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科学研判“消极腐败的危险”:

发布时间:2020-03-01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腐败魔法不断改变,腐败问题不断突破民众承受底线。因此,如何科学研判“消极腐败的危险”就显得尤其重要了。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向全党郑重提出了应对“四大考验”(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破解“四大危险”(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的重大时代命题,再一次把科学研判和有效化解“消极腐败的危险”尖锐地摆在了全党面前。
  事实上,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防治因腐败而导致的“政治安全风险”问题,一直是党的领导人的关切所在。毛泽东曾告诫全党:腐败现象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一个基本乱源,轻则引起群众的反对和不满,重则引起“第二次革命”,造成干部“霸王别姬”、党和国家改变颜色的局面。邓小平警示大家:“不惩治腐败,特别是党内的高层的腐败现象,确实有失败的危险。”在十七届四中全会上,胡锦涛强调:“在和平建设时期,如果说有什么东西能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的话,腐败就是很突出的一个。”虽然党和政府把反腐败置于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之中进行谋划和推进,反腐力度不断加大,反腐方略不断完善,但是腐败魔法也不断改变,腐败问题不断突破民众承受底线,反腐败“形势依然严峻、任务依然艰巨”。因此,如何科学研判“消极腐败的危险”就显得尤其重要了。
  
  反腐败战略
  “顶层设计”滞后
  
  反腐败尤须“顶层设计”。
  在我们的反腐败战略中,“顶层设计”的滞后造成了消极腐败的危险的滋生蔓延之痛。已经取得的反腐败成果有被严峻的腐败形势所抵消或得而复失的可能,执政党的一些执政资源也有丧失的危险。这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提出问题时张冠李戴。在反腐败的规划设计过程中,时常自觉或不自觉地把中国历史上积淀的一些反腐败的优秀实践成果、理论成果和制度成果说成是西方资本主义的尤物,致使最核心、最根本的制度反腐败措施难以实质性启动。
  第二,分析问题时讳疾忌医。在谋划反腐败战略时,片面地认为是“外在”的问题可以通过“体制外”来解决。如把对既得利益势力垄断制、一把手体制、潜规则和明规则双轨运行制等制度性“病灶”引发的病变和腐败乱象,都统统归咎于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侵蚀和封建皇权思想的作祟,而不去触动改革现行体制制度弊端,致使制度上的漏洞和风险仍大量存在。
  第三,现有反腐败架构难以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现有的解决腐败问题的战略架构常常脱离源点,导致畸形的监督权配置无法套住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权力之虎,粗放的反腐体制无法适应权利时代的全民反腐诉求,封闭的反腐模式无法满足信息时代的开放的反腐机制建设,无学科化支撑的反腐之策无力应对“易发多发”的腐败之风。
  因此,怎么样把握改革“时间窗口”,加强反腐败战略“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做到上下互动、内外结合,重点突破、有序推进,成为新形势下我国应对消极腐败危险的紧迫任务。
  
  主体结构缺陷
  
  如何改善结构、注重质量?这是一个重大的时代命题。
  早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就曾指出,“权力过分集中”,是致使我们犯大错误的“总病根”。近年来,我国高速增长的经济总量光环,衍生和掩盖了突出的结构性矛盾,但掩盖不了主体结构缺陷是制约和影响我国反腐甚至是改革开放进程的根源性风险因子的事实。这些缺陷主要反映在四个方面。
  第一,权力结构僵化。我国现行的权力结构,是按照140年前马克思总结的巴黎公社“同时兼管行政和立法”的“议行合一”权力结构,借鉴苏联模式,初创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实践证明,“议行合一”的权力结构,极易演变成为从上自下高度并过分集中的金字塔型权力结构。这种“权力过分集中”的权力结构,成为党群疏离、权力腐败、作风变异和危机事件多发的“总病根”。
  第二,经济结构缺陷。当前,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外汇储备规模和出口总额已位居世界前列,但人均GDP仍然非常落后,结构竞争力长期在低位徘徊,市场配置资源机制不健全,“无形之手”权重过小,“有形之手”权重过大,因为缺乏配套的政治体制改革、科学的结构体系、健全的市场机制,经济发展有失去精进动力的危险。
  第三,队伍结构不优。据中组部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共产党员达8000多万,占全国人口总数的5.8%,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执政党。但是,在不断扩大党执政的阶级基础的同时,党员质量建设有所忽视。一些地方出现入党功利化、手段化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党员队伍的整体质量、形象和战斗力。同时,由于片面理解和执行干部“年轻化”,致使“年轻化”这一权宜之计,成为培养选拔干部的长久之策。从而在调动少数人积极性的同时,却使大多数干部的积极性备受压抑。在干部队伍建设方面,一方面批量并大量地产生着各种“天花板”式的干部;另一方面,衍生并加剧了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甚至骗官杀官的“六官现象”。在“年龄缩水”、“文凭注水”的“两水”压力下,催生了一些“59式”、“49式”,甚至“39式”、“29式”的腐败干部,从而产生了危害最烈、群众意见最大的吏治腐败危险。
  第四,社会结构滞后。2010年,中国社科院公布的研究报告指出,我国社会结构落后于经济结构大约15年。我国社会结构调整滞后,既存在结构性失调和功能性失调问题,又有大量的历史遗留老问题和社会转型衍生的新问题,如社会体制陈旧,管理手段落后,社会组织建设迟滞,公民权利缺乏有效保障,贫富差距拉大,危机事件多发等等,从而造成社会秩序紊乱和社会运行迟滞。
  正因为存在如此多的缺陷,所以,我们在辉煌的“总量论”中应更加清醒和自觉,不能光以速度、规模、总量看次第,关键要从结构、内涵、战略上看质量。全面的结构改革和优化,成为新形势下中国应对危机和风险的首要任务。
  
