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网友曝”在新闻报道中的利与弊|网友曝出

发布时间:2020-02-23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摘要】在报网融合互动过程中,“网友曝”逐渐成为获取新闻线索的一个新渠道,并越来越受到媒体记者的青睐。但是,是否该将网友所曝之事当作新闻来报道,其中的利与弊需要权衡。
  【关键词】网络媒体 新闻报道 网友曝
  
  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网络媒体作为一股新兴力量在信息市场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之,传统媒体打破固有模式、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在新闻传播领域特别是在舆论监督方面形成一种“新兴媒体强化、传统媒体跟进”的新态势。在报网融合互动正如火如荼的进行时,“网友曝”逐渐成为获取新闻线索的一个新渠道,并越来越受到媒体记者的青睐。随之,以“网友曝”开篇的新闻报道越来越多,如网友曝“武汉4000余车主信息遭网上曝光”,网友曝“局长抽天价烟戴名表”,网友曝“昆明最腐败科级官员400万豪宅随便买”……
  将“网友曝”作为新闻报道的来源之一,是否可取,各方观点表述不一。《中国青年报》评论编辑曹林在题为《“网友曝”是一种很恶劣的新闻文风》的评论中指出,媒体记者不经严谨的调查、核实,就以“网友曝”的方式将网帖内容当新闻报道出来,是一种很不负责任的行为。《北京晚报》评论部主任苏文洋认为“‘记者不能曝’才是‘网友曝’深层原因,‘网友曝’作为新闻来源和遏制腐败的作用明显,功不可没”。
  对待这个问题,我们不能仅从“网友曝”好不好这个角度去给它定性,作为一种现象存在,并且受到追捧,个中自有原因。
  首先,有利于扩展新闻来源,拓宽新闻渠道。网络媒体出现以前,记者大多时候只能借助政府渠道、关系网、少数受众爆料等途径获得新闻线索。这种途径一般来讲,受到诸多限制,如果记者的资历达不到相应的程度很难获得相关线索。而如今,只要会上网,就可以借助网络的力量,通过网友曝光得到海量新闻线索。
  “网友曝”作为纸媒记者获取新闻线索的途径不是偶然,而是新形势下媒体竞争的需要。面对新媒体的强大攻势,传统媒体已经无法在时效性上取得优势,但却可以凭借其社会公信力有效利用新媒体资源稳固地位,报网互动应运而生。运用“网友曝”获取新闻线索不失为传统媒体弥补自身缺点的得意之举,有些报纸甚至配备专人,负责搜集和开发利用网上线索。《燕赵都市报》的“坛报”专栏,《钱江日报》的“网罗浙江”,《扬子晚报》的“网罗天下”,《大河报》的“e空间”,等等。这些纸媒正是通过网友爆料寻找新闻线索,从而为受众提供更多的内容,丰富了版面。
  其次,加大舆论监督力度,促使恶性事件得到处理。近年来,由于民众的权利意识觉醒及新闻媒体对民间舆论的承载和表达,使舆论监督形成民意与新老媒体的合流,进入了民间舆论发力,新兴媒体强化、传统媒体助攻跟进的立体舆论监督新时代。①随着网络在中国飞速发展,成千上万的草根网民选择通过论坛、博客的方式行使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等宪法赋予的政治权利,并为揭黑打黑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线索。网民作为一股积极向上的力量,尽管会不时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但网络民意正渐渐向社会主流舆论发展,如果得到有效引导,将成为公众舆论监督的强大力量。
  当然,在媒体重视网友曝光的同时,网络民意势必会反哺社会,推动社会的发展。在“重庆文科高考状元少数民族身份系造假”事件中,网络民意对社会的推动作用进一步体现了出来。2009年6月24日,重庆市招办正式公布高考分数后,重庆多家媒体记者开始联系采访文科状元何川洋,却发现无法联系到此人。第二天开始有数位网友报料,称何川洋是因为民族身份造假被查,心虚和陷入恐慌,所以不敢面对媒体。记者证实何川洋少数民族身份确系造假后又频频得到网友报料,原来此类事件在重庆市并非个例,从而引起政府的高度关注,相关学校在认真审核后也作出放弃录取的决定。这一事件充分展现了网友在舆论监督中发挥的作用,不仅指出我国教育制度中现存的缺陷,对今后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还是满足公民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的一次大胆尝试,也为政府的阳光执政开辟了一条新通道。
