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王锋的“举报哲学”]公民哲学

发布时间:2020-03-06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他让很多欲申诉的农民找到了新的方向,也让几任法院院长“灰头土脸”;他发出的举报材料以万份计,而其本人也因此第二次“被流放”。      “现在,我所有新闻的焦点都和法院有关。”尽管刚刚被打压过,王锋的目光依旧有些不可一世。
  2010年4月16日下午,王锋习惯性地向上推了推黑边眼镜,并拿出一本随身携带的小册子递给记者看。
  这是一本名为《中共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的决择》(以下简称《赵洪祝的决择》)的白皮印刷品,刚刚第一版,王锋就印了1万册,“绝大部分都已经发出去了,现在已经有了反馈”。
  王锋说,这本小册子和他现在所接手的一个案件“瑞安质监局考试门事件”直接相关。
  42岁的王锋认为自己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出生于浙江瑞安的他,在当地和温州都颇有名气,有人称王锋为温州刁民举报人,也有人针对他的一系列作为说他不正常。
  对此,王锋有些不屑,“我认为自己是一个很正常的人,虽然很尖锐,但我写出的文字从来没有一句话、一封信是违法的。只有官场的人认为我不正常,认为我何苦帮那些素不相识的农民干事情!”
  事实上,正如王锋所言,他个性鲜明,绝对是一个不可复制的人。他自创的“农民维权哲学”让很多申诉农民找到了新的方向,也让几任法院院长最终“下课”;他还擅长写举报材料,洋洋洒洒上千字,包括写给省委书记等高层领导他都毫不犯怵。一个多月前,他因此有了第二次“被流放”的经历。
  
  第二次被“流放”
  “懂法律,能保全自己,能写比较流畅的好文章。”王锋认为这是他无往而不胜的两个法宝。
  3岁丧父的王锋自幼就养成了好强的个性。1985年,只有高中文化的王锋参加全国税务聘用干部考试,被录取为瑞安市财税局干部。后经自学,取得了中文、法律本科学历。
  中文和法律让王锋受益匪浅,这使他在处理问题时能做到有的放矢而最终获胜。但几次胜利过后,王锋的道路也并非都是坦途,他常被打压,在他的人生中已经有过两次被“流放”的经历。
  最近一次被“流放”发生在2010年3月4日。
  这天,像往常一样在瑞安市国家税务局上班的王锋,突然被领导告知:“温州市国税局因‘工作需要’决定调你到泰顺县国税局。”
  王锋在事后得到消息:原来是温州市政法委书记朱贤良责令温州市国家税务局局长胡蓬星,“因工作需要”调王锋到翻山越岭140公里的泰顺县国税局“修身养性”的。
  王锋认为“跨县调动自己”极其不正常。他告诉记者:“‘工作需要’只是一个借口,我报到的时候,落实的岗位是泰顺县国税局计算机维护中心,修理计算机我一点都不懂,坐在那里一个月什么事都没有。”
  记者了解到,2005年6月,原本在瑞安市国税局税收一线工作的王锋,因向局长及上级领导公开举报瑞安市东山水产城5年有税不征收,而被“发配”到瑞安市最偏远的陶山分局。之后,浙江省国税局、国家税务总局几次派员调查,认定其举报的问题确实存在,使问题得以纠正,王锋也最终根据省局的指示得以重新回到瑞安市国税局。
  那次流放多少有点让王锋看破红尘,他想到只要自己身在执法第一线,他还会不断发现问题提出来,提出来的结果就是和领导发生矛盾。为了免去这些是非困扰,王锋决定不再管单位的这些事,他选择了非职能部门国税局的工会,在工会当工会干部4年。王锋在单位消停了一段时间。
  有了第一次被“流放”的经历,王锋最终还是坦然接受了这第二次“流放”,他把这看成是“韬光养晦”。
  “上次‘流放’,我是8个月回到瑞安,这次我估计还要8个月,8个月后我还会回到瑞安市国税局,我有足够的把握。”王锋很自信。
  
