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报道的视野与视角:视野与视角作文

发布时间:2020-02-24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摘要】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媒体如何既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和大局,又贴近千千万万普通的大众,做好经济报道呢?笔者认为,媒体只有精准寻找好媒体定位与栏目定位、受众视角与媒体视角的结合点,发现有新闻价值的信息和主题,不断拓宽报道视野和创新报道角度,并科学地调动各种传播手段,才能达成理想的报道效果。
  【关键词】经济报道 视野 视角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正在给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和我们的生活带来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和变革。在这种背景下,新闻媒体怎样才能既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和大局,又贴近千千万万普通的大众做好经济报道就成了我们抢夺新闻竞争制高点的一个重要“法门”。而要使这个“法门”成为推动收视率持续上升的利器,就必须在经济报道的视野和视角上寻求新的突破,使我们报道的视野更开阔辽远、视角更新颖独特。
  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在2010年着手实施了频道开播以来最具力度和深度的改革――成立中国财经频道。跟以前相比,这次改革最大的变化就是频道视野的国际化,其定位就是“以全球市场、全球资源、全球视野、全球智慧来关注全球市场、调动全球资源”,从而达到“以专业的内容服务最普通的受众”的目的,也使频道真正成为中国“财经政策的窗口、投资理财的指南、经济生活的帮手”。《交易时间》、《环球财经连线》、《理财在线》等全天大约12个小时的直播节目将时刻关注全球所有重要市场和经济体的“风吹草动”,为国内乃至国外一切关心并创造财富的人群提供最及时、准确的经济资讯。频道所有重要节目的生产也由过去的自产自销转变为与社会实现最大程度的合作,使一批国内外的专业机构和财经评论员、市场分析师、理财顾问师等专业高端人才为我所用。而在报道视角上,也更强调鲜活、生动、现代。
  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的这次改革,也掀起了中国电视新闻媒体经济报道改革的风暴。作为省级电视台,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既能很好地承担起服务本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责任,又能在收视率上一路高歌猛进,就需要我们在经济报道的视野和视角上多开拓创新。如果我们报道的视野还是局限于本省、本地的经济,局限于与本省、本地的相关行业、产业;如果我们报道的视角老是一成不变、没有创新,那我们的节目的收视率和媒体的影响力就可想而知。
  一、视野要全国化、国际化
  在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省级媒体,应该成为一种对地区经济具有良性推动作用的力量,能够正确地引进发达地区最新的经济信息和先进的发展经验,并结合本地区的实际作出正确的思考、权威的解读,甚至是给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2008年,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安徽视察时指出“安徽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自然资源优势、劳动力资源优势,积极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安徽广播电视台记者敏锐地抓住这一重大主题,及时策划制作了五集系列报道《聚焦泛长三角》,与以往类似的经济报道不同,这次记者一方面是把安徽放在了泛长三角这个大的区域经济发展中来关照,来思考安徽有哪些比较优势、如何能够更好地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合作发展分工;另一方面,记者把对在报道中扮演重要角色的专家、学者的选择范围放在了全国,突破了以前都是省内专家的局限。中国社科院、中国区域经济研究协会及上海、浙江、江苏等地的经济专家、政府官员和企业负责人纷纷就安徽如何参与泛长三角的区域发展分工建言献策,使报道的视野和广度、深度都得到了极大的拓宽。