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艺节目《非诚勿扰》的叙事结构与收视语境]非诚勿扰 综艺节目

发布时间:2020-02-24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摘要】江苏卫视的黄金档栏目《非诚勿扰》掀起了婚恋交友类节目的高潮,节目中引发婚恋观点激烈碰撞,成为社会上讨论的热点。   【关键词】综艺节目 《非诚勿扰》 叙事结构 收视语境
  
  一、叙事结构
  
  2010年1月15日,江苏卫视在周末晚间9点30分开播相亲类综艺节目《非诚勿扰》,而在当时同模式或同类型的栏目地方台共有4家,分别是湖南卫视《我们约会吧》、山东卫视《爱情来敲门》、安徽卫视《相亲赢未来》及浙江卫视《为爱向前冲》。而《非诚勿扰》以其大胆的策划、颇具争议性的观点、精巧的结构设计及主持人优秀的串场能力而后来者居上,使得在大众精神娱乐消费单一的疲软状态下,激发了受众观看活力。
  首先,我们来看看它的叙事结构。《非诚勿扰》的叙事结构的构思及模板最早出现在澳大利亚2008年的《take me on》栏目,而在日本、韩国、印尼、美国、英国、荷兰等相继播出后,时隔2年,才被中国某地方台引进,开始兴起。24个女嘉宾对1个男嘉宾,晋级胜出,速配,这些模式都被别的卫视用过,但是只有《非诚勿扰》红了,那么,它红在哪?
  笔者认为,《非诚勿扰》有4组叙事结构至关重要。
  1、嘉宾的激烈语言,折射出社会上颇具争议性的价值观。从大街小巷热议的关注点来看,95%以上的受众讨论的都是某个嘉宾的激烈言语。嘉宾们刁钻、直白的语言背后,折射出的是社会上隐藏的、被压抑的婚恋观。它是存在的,但是它是被边缘化的,不是已经定性或成教科书的主流价值观,颇具争议性。嘉宾们的语言是受众所熟知的、默认的或者是鄙视的、反对的或者是中立的,不论持哪一种态度的人们,他都有想表达自己观点的欲望,倾听别人的观点,更重要的是想拥有使自己的价值观得以认同的强烈欲望。
  这正是德国社会学家伊丽莎白内尔?诺依曼教授沉默螺旋原理的假设性基础:大多数个人会力图避免由于单独持有某些态度和信念而产生的孤立。因为害怕孤立,他便不太愿意把自己的观点说出来。但是如果有人在公共场合公开发表这种态度的言论,螺旋便开始转动。
  2、第三方权威论证为佐证,多方势力均衡。《非诚勿扰》中添加了第三方―性格色彩分析学专家,专门对嘉宾的心理进行解剖,既对嘉宾的散碎性、不具主导性的言论给予了权威性的论证,增加栏目严密性及完整性。又适时的抛出权威性的疑问和论证,挑出下一个受众的兴趣点,使得整期栏目不断的出现有争议的小高潮,不断让受众期待下一个兴趣点的解析,满足受众的好奇心与窥视欲。
  笔者认为,《非诚勿扰》中性格色彩分析学家的大胆启用,是在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历程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的。“纵观看来,中国电视综艺节目从表演到游戏娱乐到益智类三个阶段的发展看来,都是以娱乐为主线,而且娱乐越朝低俗化发展,主持人和嘉宾经常会在台上做出一些低智商的、低趣味性的行为来取悦受众;横向看来,在《非诚勿扰》之前,综艺节目的主要收视高峰包括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天天向上》、台湾的《康熙来了》都是“娱乐致死”的典型。”①在受众的认知程度不断提高下,那些职业秀、游戏类活动已经不能满足受众认知和理解的程度,在受众兴趣点日益疲软的情况,受众正在很快的流失。并且,这些栏目均限于嘉宾和主持人二者的博弈,而此次《非诚勿扰》中第三评论者的出现,打破了栏目固定的二元模式,揭开了综艺节目“三元模式”的新一页。
  3、播出时间在传统的黄金档推迟一小时后播出,打破固有黄金档时间的限制,开发年轻白领收视主体的黄金时间段。中国的综艺节目本身的主要收视主体即为城市年轻群体,而时代发展到今天,随着城市规模的日益扩大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很多的城市年轻群体在传统的黄金档时间可能还在交通工具上、甚至还在加班,年轻白领的实际收看电视节目娱乐休闲时间已经向后顺延了一小时。此次,江苏卫视一个小小的改变,就能充分锁定其收视主体。
  4、娱乐性转向实用性,建立一个单身男女彼此认知的平台。虽然现在其实际效果还存有争议,但是从现在的“剩女现象”突出的社会问题来看,电视综艺节目发现社会问题,解决社会问题,还是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其社会功能。
  