  危及执政地位的新型风险因素
  
  在当前的形式下,腐败现象逐渐向“三权交易”(权钱交易、权色交易、权权交易)演变,腐败手段智能化、腐败形式隐秘化、腐败收益虚拟化的特征日趋明显。
  譬如,权钱交易。从前是电视、手机,现在可能是汽车、电脑。从前是烟酒、服装,现在可能是字画、古玩、股份、资本。而权色交易,早已不是传统的男女“授受不亲”了,而是向嫖娼、一夜情、包二奶、敛资财兼收并蓄转变。
  由于权钱交易、权色交易风险较大,易授人以柄,隐蔽性更强的权权交易渐渐成了一种亟待高度关注和科学应对的新型腐败方式。又因为具有整合性、集团性、无需变现性的特点,故而权权交易的危害性更大。这种新型腐败形式借助权力的虚拟交易无限放大并急剧升值,对党和国家政权具有肢解性和动摇性。权权交易成为和平时期危及党的先进性形象和执政地位的新型风险因素。权权交易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其一,从执行权领域的权权交易到决策权、监督权领域及其相互间的权权交易。
  其二,从经济、社会领域的权权交易到政治领域的权权交易。如在一些地方实际上形成了以“一把手”为主导的“管理层内部控制”问题,逐渐实现了对区域内经济资源、文化资源、社会资源到政治资源的全面垄断和控制,“一把手”成为腐败的高发岗位。
  其三,从财权、物权的权权交易到干部人事权的权权交易。如张书记提拔李局长的原任秘书,李局长提拔张书记的儿子,形成“官选官、大官选小官”的“小圈子”。
  在谈腐败现象的时候,权权交易日渐成了不可规避的重症,其隐蔽性越来越深,潜伏期越来越长,投机性越来越强,对政策法律的规避和肢解越来越大,社会危害性越来越烈,因而,要更加以重视。
  
  三种“危险”交织转化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的四大危险很有现实意义,四者之间存在着复杂的互动关系。其中,尤以“消极腐败的危险”与“精神懈怠的危险”和“脱离群众的危险”的相互交织和转化为甚。
  首先,“精神懈怠的危险”加剧了“消极腐败的危险”。意识形态的假面化、装饰化与实用化等倾向,导致了“精神懈怠的危险”,而“消极腐败的危险”与“精神懈怠的危险”相互影响,则加剧了新时期的执政风险。受强大的意识形态教化,严格的舆论言论管制,刚性的政治利益驱使,一些党员干部人格分裂,上级面前一套下级面前一套,会上一套会后一套,台上一套台下一套,单位一套社会一套;有的党内组织生活堂而皇之走过场,虚假思想、空头政治、照抄笔记、复制体会、表扬与自我表扬大行其道,批评与自我批评乏善可陈,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双重组织生活会、民主生活会名实双亡,严重削弱了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其次,信用缺失、诚信危机现象较为严重。2011年4月,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搜狐新闻中心,对6744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2.4%的人感觉当前人与人之间的互信度低,其中53.8%的人觉得互信度非常低。在GDP快速增长的同时,传统的意识形态和思想工作机制在利益牵引和市场大潮的冲击下显得苍白无力,传统伦理道德被颠覆,公共责任和核心价值观缺失,特别是一些权力持有者信仰危机趋深,加之纠偏机制、监督机制、权利机制的薄弱,使得权力滥用、腐败现象严峻。
  再次,党的“最大政治优势”已经成为我党执政后的“最大的危险”。密切党群关系是党的最大政治优势,但脱离群众是和平时期党执政的最大的危险。当前,有的党员干部的作风与党的性质和根本宗旨渐行渐远,特别是少数领导干部的作风与入党誓词和人民根本利益明显相悖,从而导致一些地方官场生态变异,政府公信力下降,党群干群关系显性冲突与隐性疏离,人心民心不断流失。据有关资料显示,“2006?2007年度我国政府公信力指数为60.6分”,“导致一些政府公信力不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以权谋私、贪污腐败”是主要的因素之一。
  究竟如何科学研判并有效克服“消极腐败的危险”呢?胡锦涛总书记以“七?一”重要讲话的形式,对“消极腐败的危险”给予了高度重视,并首次对马克思主义权力观进行了新的深刻阐述,为反腐倡廉的“顶层设计”与改革党内“权力结构”指明了方向。

相关热词搜索:研判 消极 腐败 如何科学研判“消极腐败的危险” 消极腐败四大危险 消极腐败危险的尖锐性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