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变化:须有全球思维和危机意识】对定势思维的应对

发布时间:2020-03-01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为了扩大读书活动的影响力和覆盖面,原由广州市委办公厅主办的“读书讲坛”从第5期起由市委办公厅、市委政策研究室、市直机关工委联合举办。本期活动邀请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陈春花教授作了题为《应对变化获致成功》的讲座。观众在讲座开始前集体诵读《荀子?富国篇》,在场全体人员起来朗诵中国的经典文化,场面蔚为壮观。朗朗的读书声为讲座做了很好的预热。每次讲座开始前诵读经典。是讲座的一部分。
  
  关于未来竞争不确定性成为常态
  
  我们处于一个不确定性已成为常态的环境中。一个统计表明,1912年排名前100位的跨国企业,到1995年,有49家被收购、破产或被收归国有;31家仍生存,但已不再是前100强;只有20家仍是前100强的企业。可见,要想长期保持领先对任何企业都是一个挑战。这20家企业的普遍的生存之道:富有创造性;愿意进行改革;能因时制宜,调整业务组合。
  赢取未来的竞争具有三个特点,第一,信息时代许多重大商机都要求融合各种技术和资源;第二,要求企业能够提供强大的网络解决方案,必须在更宽广的范围有解决问题的能力,网络也就是全球的概念;第三,信息时代的不确定性成为常态,必须回归基本层面,面对不确定性是企业必须具有的能力。全球化把所有的国家和企业都联系在一起。譬如亚洲金融危机的时候,全世界都认为这是亚洲的问题,而这次由美国引发的金融危机,大家都认为和自己有关系的,都是自己的问题。
  没有任何一个人和组织能脱离环境独立成长,在未来的竞争中,对我们最根本的是如何理解变化。包括如何理解环境、影响增长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如何理解机会、如何获得增长的能力,等等。
  
  关于认识变化价值增长应成新模式
  
  陈教授认为,中国用30年的时间实现了西方用300年才完成的工业化、市场化、产业化和国际化这四个阶段。广东要具有强大的竞争力,也必须在四个阶段中成为排头兵,前两个进程广东走在了全国前列,后两个进程,长三角已经领先于广东。这同时也说明,环境变化了,广东需要及时根据变化作出调整。
  陈教授认为,30年中国撬动世界的四个杠杆为:用学习换机遇、用成本换市场、用创新换认同、用速度换资本。四大杠杆帮我们在30年中提供了发展的机会,不过未来的30年如果还用这些,可能就会被淘汰,我们要发展,就必须不断创新。找到新的推动力量和因素。
  过去企业占先机主要靠成本优势、销售优势:而现在企业能否占先机主要靠技术能否发挥优势,如何创新商业模式、相关产业能力,是否拥有前瞻性的技术、战略性的技术、关键性的技术。
  陈教授曾经到山东六和集团做了一段时间总裁,这家企业主要是生产饲料。陈教授说当总裁期间有一个很痛的经历。
  为什么我们现在养的鸡鸡鸭鸭都一定要吃饲料,而且是有大豆的饲料,这里真正的原因是20年前,美国做了一个很好的战略。美国的大豆协会派了很多技术专家来中国,帮助我们农业协会实现现代化的问题,免费培养中国技术人员。陈教授所在的企业是其中之一。
  他们提供科学配方,提供最有效的种苗,教中国人怎样做饲料。一教就教10年,结果是什么?就是中国养的家禽必须吃用美国的大豆做的饲料,才能成长,因为人家美国人从一开始就这样培养的。
  到了2003年,美国大豆协会把大豆从2000元1吨提高到4000元1吨。中国是美国最大的采购商,许多人这一下傻眼了。陈教授觉得,我们不是有很多博士研究人员吗?赶紧做配方啊,我们东北不是很多黄豆吗?谁知那博士就跟陈教授说:“陈老师,如果换,必须从物种开始,我们现在是商品代,中间还有祖母代,父母代,我们现在是第四代,根本换不了。”
  没办法了,我们还是必须进芝加哥市场买。美国利用强大的经济技术,战略技术,把中国的大豆饲料垄断,这就叫技术。
  
  关于全球化全球化思考,本地化行动
  
  陈教授认为,中国目前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跨国企业。西方价值观为什么这么容易影响世界,而我们的传统文化价值观则不行,是因为我们的产品不能长驱直入,我们的企业还没有被世界接受,所以TCL、明基在欧洲投资会以失败而告终,而华为树立了“破除了狭隘的民族自尊心就是国际化、破除了狭隘的华为自豪感就是职业化、破除了狭隘的品牌意识就是成熟化”的理念。则在海外获得成功。
  真正的全球化就是全球本土化,是“全球化思考,本地化行动”。对企业来说,就是适应当地环境、实现当地采购、聘用当地员工。
  有一次,陈教授参加一个企业的活动,企业的董事里边有一个外国人,他用筷子夹花生米比我们中国人还熟练,他真正融入了中国的生活。陈教授说,当人家说中国饭好吃的时候,是人家要拿你中国的市场。
  当姚明踏上NBA征途时,中国庞大的市场就和NBA连接在了一起。沃尔玛85%的货品通过国际供应商设在中国的厂家和中国本地的厂家进货。家乐福的成功是基于管理技术上的本地化。
  目前,会说中国话的外国人越来越多,而我们如果出国还是只能找中餐馆,如果你连人家的饭都吃不习惯时,你怎么进入人家的市场,谈何适应环境,谈何全球化?一定要融入当地环境,才能真正实现全球化。
  
  关于应对变化须有全球思维和危机意识
  
  世界环境已经发生变化,要获得发展,最重要的是信息、产业、技术,而不再是商品。必须要转变增长方式。
  托马斯?弗里德曼提出全球化的六维是金融领域、政治、文化、国家安全、技术、环境保护。要应对未来和全球化的变化,必须在这6个方面具备基本的能力和影响力。
  陈教授认为,变革创新是应对变化最重要的能力。而“变”是惟一不变的东西。
  陈教授认为,中国人的传统思维方式是辨证思维、形象思维、宏观思维和过去未来式思维,而应对环境变化,要求我们必须要具有全球思维。全球思维具有系统性、创造性、打破边界和价值追求的特点。
  危机意识是面对变化、持续成长的根本。陈教授说,中华民族是一个乐观的民族,但成长一定要有危机意识。最好的企业往往是一直认为自己离破产只有180天之遥的那一个,并非是说企业真正破产,而是指危机意识。危机意识就是紧迫感,这种紧迫感有别于虚假的紧迫感。虚假的紧迫感是一种赶任务的假繁荣,一个会议接着一个会议,制造大量的书面文件,快速地在原地打转,运行不善,全无目的……这些往往是无效行动,会影响人们利用关键的时机处理问题。它与“真正的紧迫感”的区别在于:前者的起因是“焦虑、愤怒和沮丧”,后者的起因是“志在必得,尽力争取成功”的必胜信心。
  陈教授说,变化不仅仅是呼应国家转变增长方式的要求,而是环境真的变了。如果我们因为过去的辉煌而错失未来,那才是真正的遗憾。最后,她以达尔文的话作为结束语和大家共勉:“一个物种存活:不是因为最聪明,不是因为最有能力,而是对变化反应最快!”

相关热词搜索:应对 思维 变化 应对变化:须有全球思维和危机意识 危机意识的例子 大数据时代的思维观念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