  二、收视语境
  
  中国电视节目的良性运作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收视主体的特征。而综艺性栏目的收视主体可总结为:典型家庭式的娱乐解压。
  以最典型的电视情境为例:一家人(或家庭成员中的几个乃至仅仅一个)在一天的相对闲暇时段中,坐在电视机前(一般是在客厅)打开电视机,收看某某节目。对于这一家庭社会行为模式的分析,能够让我们看出电视综艺节目的现实社会功能。在电视上收看综艺节目,基本上是“典型家庭”(构成收视率主体的社会普通家庭)获得娱乐、欣赏资源的唯一日常渠道。这种唯一性是由“典型家庭”社会层级与经济结构潜在决定的,也无形中巩固了电视作为社会娱乐、欣赏大众性平台的现实地位。任何“炮轰电视”、“关掉电视”乃至“砸掉电视”以抵抗综艺节目的呼吁与行动都是过于精英化、过于学究的判断。
  由于“典型家庭”的收视活动主要发生在一天中的闲暇时段,那么,在“因时制宜”的思路下,在空余而非忙碌时段中,什么样的节目能够真正看得下去的?一般而言,通过看电视来学习、思考,可能是电视业者希望提升行业品质的一种理想愿望,但并不是电视观众在日常生活中对于电视这一“家庭媒介”的想象与期许。因此,诉诸于娱乐、欣赏,保持张弛的社会节奏的综艺节目,便成为了主要的收看对象。”②
  《非诚勿扰》正是抓住了社会问题的契机,大胆启用争议性语言与紧凑严密的叙事模式,刺激性娱乐,吸引受众的眼球。
  
  三、Web2.0时代的狂欢
  
  《非诚勿扰》播出的社会背景面临转型,是从一个单元价值向多元价值的转型,这一点非常重要,所以在节目中我们能看到多元价值观的现实化。
  Web2.0本是网络专业术语。现已成为互动传播、多元传播的代名词。Web2.0的具体特征如下:
  1、节目制作的参与力量的多元化,多方势力的权衡
  节目的制作方不仅仅是电视台、影视公司、制作人等等,还有个体受众的影子,受众更能影响到节目的制作力度和前行的方向。而且最重要的是,不再是事后反馈调整,而是同步控制,甚至是事前引导。《非诚勿扰》中第三方的权威评论就很好运营多元化控制全场的势力均衡。
  2、对个体性的强调
  《非诚勿扰》中的男女嘉宾不论从年龄、职业及经历来说,都是迥异的,焕发着个性的魅力,受众正是基于如此丰富多彩的个性才能激发其好奇心。
  3、互动
  互动范围变化:不是简单的现场嘉宾与观众,更包括场外、主持人、现场观众、嘉宾、甚至一些参与的工作人员的互动。
  互动的内容变化:节目整体而言。也不单是观众与当期嘉宾就个体事件的互动,还包括观众与节目本体的互动,这种互动性的强调导致观众的权利可以干预节目的制作过程。
  互动的方式的变化:从传统的电话、短信、网络留言互动到视频互动,网络上 “非诚勿扰吧”点击率直线上升。
  如果说Web2.0将互联网由单纯的浏览+搜索带入了众人交互式提供内容和交叉互动的多元化革命性时代,那么江苏卫视《非诚勿扰》也正率先将国内电视相亲节目带入通过互动深度展现真实的人性、审美观、婚恋观、价值观的电视交友2.0版本的新纪元。连续几周能够以超过三个点的收视率力压多年的王牌综艺节目《快乐大本营》雄踞省级卫视收视冠军,无疑以最有力的方式表明了,这场电视交友2.0的革命已经基本取得了辉煌的成功。■
  参考文献
   ①徐舫州、徐帆,《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社会功能三题》,《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作者: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08级研究生)
  责编:叶水茂

相关热词搜索:语境 叙事 收视 综艺节目《非诚勿扰》的叙事结构与收视语境 非诚勿扰 的叙事结构与收视语境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