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视文化泛娱乐化趋势浅析|浅析小儿推拿的趋势

发布时间:2020-02-24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摘要】当今中国电视文化的娱乐功能不断凸显,不仅出现了娱乐化的倾向,而且趋向于泛娱乐化的趋势。除了各种综艺娱乐节目充斥屏幕外,严肃的新闻也开始被娱乐化,“真人秀”节目雷同泛滥,具有厚重感的历史也被戏说,电视文化的人文精神严重缺失。本文对此现象作一探讨,呼吁电视媒体应该弘扬人文精神,肩负起自身的责任和义务。
  【关键词】电视文化 泛娱乐化 人文精神
  
  一、电视文化新趋势:泛娱乐化
  过去,电视节目的制作都是把弘扬优秀文化、重塑人文精神作为一项准则来恪守。现今,随着对商业利润最大化的追求,电视文化的消费功能尤其是娱乐功能得到了凸显和强化,甚至泛滥化,电视文化逐渐由宣传文化、引导舆论、传播知识、寓教于乐转向了娱乐文化。
  1、新闻娱乐化。湖南卫视的《娱乐无极限》、凤凰卫视的《娱乐大风暴》等各种传播娱乐新闻的电视节目,对歌星影星等名人隐私绯闻的窥探、炒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娱乐新闻八卦的泛滥已不是什么新鲜事情。但当今电视文化已发展到离娱乐性最远的时政、经济、法律、国际等严肃性新闻也逐渐娱乐化。如很多人对法国总统萨科奇的关注,更多是为了了解有关他的第二任妻子模特出身的布吕尼,对总统萨科奇的政治观点、与中国交往的态度等相关信息却一窍不通。电视新闻在内容上尽力使硬新闻软化,竭力攫取事件中的娱乐价值,淡化其严肃性,弱化新闻的舆论引导功能和信息价值。有的新闻节目已经不再是“播新闻”,而是“说新闻”“聊新闻”,甚至是“侃新闻”。在数量方面,严肃性新闻比例也大大减少,将日常事件及各种选秀选美赛事等软性内容作为新闻重点。有的电视节目为了提高收视率,甚至不顾新闻事实的真实性和客观性,人为地策划具有故事性的新闻。这股潮流不仅在通俗性报刊和广播电视节目中盛行,而且有逐渐扩大到主流媒体的趋势。湖南卫视的《晚间新闻》、凤凰卫视的《有报天天读》、江苏电视台的《南京零距离》等等,一大批“说新闻”“聊新闻”节目占据着电视空间。
  作为“社会守望者”的电视新闻,其娱乐化倾向不断加重,传播并不具有多少实际价值的新闻信息,消融了实际生活的严肃和重要性,观众容易在轻松娱乐中麻痹自己,逃避现实,同时对社会发生的重大变化感到迟钝。电视新闻作为电视文化的一种精神产品,承载主流意识形态和参与引导主流文化价值观的文化作用在娱乐化中逐渐削减。
  2、“真人秀”节目泛滥。“真人秀”又称为“真实电视”,是由制作者制订规则,普通大众参与并录制播出的电视竞赛游戏节目。真人秀作为“舶来品”,经过中国本土化解读,在电视屏幕上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如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的《非常6+1》,综艺频道的《星光大道》等,而到了2005年以后,平民选秀娱乐节目《超级女生》、《梦想中国》、《加油!好男儿》等,竞相效仿,加以“克隆”,一时泛滥屏幕。
  2010年随着《花儿朵朵》、《快乐男生》等平民选秀节目的开播,观众已觉审美疲倦,逐渐被各种相亲类真人秀节目所吸引。随着湖南卫视《我们约会吧》相亲类真人秀电视走红,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浙江卫视的《为爱向前冲》等等一批大同小异的相亲类节目,如不可阻挡的洪流涌进荧屏,让观众在节目选择中不得不“被相亲”。其中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以为广大单身男女提供公开的婚恋交友平台为目的,精良的节目制作和全新的婚恋交友模式得到观众和网友广泛关注,也最为火爆。为了提高收视率,经过精心挑选的嘉宾其语言也是语不惊人死不休,挑战着传统婚念观、爱情观,甚至毫不顾忌地表达自己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人生观、价值观。有的嘉宾甚至是“挂羊头卖狗肉”,打着相亲的幌子,实是借此炒作自己,成名成星的欲望得到了爆发,节目的初衷也因此变得面目全非。