如复旦大学长三角研究院教授芮明杰说:“要把长三角地区那些符合现代发展的产业体系、现代生产的服务业融入到安徽现有的产业体系中来”;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魏后凯指出:“安徽承接产业转移应该也有一个载体,不能说工业像过去苏南那样的搞村村点火、户户冒烟,工业化必须走集中化、走园区化、走城市化、走集群化的道路”。由于这些专家、学者都是全国相关领域内的权威,所以报道的价值也一下子得到了提升。同样,2010年我们在做《新机遇 新空间――安徽拓展新的经济增长点》系列报道时,也是把安徽正在极力培育发展的光伏产业、船舶工业、装备制造业等放在全球、全国的视野下来进行分析报道,使受众既了解了安徽在这些领域内的发展基础,又了解了这些产业在全球、全国的发展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发展潜力,从而明白了安徽未来经济增长的新机遇新空间在哪里;同时,在专家采访上也是突出了全国性,北京、上海、广东、江苏等地的专家学者建言献策,使报道权威而深刻。
  要做到视野全国化、国际化,就要求我们平时要多学习,多积累,多做有心人,对相关领域、相关行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和趋势有一个准确的把握;另一方面就是我们在做策划时必须有一个开放的思维和开阔的视野,不再局限于一地一域,要使报道尽可能地为广大受众提供更多的、更有价值的资讯、信息。
  二、视角要新颖、独特
  我们平时所做的大量经济报道无非都是围绕着工业、农业、外贸、招商引资等领域来展开,主题大多是国家或省里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工作重点,如“扩内需,保增长”“科学发展观”等。在这些报道中,虽然也不乏优秀之作,但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报道空泛,缺乏受众视角,新闻基本上成了“做谁谁看、谁做谁看”;其次是简单报道动态,缺乏媒体视角。
  要使报道有新意、有亮点,我们就必须不断挖掘、创新报道视角,也就是所谓的“主题可以不新鲜,视角不可不独特”。古人有“语不惊人死不休”之说,今天我们做报道同样要有这种精神,要从纷繁复杂的材料、信息中挖掘出让广大受众耳目一新的东西来。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媒体从业者要对国家、省里的相关政策,对整体的宏观经济形势和各行业、产业的发展现状、趋势等有非常清楚的了解甚至把握,并且善于分析和总结,有自己的见地,否则我们就很难从千丝万缕的信息中去粗取精,找出新颖的视角;就很难在日常频繁的经济报道中独辟蹊径,形成“另类”。如从消费与投资增幅的变化,我们就可以总结出国家一系列刺激消费的政策开始显现效果,开始悄然改变我国经济增长长期严重依赖投资的情况;从我们假日出行,旅途时间大大缩短,总结出交通提速、通关减时,正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央电视台《经典中国.重点工程篇》中,有一篇反映长江三峡建成后给国民经济带来的深刻影响,记者在采访时没有就工程谈工程,而是从两个非常独特的视角切入,做出了《三峡工程:圆了陈大爷的致富梦》这样的好稿子,报道既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又富有表现力、说服力。在报道中记者一是选取了一个在长江边养了一辈子鱼的陈大爷为报道对象。过去没有修建长江三峡大坝,老人饱受水患之苦,每年一到雨季,心里就忐忑不安,总担心一场水患会让自己一年的指望全部付之东流。而修了三峡大坝以后,老人心里的一块石头总算落了地,年年都获得了丰收。二是记者选取了远在1800公里外的哈尔滨一家电机生产企业为报道对象。由于三峡水电站本着支持民族工业发展的目的,将发电机组这张大单交给了这家有雄厚技术基础的企业,企业一下子起死回生,不但走出了困境,还上了一个台阶。记者通过这两个生动的事例,很好地反映了三峡工程为民造福和给民族工业带来巨大发展机遇的重大价值。
  随着经济报道日益成为许多新闻媒体的重要板块,经济报道的竞争也就更加激烈,在这种情势下,我们就要精准的寻找好媒体定位与栏目定位、受众视角与媒体视角的结合点,尽可能地去发现有新闻价值的信息和主题,不断拓宽报道视野和创新报道角度,并科学地调动各种传播手段,达成理想的报道效果。尤其是目前,在我国民众经济知识水平整体还不高的情况下,经济报道不可能像国外的CNBC等一些著名财经媒体一样走高端受众人群的道路,而是面对千千万万普通的老百姓,这样就更要求我们多在报道的视野与视角上下功夫,多做出新颖独到富有资讯含量和市场价值的报道,增强媒体的核心竞争力,提升媒体的的价值。
  (作者单位:安徽电视台新闻中心)
  责编:周蕾

相关热词搜索:视角 视野 报道 经济报道的视野与视角 经济视角 经济视角期刊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