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货运车辆超载的危害及对策 [浅析新闻炒作的危害及对策]

发布时间:2020-02-24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摘要】本文分析了新闻炒作的现状及其与新闻策划的异同,指出新闻炒作对新闻真实性、媒介公信力、受众以及社会文化生活带来的危害,并提出了一些避免新闻炒作和提升新闻报道整体格调的策略。
  【关键词】新闻炒作 媒介公信力 社会危害
  
  一、新闻炒作的界定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炒”字进入了我们的视线,一系列和“炒”相关的词语接踵而至,令人应接不暇,比如:“炒股”、“炒房”、“炒作”甚至“炒蒜”。《现代汉语词典》中,把“炒”解释为一种烹调方法,指把食物和材料放在锅里并加热,那么,“炒作”的含义也就显而易见了,就是在叙述某件事情的时候添油加醋,以引起注意。“所谓‘新闻炒作’就是新闻传媒有意通过与事实的新闻价值不相称的报道规模,对某些人和某些事所作的渲染式报道,新闻提供者或新闻传播者有意识地介入其中,引导、强化部分新闻要素,以达到吸引受众注意,获取直接或间接商业利益的一种新闻运作手段。”①
  新闻炒作尤其是社会娱乐新闻表现得更为突出。从木子美性爱日记到芙蓉姐姐、从凤姐名校征婚到明星乞丐犀利哥、从“艳照门”事件到“艾滋病女”事件,一个又一个不应该被大肆宣传的人、一件又一件不应该被广为流传的事,在网络和各种媒体的竞相挖掘和传播下成为备受瞩目的焦点甚至普通受众茶余饭后的谈资。不难看出,新闻炒作最感兴趣的是“星”闻、“性”闻、“腥”闻和“奇”闻。“而这些所谓‘新闻’,常常与某些报道虚假化、低俗化捆绑在一起。”②
  无论是从动机、流程还是操作方法上,新闻炒作都和新闻策划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随着竞争的日益激烈,传媒和记者越来越渴望抓住报道的先机,抢得一个“好彩头”,以吸引更多受众的目光,从而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因此,新闻策划也越来越得到媒体和记者的青睐。可以这样说,“新闻策划这个新时期新闻运作的‘宠儿’,若宠过了头,就成为‘炒作’。”③
  虽然,新闻炒作和新闻策划联系密切,但是,仔细分析,它们之间的界线还是十分鲜明的:新闻炒作是以吸引受众注意为前提的,而新闻策划则是以客观存在为前提的;新闻炒作是以经济利益为首要目标,而新闻策划则尊重新闻价值规律,讲求新闻特性的;“新闻炒作的对象主要是一些新奇、反常,有针对性的‘软新闻’,而新闻策划的对象一般都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硬新闻’。”④
  二、新闻炒作的危害
  现在,媒体竞争日渐激烈,加之网络媒介走进普通受众的生活,新闻炒作已经成为屡见不鲜的新闻运作方式。但是,无论新闻炒作给媒体抑或炒作对象带来了多少客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它的危害还是不容忽视的。
  1、对新闻真实性的危害
  当代社会文化,呈现多元化的发展态势,不再有单一的文化主宰社会发展,大众文化通俗性、娱乐性、商业性兼备。因此,“在以市场为取向的新闻价值观念中,越离奇的消息越能吸引受众的目光,也越容易被媒介所报道。而在这些异常性十分突出的信息中,虚假的可能性也就越大。”⑤这就违背了新闻的首要特性――新闻真实性原则,也就犯了新闻报道的大忌。
  比如2009年10月12日的“艾滋病女”事件。其实,事情很简单,就是男友不甘分手的报复之举,但是因为媒体的不断炒作让事件不断升温,受关注度也不断增强。事实证明,在警方介入后查出的真相和新闻报道并不相符,闫姓女士根本没有患艾滋病,“艾滋病女”事件更是子虚乌有,这又是一则假新闻。可见,不问来龙去脉的炒作是很容易犯错误的,违背了新闻客观真实性原则势必会对以后的新闻报道活动造成不利的影响。
  2、对媒介公信力的危害
  “所谓公信力,是传媒发布新闻信息的可信度在受众中产生的影响力,也是传媒内在品格的综合反映。”⑥简单来说,公信力就是媒体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首要因素,就是大众传媒的“生命线”。新闻炒作或许会让媒体成为受众竞相关注的对象,带来一时的经济效益,但是,“假新闻”的出现或是无价值新闻的不断刊登播出,最终会使媒体失去信誉、失去受众的信任。可见,新闻炒作对媒体来说是弊大于利的,而且是应该经常用来自省并必须坚决杜绝的。“有调查显示,公众认为当前新闻媒体存在的主要问题依次是:广告太多(5.747%)、热衷新闻炒作(43.74%)、信息质量不高(42.59%)、虚假报道太多(25.93%)。当下新闻媒体的过度炒作已经引起了公众的不满。”⑦
  然而,即使明知新闻炒作不利于长远发展,不少媒体记者为了眼前的蝇头小利,还是愿意抱着侥幸心理去冒险一试。正如轰动一时的“杨丽娟追星事件”,本来就是一个普通的甘肃女孩十三年如一日的盲目追星梦想,但其父为满足女儿梦想而卖肾甚至到后来的自杀却成为媒体广为炒作的噱头。翻开报纸,整版报道铺天盖地,因父亲之死伤心沮丧的画面、杨丽娟和华仔的合影照片充斥各大电视、网站。
  或许,媒体借这一事件“赚足了眼球”,也确实尽到了传播信息的责任,但是,追星事件发展到悲剧的结局也确实有媒体炒作的一份功劳。虽然,杨氏母女向某知名媒体索赔最终败诉,但这还是难免让受众对媒介的公信力和信誉有所质疑。“新闻曝光是‘双刃剑’,在曝光他人的同时,媒体自身也在被曝光。公正才能深得读者的信赖和尊重,随心所欲自毁形象的做法,万不可取。”⑧
  3、对受众的危害
  新闻炒作对传媒来说弊大于利,而它对于普通受众甚至炒作对象的危害也是不容小觑的。这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对于普通受众而言,“由于受众逆反心理的作用,新闻炒作并未达到其目的,相反却使受众对整个新闻媒体充满疑虑和怀疑。”⑨第二,新闻炒作使得一些被炒作对象以很快的速度家喻户晓,这也给那些被炒作对象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严重的时候甚至危及生命。
  网络上流传这一种这样的说法:“不管你长相如何、无论你出身怎样,只要媒体愿意‘炒’你,你就会‘红’。”网络明星“凤姐”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凤姐”真名罗玉凤,本是一名普通的超市销售员,后来因为“高调征婚”和“雷人语录”走入人们的视线,接着又是“整容事件”和“选秀风波”使其“爆红”于网络。真相很明显,没有媒体的配合,她或许还是一个过着平淡生活的普通人,但是,新闻炒作却使她走上了骂声和谴责相伴的“成名路”,她现在是成名了,但立足长远对其自身而言也不见得是件好事。即便是这样,又有多少普通的受众依然在受这样的毒害,想着借助媒体一举成名呢?这种炒作对于个人价值的实现和人生理想规划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
  4、对社会环境的危害
  具体到媒体受众,宏观到整个社会环境,新闻炒作的危害是很具杀伤力的。对于整个社会环境而言,和谐的社会基调和正确的舆论导向无疑是非常重要的,而新闻炒作的频频出现所破坏的正是这两个方面。
  新闻炒作所追求的只是经济效益,而忽略了社会影响。无论经济怎么发展,社会基调的积极向上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信息充斥的今天,新闻炒作越多,对这种基调的不利影响就越大。
  过多的新闻炒作容易混淆视听,不利于正确地引导社会舆论。“为了吸引最大量的受众,新闻界强调例外甚于常规,强调煽情甚于重要性。”⑩这样的新闻往往容易忽略重要性和客观公正性,尤其是娱乐新闻中炒作更是铺天盖地。还是上面曾提到的“艾滋病女”事件,若不是当时媒体不分青红皂白的炒作,网民也不会激愤;若是最后公安机关没有及时出来澄清事实,民愤会发展到什么程度谁都无法想象。这样的事情是不利于社会舆论的引导的,都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如果是不慎重的炒作蒙蔽了群众的眼睛,后果不堪设想。现在科技飞速发展,网络人肉搜索,找一个人并不难,错误的舆论很容易给无辜的人造成伤害。
  三、新闻炒作泛滥呼唤正确的引导
  新闻炒作的泛滥,在科技和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给社会和人民生活带来了诸多困扰,这样的现状也呼唤得当的措施来引导当下的新闻运作朝着一个良性的方向发展。市场需要的是能够挖掘新闻价值的策划,而不是无聊恶俗的八卦炒作。当然,新闻策划如果不能很好地把握也有可能异化成为新闻炒作。那么,如何提高新闻报道的格调,加强正确的引导呢?
  第一,遵循新闻传播规律,遵守新闻报道相关法律和道德规范。媒体记者应该加强自身的职业素养,树立正确的新闻价值观。在从事新闻报道工作中,从业人员要时刻铭记新闻传播规律,并严格遵守。尽管,我国的新闻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和完善,但在很多时候还是能够有法可依,媒体从业者应时刻以相关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来规范自己。
  第二,把握好新闻策划活动的“度”。好的新闻策划活动,贵在全面得体,既能满足受众知悉新闻事实的要求,又不会太过张扬,混淆视听。这个度,很重要也很难把握。因此,在新闻策划中务必谨慎小心,广泛了解和分析整个新闻事件以后再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得当的新闻策划。
  第三,新闻运作中,要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新闻不同于其他的一般商品,媒体也不同于一般的企业。任何时候,在新闻策划和报道中,要时刻考虑到社会效益,考虑到新闻报道给社会和受众所造成的影响。当然,重视社会效益并不是排斥经济效益,两者在根本上是统一的。“世界上一些非常严肃的媒体,非常重视社会效益,策划了很多经典的新闻报道,最终它们也得到了丰厚的经济回报。”⑾■
  
