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语言传播效果刍议:刍议幼儿游戏中教师的评价策略体会

发布时间:2020-02-23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关键词】教师 语言传播 效果      一、传播与教学      传播是人类交流信息的一种社会行为,是人与人之间,人与他们所属的群体、组织和社会之间,通过有意义的符号所进行的信息传递、接受和反馈的行为的总称。目前,在传播学领域中,对传播过程的研究较为深入。其中传播学先驱之一的拉斯韦尔的“五W”理论是研究传播过程的较为经典的理论。
  “五W”模式,概括了传播过程中整个信息运行的复杂系统。
  教育传播学认为,教师的教学活动就是传播活动,而且,从根本上说,课堂教学就是一种教学信息传播的过程。
  
  二、课堂教学传播的重要媒介――教师语言
  
  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也就是一个完整的传播过程。根据拉斯韦尔的传播模式,我们可以构建相应的课堂教学传播模式。
  教师――教学内容――教师语言(辅助手段)――学生――教学效果
  在这个课堂教学传播模式中,教师就相当于传播者,在教学过程中居于“教”的主体地位;教学内容就相当于传播讯息;教师语言(包括其它辅助手段)就相当于传播渠道;学生就相当于受传者(受众);教学效果就相当于传播效果。根据传播理论,传播者(教师)、讯息(教学内容)、受传者(学生)、传播媒介(教师语言)这几个因素都对传播效果(教学效果)产生重要影响。以传播学的视角研究教师语言,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和把握教师语言交流的实质和特点,对教师改进教学语言有所启发。
  一般地说,教学内容的传播离不开各种传播媒介,如教师讲授、板书、幻灯和录音录像等等。而在众多的传统媒介和现代媒介中,教师的授课语言始终是主导媒介,它在教学活动中所起的作用是其他媒介所无法替代的。流畅优美、重点突出、表达清晰的教师语言一定能使教学内容即教材信息得到充分的解读,从而提高教学传播效果;而且教师在进行有声语言传播信息的同时,还可利用无声语言进行辅助表达。教师在说话的时候,其表情眼神、姿态动作、衣物穿戴等无声语言都参与了传播活动。
  实际上,传播过程中,还存在着各种干扰因素,它对传播效果的影响不可忽视。考虑到干扰因素对传播效果影响较大,为此,我们可以将课堂传播模式作进一步完善,即如下所示:
  教师―①―教学内容―②―教师语言(辅助手段)―③―学生―④―教学效果
  这个模式在原有模式的基础上加进干扰因素。其中所标的①和②是指来自教师自身的干扰,受教师自身素质的制约;标③是指教师语言表达过程中受到的外界因素的影响;标④是指来自学生自身的干扰,受学生素质的制约。我们知道,教学内容必须经由书面向口语的转换,但这种转换不是简单的书面语声音化,而是对书面语的再创造活动。转换过程中,还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所以,教师必须依靠自己的功底、智慧、才情,克服干扰,才能最终形成一种具有可听性、感染力和良好表达效果的语言形式,才能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
  
  三、影响教师语言传播的主要因素
  
  (一)教师自身的因素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实施者和控制者。教师在实施教学之前要吃透教材,搜集与教材内容相关的信息,并把那些杂乱的信息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也就是加工制作信息,使之符号化。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备课,潜心钻研。事实告诉我们,有经验的优秀教师讲课时,语言准确、精炼,用语确切、肯定,概念交待得清楚、明白,因而课堂教学效果好。反之,有的教师对教材内容没有充分掌握,没有认真备课,因而课堂教学中用词不当,似是而非,或者废话连篇,语无伦次,条理不清,层次不明,这些都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传播效果。另外,教师的讲课的语速、音调也是影响课堂教学传播效果的重要因素。
  (二)语言媒介的因素
  语言媒介作为教育教学中最重要的传播媒介,直接影响到课堂传播的效果。课堂语言能体现一个教师的业务修养,是关系到一堂课成败的重要因素。教师要不懈地追求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使自己具备良好的语言修养,这样才能把教学搞得生动活泼,妙趣横生。不过,教师语言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性,影响传播效果。比如语言符号比较抽象,常常需要用手势、表情、体态去辅助。教师所用的词汇水平和描述方法还应和学生的经验范围相适应。因为传播学研究表明,只有参与的双方拥有共同的经验范围,传播活动才能够进行。
  (三)学生的因素
  学生主要受下面两个因素的影响:
  1、先验观念。每个人存在于头脑里的印象是各不相同的,当一个人接受到传播内容后,总是用自己的“心中图像”去验证这个内容。在一个社会中,不同立场、不同职业、不同经验和不同文化水平的人都有极不相同的“心中图像”。一般地说,人们往往喜欢同他原有的态度和兴趣相符的事物,而对与自己意见或兴趣相左的事物,不但引不起兴趣,相反还会产生反感、厌烦等情绪。
  2、个性特征。个性特征主要是指个人生理、心理方面的特点,如健康、年龄、性格等特征。不同性格的人对传播内容的反应也是不尽相同的。例如在一个中学班级里传达开展运动比赛的消息,有的同学对这个消息抱有积极的态度,乐于准备和参加;有的同学则抱反感态度,认为体育比赛会影响学习。
  