  3、历史题材的电视剧被戏说。历史题材的电视剧是电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弘扬民族优秀历史文化,肩负着为人民大众服务的责任。近年来,随着《还珠格格》、《戏说乾隆》等一大批戏说历史电视剧的走红,各种披着历史外衣的“古装戏”让观众应接不暇。随着以轻松、搞笑、无厘头为主的大众通俗文化全面飙升,历史也成为了一种抢手的文化商品。大多数的影视历史剧往往以编造、戏说为叙事策略,以俊男靓女为时尚,以编造虚幻为终极目标,礼赞效忠专制的封建思想。
  有的历史影视剧甚至不顾历史事实,对真实历史中存在的人物进行过分夸大、歪曲,竭力编造或渲染根本不存在的情感故事,历史剧往往成了偶像情感剧。“雷人”的现代语言,粗制滥造的故事情节,骗人眼泪的俗套情感纠葛,成了现今历史剧的最大卖点,而历史的真实性、厚重感和人文精神却荡然无存。正如有的学者所说,“在消费社会中,历史和文学艺术的消遣、娱乐、休闲功能上升,呈现出世俗化、平民化、人性化等症候。在这里,历史故事在另一种方式和意义上体现着大众对历史的现时消费,这种消费历史客观性和严肃性的叙事策略是一种非客观的叙述,更是一种非历史的想象,是满足现代人有益的好奇心而营造的流行神话。①”
  二、电视文化应该肩负起弘扬人文精神的责任
  电视文化既具有意识形态性,又具有商品的物质性;既有教化功能,又有娱乐功能;既有审美性,又有消费性。这样的双重属性使得电视在表现社会文化时,难以平衡彼此之间的统一性,容易造成顾此失彼现象,因一味地追求电视文化的物质性、娱乐性和消费性,而走向泛娱乐化、庸俗化的道路。当今,新闻的娱乐化、娱乐类“真人秀”泛滥屏幕、历史被戏说,电视文化开始出现泛娱乐化的倾向,从侧面反映出作为中国当代电视文化核心理念“人文精神”的缺失。贯彻电视文化的人文精神,在电视节目内容和形式上关注人的本质和生存状态,成了当今电视文化传播不可回避的责任。
  人文精神主要表现为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它的要义在于尊重人的价值,肯定人的作用,关注人的生存和发展。因此,电视节目在传播内容上应该侧重表现对人类自身的一种普遍关怀,对人的价值的尊重和肯定。这种关怀不仅是在物质层面的,更是一种精神层面的,如人对价值、命运、梦想等的追求和弘扬。如已经连续举办九年的《感动中国》,它以评选出当年度具有震撼人心、令人感动的人物为主打内容,其中有徐本、田世国等来自民间的杰出人士,有成龙、姚明等光彩照人的明星,也有钟南山、袁隆平这样的睿智学者,每个人物身上都有一种让观众感到心灵震撼的精神力量。《感动中国》因此也被媒体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
  电视节目制作人应该正确把握观众的欣赏需求,对于观众中确实存在的娱乐性要求,也应该加以正确的引导。电视文化泛娱乐化的主要责任在于电视人本身,而不是观众。实际上,电视节目的娱乐性也是不可或缺的,但是一定要正确把握娱乐的度,不能让所有的节目都染上娱乐的色彩。
  
  参考文献
  ①徐瑞青:《电视文化形态论――兼议消费社会的文化逻辑》[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149
  ②欧阳宏生 等:《电视文化学》[M].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
  (作者:湘潭大学09级新闻专业硕士研究生)
  责编:姚少宝

相关热词搜索:浅析 中国 趋势 中国电视文化泛娱乐化趋势浅析 全媒体泛娱乐化的反思 电视节目泛娱乐化论文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