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内有关研究看经济状况对个体幸福感的影响] 经济状况与犯罪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03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摘要 通过对国内46篇涉及经济状况与幸福感关系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经x2检验发现,大多数研究表明经济状况对幸福感有显著影响,其中幸福感最低的是经济上相对较差或处于贫困状态的群体;少数研究显示经济状况对幸福感无显著影响,其样本来自经济发达省市或是收入有保障的群体;还有研究表明相对经济状况对幸福感的影响大于绝对经济状况。因此,改善弱势群体的生存质量,关注民众非物质需要的满足,缩小人们之间的收入差距,将有助于提升我国各阶层民众的幸福感,促进社会和谐。
  关键词 幸福感;经济状况;绝对收入;相对收入;文献分析
  分类号 B849:C91
  
  1 引言
  
  追求幸福是人类永恒不变的动机(黄希庭,苏彦捷,2010)。也许正因为如此,国内外众多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针对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开展了大量研究。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如何提升民众的幸福感受到了来自多方面前所未有的关注,这是因为幸福感既与个体的生活质量和心身健康密切相关,也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幸福感显然是主观的,但国内不少研究采用的是“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这一英译术语,其实,“主观”二字是可以省去的(李静,郭永玉,2007)。对于幸福感的定义,我们倾向于Diener的观点,认为幸福感是指个体根据自定的标准对生活质量进行整体性评估而产生的体验,主要由认知和情感两种成分构成,其中认知成分是指个体对自己生活满意度的评价,情感成分则包括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Diener,2000)。由于幸福感是源自个体根据自定标准对生活质量进行的整体评价,就必然会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观因素包括价值观念、人格特质、成就动机等,而客观因素则涉及到经济状况、民主权利、教育程度、人际关系等。本文所关注的是经济状况对个体幸福感的影响。
  
  国外一些调查研究表明。生活在富裕经济体中的人通常比生活在贫困经济体中的人更为幸福(Diener et al.,1993;Veenhoven,1991)。这是在情理之中的,因为良好的经济状况意味着可以享受良好的服务、教育和医疗等。由于财政资源确实与福利有关,人们会预期经济收入与幸福感之间有很强的正相关。有研究者对多个国家的平均幸福水平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分析显示,二者之间的相关程度的确很高(schyns,1998)。然而,在横断分析中,经济状况与幸福度的相关却因国家或样本不同而有所不同(Diener & Biswas-Diener,2002;Sehyns,2002;Veenhoven,1996)。目前已有研究发现,在富有的发达国家,比如美国、澳大利亚和西欧国家。其经济状况与国民幸福感之间的关系相当微弱(Ahuvia & Friedman,1998;Cummins,2000;Easterlin,2001,),而在贫穷和欠发达国家,经济状况与国民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却比较强(Arthad-Day & Near,2005;Easterlin,1995)。也就是说,经济收入在人们比较贫穷时对幸福感有较大影响,而一旦人们的基本需要得到满足后,经济状况对幸福感的影响就较小了。那么,我国作为一个经济快速提升的发展中国家,个体的经济状况对其幸福感有着怎样的影响呢?我们拟对国内的有关研究做一梳理,以考察经济状况与幸福感的关系在不同群体中的体现。
  
  2 方法
  
  2.1文献收集
  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法。以在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的文章作为文献收集的范围。文献纳入标准为:(1)属于实证研究:(2)研究涉及我国不同群体的幸福感;(3)文章摘要中提及经济状况对幸福感的影响。在CNKI系列数据库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以“题名”为检索项、以“幸福感”为检索词,命中1991~2010年20年间的研究成果916篇,依据文献纳入标准获得文章46篇,时间跨度为1998~2009年,研究者的专业背景以心理学和经济学为主。
  
  2.2数据抽取
  根据研究的目的,收集了所选文献的发表时间、刊物类别、样本群体、样本容量、被试地域、收入划分、统计方法、关于经济状况影响幸福感的研究结果等资料。
  
  2.3统计方法
  主要采用频率统计和x2检验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
  
  
  3 结果
  
  3.1文献发表时间、刊物类别、样本群体、样本容量及被试地域
  统计文献的发表时间,一方面可以推知我国当时的经济发展情况,另一方面可以考察“经济状况影响个体幸福感”这一问题是否日益受到国内研究者的关注。发表文献的刊物类别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文献的质量及研究的可信度,我们将所涉及刊物依认可程度分为核心期刊(依据2008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CSSCI来源刊(依据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和ASPT来源刊(源自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数据库)三类。对于样本群体,将城市青年、城市女性、城市低收入家庭、下岗失业人员均归入城市居民一类;城市老人和农村老人虽然可分别归入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但由于老人是在幸福感研究中受关注较多的一个特殊群体,因此仍然单列;将大学新生、大学贫困生、少数名族大学生、医学生均归为大学生一类;将幼儿教师、小学教师、高职教师合并为教师一类。46篇文献中调查的样本容量最小为114,最大为63928,将其分为100~500、501~1000、1000以上三类。由于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会影响经济状况与个体幸福感的相关,因此我们将被试所属地域分为几个大区进行统计,涉及两个大区以上的归为“跨区”。所纳入文献在以上几个变量上的频数及百分比见表1。
  表1显示,近年来,国内研究者对于经济状况与个体幸福感的关系这一问题的关注总体而言呈上升趋势。本研究所纳入文献发表在核心期刊的占半数,表明研究总体上具有一定质量。从样本群体看,涉及到不同阶层、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人群。从样本容量看,都属于大样本,有超过四分之一的研究样本容量在1000以上,能较好地满足研究把被试经济状况划分为两类、三类甚至更多类别的需要。调查对象所属地域全国各大区均有涉及。
  
  3.2收入划分、统计方法以及关于经济状况影响幸福感的研究结果
  对于个体的经济状况,所纳入文献一般都是以个人收入或家庭收入来体现的。由于个人收入与家庭收入对城乡居民、老人、学生等不同群体的幸福感有着不同的影响,绝对收入和在所处环境中的相对收入对幸福感的影响力也有所不同,因此我们统计了文献对收入的划分。统计方法对研究结果有直接影响,我们对此也予以了关注。描述经济状况与幸福感关系的研究结果是我们关注的焦点。由于研究所采用的统计方法不同,对结果的表述也有所不同,我们将“收入与幸福 感显著正相关”、“家庭收入不同者幸福感存在显著差异”、“经济状况对幸福感的直接影响力最大”等表述在不影响原文含义的前提下归纳为“经济状况对幸福感有显著影响”:而将“收入水平不同者幸福感无显著差异”、“幸福感与经济水平相关不显著”等表述归纳为“经济状况对幸福感无显著影响”。根据含义不同,还概括出了另外两类研究结果。将文献在收入划分、统计方法以及关于经济状况与幸福感关系的研究结果上的频数及百分比列于表2。
  由表2可以看到,多数研究采用的是家庭收入和绝对收入来反映被试的经济状况。采用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高级统计方法的研究占较大比例。对关于经济状况影响幸福感的研究结果进行x2检验,表明几种不同的研究结果在数量上存在显著差异(x2=70.35,p

相关热词搜索:经济状况 幸福感 个体 从国内有关研究看经济状况对个体幸福感的影响 收入对幸福感的影响研究 影响幸福感的因素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