  四、提高教师语言传播效果的有效路径
  
  1、加强教师自身语言修养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基指出:“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谈话艺术。”因此教师应在语言表达上下功夫,使自己的语言表达收到最好的传播效果。
  首先教师应该使用学生听得懂的语言。说话人要使用受者听得懂的语言,这是保证传播效果的首要条件。教师的语言要纯洁,就是说要讲学生都能听得懂的普通话。从某种程度上讲,学生听得懂的语言还包括文明、健康的语言。只有这样,学生才乐于聆听教师的教诲。而乐于听,才能听得清,听得准。
  其次,教师应注重培养自己的风格语言。有的教师擅长发挥语言的激励功能;有的教师说话严肃严谨;有的教师说话活泼幽默。不同教师的不同特点的语言会发挥出不同的语言功能,这就形成了教师的语言风格。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选用教学语言。教师应该培养含蓄、幽默、富有启发性的语言风格,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他们就会心情愉快,求知欲强,思维敏捷。这样就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再次,教师应有一个语言库,贮有丰富的资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就要求教师研究学校教育活动每一领域的语言,研究不同教育对象的语言特点,研究不同学科教学语言的特点。
  最后,教师语言要注重准确、鲜明、简练。论述简明扼要,见解独到,提纲挈领,分析透彻,丝丝入扣,入木三分;描绘生动形象,画龙点睛,令人耳目一新。这样的语言才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重视对学生的研究
  作为教育教学传播者的教师应主动与受传对象学生进行沟通,而与之沟通的主要手段就是语言。教师的语言应具有指导性、示范性,要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可是据《人民日报》报道,最近全国的中小学生投票评出了影响他们成长的校园伤害方式,其中语言伤害赫然位居第一。与肉体伤害相比,语言伤害是危害学生成长的隐形杀手。那种挖苦讽刺、冷嘲热讽、甚至侮辱责骂的语言一方面会严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另一方面容易使学生自我封闭,同周围群体疏离。当孩子被反复说成“笨”“丑”“懒”时,他们就会因此产生错误的自我认识而自卑或者放纵。
  教师语言应该尽力满足学生受尊重的需要和被赞赏的渴望。要考虑到他们的心理特征,承受能力。要善待他们,宽容他们,关爱他们,激励他们。可见,教师语言应以激励性、表扬性为主。我们极力主张教师积极开展赏识教育,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具体做法是:
  第一,讲求赏识艺术,保护学生自尊。赏识作为一种教育方法,是一门艺术。讲求赏识艺术是建立在保护学生自尊的基础上。对优秀生自然要表扬鼓励,对所谓后进生也应表扬鼓励。因为,在人格上所有的学生都是平等的,这就要求教师从维护学生的自尊开始考虑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使他们能够面对失败,积极地对待自己,能抬起头来走路,不自卑,不气馁。激励性语言可使后进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和愿望,能让学生在尊重和信任中保护自尊,找回自信,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除了运用语言的艺术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动作和体态语来传达对学生的赏识,如信任的目光,赞许的微笑,友善的拍肩,由衷的鼓掌等等。
  第二,营造赏识氛围,给学生以宽容。教师要为后进生在班集体中营造赏识的氛围。同学之间,同学和老师之间要多一些理解,少一些责怪;多一些宽容,少一些批评。教师要在内心深处对他们真正的了解和尊重,使他们处在一个民主、平等、自由的环境里。这样,学生才感受到关爱和平等,才敢于发表见解,提出问题,才会积极主动的学习。
  第三,引导学生自赏,帮助学生形成自信。悦纳自我,赏识自我,是帮助后进生形成自信心的重要手段,而教师凭借巧妙的语言,因材施教,多方引导,则是培养后进生自赏能力,形成自尊、自信、积极向上心理的有效途径。学生能在教师语言的激励下和开导下,感到自己的存在,自己的价值,进而在互敬互励中不断吸取他人之长来完善自我,超越自我。
  3、巧用体态语,重视反馈
  要想时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表达效果,教师就要利用课堂教学面对面交流的优势,结合采用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发挥二者的综合功能,使学生不仅听到传播者的声音,还要看到他的表情、动作。因为这些表情、动作等体态语是教师语言传播的有力补充。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反馈是对教师语言效果的有效检测,教师完全可以根据学生的现场一些反映而判断自己语言的得失,并及时作出相应的调整。■
  (作者单位:无为县昆山中心学校)

相关热词搜索:刍议 效果 传播 教师的语言传播效果刍议 语言功能规划刍议 浅谈语文教师的语言修养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