  参考文献
  ①⑨陶伏平、雷姗,《从受众逆反心理看新闻炒作》[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学院学报》,2008(2)
  ②姜苏,《报道策划与新闻炒作辨》[J].《扬州大学学报》,2006(6)
  ③苏龙、陈英,《对新闻策划和新闻炒作的一点感悟》[J].《采写编》,2006(4)
  ④马海涛、扈云红,《关于新闻策划与新闻炒作的阐析》[J].《硅谷》,2010年2月23日
  ⑤周星,《论新闻炒作现象》[D].南昌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06
  ⑥沈世纬,《公信力――传媒的立身之本》[J].《新闻记者》,2005(2)
  ⑦朱春霞,《市场经济背景下的传媒自律》[D].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
  ⑧洪关,《新闻炒作不能随心所欲》 [J].《中国建材》,2003(5)
  ⑩展江、王征、王涛峰:《一个自由而负责任的新闻界》[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⑾潘志勇、沈爱国,《新闻炒作――新闻策划的异化》,http://www.省略/node2/node38/node117/node120/userobject7ai1010.html
  (作者:陕西师范大学09级研究生)
  责编:姚少宝

相关热词搜索:浅析 炒作 对策 浅析新闻炒作的危害及对策 新闻炒作的危害 新闻炒作的表现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