  然而,网络世界并不是一个纯洁的圣地,网民素质良莠不齐,所发布的信息也是鱼龙混杂。在我国网络机制仍需不断完善的情况下,媒体直接把网友爆料当作新闻报道出来的同时也带来诸多问题。
  一、新闻报道失实,损害媒体公信力。网络是一个虚拟世界,在这里人们可以充分行使自己的话语权,但因缺少严格求证的“把关人”,使得各种真真假假的信息充斥网络。尤其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音频、图片甚至视频都可以造假,如果记者在搜集新闻线索时,没有仔细调查拿来就用,很容易造成新闻失实。这样不仅违背新闻真实性原则,还会降低媒体公信力。2009年8月28日有网友发帖称襄樊―安康6023次列车有效席位978个,实际售票数量却高达3633张,严重违背铁道部相关规定。武汉一家媒体对此进行报道。但事实上,统计所显示的售票额,是将该趟列车经过的每个站所发售的车票数相加而得出的总和。此家媒体在对待“网友曝”的草率和失察,是酿成假新闻出笼的关键原因。
  二、处理不当,致使舆论导向错误。网友所曝之事多为比较现实、与百姓息息相关的社会问题,传播者希望通过网络舆论的力量引起社会关注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而受众在看到这些信息时,多数本着“宁可信其有”的态度,部分人正是抓住网民的这一特点,故意捏造事件,引来不明真相的“群众”围观,使问题白热化。如果主流媒体不调查事件的真相,就以“网友曝”的形式报道出来,即使是希望引起相关部门的关注,但同时也会促使恶意舆论声势扩大,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从而影响社会的安定。在“杭州飙车案”一审后,有网友发帖称“嫌犯胡斌庭审时使用的是替身”,一时引起网友热议,质疑之声此起彼伏,很多媒体也对此事进行报道。虽然最后证实此为谣言,但在确凿证据出来之前,媒体报道多半是以刊登网友质疑为主,而对法院的口头解释一笔带过,从而使舆论出现了一边倒的现象。
  “网友曝”在新闻报道中发挥的作用功不可没,它不仅为新闻报道提供广阔的新闻来源,还在舆论监督领域大展其能。但“网友曝”是一把双刃剑,使用得好,多方受益;使用得不好,媒体和社会都会受到伤害。在这里,需要把握度。
  一要去伪存真,认真核查。由于网上信息庞杂,真假难辨,很可能出现假的或片面的新闻。记者在看到这些线索时不要被网友误导,一味地追求内容的新鲜和刺激,而应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秉着去伪存真的原则,认真对待所采用的新闻线索。有时不妨采用逆向思维:首先认为网友曝的是假新闻,然后再去试图否定这个假设。对心存疑惑的网上信息要追索其信息来源,多问几个为什么,多渠道调查所曝之事的准确性。
  二要勤于后续调查采访。仅仅有了网友对自己所曝消息的确认,记者还不能停止调查,最好可以涉足现场,获得第一手材料。仅凭网络与采访对象进行通信或交谈,会失去观察新闻现场和获取真实证据的机会,从而影响报道的准确性。媒体要体现自己的公信力,就要确保所报新闻的真实性,而实地采访正是记者获取事实的最佳方式。
  三要关注社会主流,摒弃生活琐碎。网络是一个巨大的信息发布平台,每天都有数以万计的信息通过各种渠道在网络汇聚。记者可以从中选择符合新闻标准的信息予以发布,选择最有价值的线索去深入。否则仅为“猛曝”而“调查”,会使媒体“调查”的内容变得琐碎、零散,渐渐远离人们的生活,不仅浪费人力、财力,还会使媒体变得浅薄、浮躁。
  四要掌握报道的角度和分寸。网友所曝之事有一些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一旦权威媒体报道出来必定扩大事件的影响力。因此,记者在报道此类新闻时,必须掌握好宣传尺度,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客观真实地反映事实。对于有争议性的问题,不妨多方观点同时呈现,让事实去冲突,避免露出记者的舌头。■
  
  参考文献
  ①范以锦,《立体式监督场彰显舆论监督强大力量》,《新闻与写作》,2009年第2期
  (作者: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08级新闻学研究生)
  责编:姚少宝

相关热词搜索:浅析 新闻报道 网友 浅析“网友曝”在新闻报道中的利与弊 网友曝 论网络新闻叙事主体的特征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