院,不能不提到医院的主要创办者江西溟。江西溟是奉化江口镇人,早年在家乡担任过公职,具有维新思想。20世纪初,在西医东渐的时代进程中,他也谋划为乡间平民开办一所西医医院。据现存的鄞奉公益医院报告书记载,辛亥革命后,“江西溟君日夕奔走于诸慈善家之门,往来沪甬各地,呼吁请求,席不暇暖,募集公私款项三万余金”。在江西溟的多方奔走下,旅沪宁波商人和当地绅商最终于1917年联合发起创建了鄞奉公益医院。医院设在奉化与鄞县(今宁波市鄞州区)交界处的方桥村北街。当时,江西溟用募捐的款项建了一幢两层五间屋的楼房,作为院舍。1928年,王文翰又筹募经费8万元,为医院扩建了一幢九间屋面的楼房。方桥当地人把这一前一后两幢楼房,分别称为“老洋房”和“新洋房”。
  江西溟等人在方桥创办的医院,其章程云,“本医院由鄞奉二邑人民所公共设立,以疗治地方人民之疾病,故定名日鄞奉公益医院”。医院创立后,日常所需经费主要依赖社会捐助,地方政府的拨款只具有象征意义。如1930年,鄞县、奉化两县政府的拨款分别为300元与500元,而同年个人及社会团体的捐款达29000多元。
  鄞奉公益医院自称“完全为地方慈善事业”,因此,自1919年7月起,“由董事会议决每逢四、八日,只取号金,不取药资,以便贫病者就诊”。于是每逢四日与八日,求诊者络绎不绝,门诊量多达七八十号。
  值得一提的是,1932年,鄞奉公益医院投资2500银元创办了发电厂。当时发电厂设在方桥北街的龙王堂内,购置有德国产的发电机和12马力的柴油机。发电厂每天晚间发电5小时,专供医院用电。由医院独资创办发电厂,这在近代中国也是非常少有的。从1934年1月起,发电厂还对外营业,供应商店照明用电。
  抗战期间,鄞奉公益医院遭到很大破坏,设备损失严重。1951年6月,奉化县人民政府接管了这所公益医院,改组为江口区卫生所,并于1955年由方桥迁至江口。如今,在奉化方桥,历经岁月沧桑的“老洋房”与“新洋房”依然矗立,印证着“医乃仁术”的历史往事。
  除了设施先进的大型西医医院,各类规
  模较小的小型慈善医院和诊所也层出不穷。1920年7月,旅沪镇海籍商人孙良才为方便平民求医,在“招宝山脚跟东门浦地方创建良济医院一所,延聘上海同仁医院毕业医学博士赵以行君为主任,并在沪延请有经验之男女看护到院以侍病者,看病之人只取号金铜板六枚”。与此同时,慈溪县庄桥镇士绅沈锦文、邱继南及各商号经理出资设立慈善救济施医局,凡求诊者同样只收取挂号费铜板六枚,其他概免。
  在民间慈善医院的推动下,20世纪30年代,宁波地方当局开始致力于构建公益化社会医疗体系。到1932年,鄞县拥有各类医院48所,其中县立5所,公立7所,私立36所。县立医院中,县立中心医院设在城内,附设有性病检验所和卫生实验所,设施和医疗条件堪称全县楷模,仅1934年就接诊门诊57425人次,住院人数达640人。其余县立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医院分设于各乡镇,也具备一定的医疗力量。可以说,一个遍及鄞县城乡、惠及贫民的公共卫生医疗体系已初具规模。
  为普及医疗,对于经济贫困的患者,鄞县“县立各医院均办理免费施医”,县政府还要求私立医院也要有相应的优惠贫病者的举措。1934年,鄞县县政府与浙江省立医院合办平民产院一所,“住院产妇每日酌收膳费二角外,所有针药、手术、房金等费一概免收”。早在1922年,奉化县议会就提出,“医院为关于卫生最重要之机关,为人民生命所维系”。正是出于这样的认知,近代中国的卫生事业尽管历程艰难,但仍然始终执著地推进着医疗的公益化与平民

相关热词搜索:时疫 民国时期 医院 民国时期的时疫医院(下) 民国海军医院旧址 南京新颐和康复医院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