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常见心理课教案_浅谈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发布时间:2020-02-25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小学生时期是人的行为、性格和智力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由于身心变化比较快,加之文化知识及社会经验的不足,小学生很容易产生一些心理问题。排除小学生认识、情感、意志等方面的障碍,锻炼他们的意志品质,优化他们知、情、意、行等方面的素质,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品格和健康心理,这是小学教育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根据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笔者简要谈谈对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成因及小学生心理问题防治对策。
  一、当代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
  根据世界心理卫生协会所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结合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可将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简要归纳为以下几点:(1)乐于学习、工作;(2)情绪乐观、稳定;(3)人际关系和谐、融洽;(4)能面对现实,适应环境;(5)能认识自我、悦纳自我;(6)智力正常;(7)人格完整;(8)心理和行为符合年龄特征。根据这个标准,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和有关资料,本人发现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有以下几种:
  1.自我中心主义,缺乏合作精神。中国传统的家庭观念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使相当一部分小学生、特别是作为独生子女的小学生在家中都有一种独特的优越感,致使他们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特征得到强化,“自我中心主义”逐渐形成,“一切为我”,从而持有过度的“自尊感”。但同时他们也承载着父母更多的期望,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与之相应的就是缺乏与家长的沟通,缺乏和同伴的交流。常常以自己的价值标准评判一切事物,很少从他人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表现在学习和生活上更是“各自为政”,缺少合作精神,而这一切对于他们未来生活中面临的人际关系的良好发展无疑是一种潜在的阻碍。
  2.关怀品质下降,缺乏感恩精神和责任意识。在现实生活中,部分小学生不懂得感激,认为父母、教师对自己的爱是理所当然的。同时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缺乏责任意识,认为社会的不良风气、环境的恶化、他人的不幸是别人的事情,根本没有认识到“我”的发展和他人、社会、自然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
  3.自私狭隘,虚荣心强。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书,造成小学生思想认识上的封闭与狭隘。一些小学生,虚荣心强,只能听恭维,不能听批评,只能比别人强,不能让别人超过自己,对强于自己的人,常常犯红眼病。
  4.自卑。部分小学生由于学习成绩差、家庭经济条件差等原因对自己缺乏信心,感到低人一等,自己的能力过低评价,心理承受能力脆弱。
  5.孤独。在教学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常常觉得自己是茫茫大海上的一叶孤舟,性格孤僻,不愿与人交往,却抱怨别人不接纳自己。
  二、小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小学生出现这些心理问题,既有自身成长的因素,也有外部环境的因素,是“内因”和“外因”综合作用的结果,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小学生时期身体发育急剧变化,但是认识力、理解力、思维力的提高却落后于身体的成长速度。这种生理发育与心理发展的不平衡使小学生出现许多困惑、烦恼和躁动不安,产生心理问题。
  2.家庭教育的误区。过度溺爱和期望值过高,使家庭教育普遍存在忽视品德发展、人格教育和社会责任感等社会性教育的倾向。许多家长只重视孩子的成绩,却忽视了孩子的品德发展、交往能力、个性培养等。家长的期望与孩子自身需求不一致时,总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孩子,使孩子感到压抑和不满,给孩子造成疑虑、忧郁等心理疾患,导致孩子高分低能或心理不健全。
  3.学校教育的误区。一些学校和教师迫于压力追求升学率、打造名牌效应,成绩成为评价学生能力高低的唯一标准,学生情感上的苦恼不能及时向老师和家长诉说,就会造成心理压力,形成心理障碍。
  4.社会环境的影响。学校教育展示给学生的是正面教育,而当今各种思潮冲击着我们的社会,纯洁的教育内容与复杂的社会生活之间形成强烈反差,致使学生思想产生混乱、情绪产生波动,日久就会形成心理障碍。
  三、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思考
  1.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工作的一个重要属性是教育性。因此,调动学校各方面力量,将心理教育分布在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实施心理辅导,在学校的各项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把知识教育与心理教育有机结合,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2.教师要积极改进评价方式
  学生的自卑心理大多来自外界对学生的主观评价。一些教师凭主观感情,偏爱成绩好的学生,对后进生全盘否定。这些都很容易使许多学生产生自卑心理,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被誉为“德国普通教育之父”“德国教师的教师”之称的19世纪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严厉的面孔和训斥、咒骂学生是一种恶劣的行径”。作为教师,应注意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一视同仁地对待学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鼓励。
  3.加强家庭教育,家长加强对孩子的引导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应从下面几个方面加强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
  第一,转变智育至上的观念,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关注孩子心理健康,对孩子出现的心理问题,及时分析、及时引导、及时解决。
  第二,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首先要做到,只有父母心理健康,孩子的心理才会健康。
  第三,尊重孩子。家长要尊重、理解孩子,经常和孩子进行交流。
  第四,家长要注重和学校的联系,取得与学校教育的一致性。家长要克服单纯依赖学校教育的思想,积极参加学校对孩子的教育活动(家长会、座谈会等)。
  心理健康教育是小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需要,应引起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关注。要高度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让他们成长为有益于社会的人。
  
  ○编辑/杨小平
  (作者单位:白银市白银区第十二小学)

相关热词搜索:浅谈 小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浅谈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生心理健康手抄报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