  质监局“考试门”
  王锋分析说,这次调动表面上和自己帮助农民维权有关,但实质是因为“瑞安质监局考试门事件”。
  “瑞安质监局考试门”是王锋最近正在关注的一个事件。他认为这个事件有很好的新闻亮点。因为其中当事人之一是浙江省委常委、秘书长李强的胞妹李平。
  李平等7人就职于浙江省瑞安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稽查大队,符合“参照公务员管理”的规定条件,却被完全不具备报考资格而只能公然伪造人事档案的另7人侵占名额。该事件经媒体报道后被称为“瑞安质监局考试门”。
  “如果不是李强的妹妹,衡量一下,我可能不会管这事。”王锋有他自己的逻辑,“老百姓的冤不奇怪,如果一个省委常委妹妹的正当权益都要被侵犯,那普通老百姓的权益又如何得到保护?”
  因为当事人之一李平的特殊身份,王锋能关注“瑞安质监局考试门事件”,让很多人想到,他是为了金钱或者为了达到某种特殊目的。
  王锋说,他不缺钱,即使他被调到泰顺山谷“面壁思过”。仍然有多人怂恿、游说让他接受瑞安籍上海某房地产开发商法律顾问的聘请,年薪50万元并可以增加到100万元。但他就是从不为之所动。
  这也因此可以解释他为什么会帮助那些身无分文的普通农民。
  
  有事找“法院院长”
  在当工会干部的日日夜夜,王锋并没有闲下来,开始管起社会上的事。尽管王锋不是专业律师,但通过几次成功的案例后他早已名声在外,找他打官司的农民很多,甚至有农民几十年解决不了的事,都来找王锋。
  王锋认为,引发农民去京城和省城上访的许多案件其实都和法院院长有直接关系,想解决问题,必须找法院院长。“不管什么事,都是法院审判;不管哪个案子判错了,找审判员都没用,必须找院长,因为法律规定,最后都是法院院长有裁定再审的权利。”
  但他并不会告诉所有打官司的农民去找法院院长,“我是有选择性的。”对此,王锋有一整套的原则,首先,农民找到他,他就会问人家:“你怕不怕拘留,如果怕拘留你马上回去。”第二是案子要大,第三是案件本身确实冤。王锋说他自己不可能去找院长,他只能告诉别人路怎么走。“如果迈出了第一步,中途再掉头回来,那还不如不干。”
  符合这3点,王锋才会为一些申诉农民提供中肯、无偿的法律咨询,他甚至会告诉一些走投无路的贫苦农民该以何种方式去找法院院长。
  几个案例至今让王锋津津乐道。
  一个案例是,瑞安市飞云镇农民柯丰足的儿子被殴打致死,结果法院作出了交通肇事致死的判断,柯丰足不服,多次去北京上访。
  王锋为柯丰足出谋划策。之后,他一手制造了柯丰足到现任瑞安法院院长戎小平家送木耳和香菇等“土特产”,结果被打晕的轰动性新闻,被媒体广泛关注。
  还有一个是农民张小林在瑞安市人民政府食堂门口用家里带来的扫帚殴打第一任院长李炳权致轻微伤,最终李炳权名誉扫地被调离了司法队伍。
  王锋多年多次劝阻瑞安市诸多欲去北京上访的申诉农民,而开渠引流于瑞安市人民法院,致3任院长与冤屈农民直接接触。
  王锋说他这样做的目的并不是和法院院长过不去,而是疏导农民节约成本、节省体力就地解决诉求。
  “其实,我这个观点对国家非常有利,这种有效解决信访的主张,如果一旦得到推广,京城或省城将彻底消失上访群体的踪影。”王锋觉得自己所作所为于国有利,于民有利。
  
  独创举报哲学
  在王锋看来,任何事情都不要上访,有问题就找法院,到法院就找一个人――院长。
  王锋常告诉农民的一句话是:“院长给你解决问题,不是为你着想,是为他自己的安宁着想,你不给他难堪,他能给你解决问题吗?”这也是王锋公开的逻辑。
  “所有的院长上任后都会想到我。”贯穿着这种思维,王锋曾与三任瑞安市人民法院院长有缘“较真”,并以瑞安法院或温州中院的迟到判决、裁定或决定书的形式,取得节节胜利。
  因王锋多次和法院院长正面交锋,这让温州中院十分恼火,温州中院曾诉请温州市委政法委责令公、检、法、司、税、纪、宣等七大部门组成联合调查组对他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瑞安市国税局工会干部王锋没有行贿、受贿、赌博、嫖娼、酗酒等犯罪违法或不良习惯的事实。
  第一次举报东山水产城时,王锋被“发配”到陶山分局。“我首先得保全自己,我不去就中了圈套。没什么大不了的,去了我继续和你斗,到最后还不是你输了,我又回来了。”因此第二次被“流放”时,王锋要比第一次更为坦然。
  刚开始时,王锋的家人对他有些担心,但时间长了,还是给予他充分信任。
  “他们觉得我这个人会保护好自己。”王锋说及此,颇为自豪。
  在多年的举报中,王锋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思路。其他举报人举报都是匿名举报,很怕被举报人知道。王锋则恰好相反,每次举报,事先他都给对方一定的改过期限,“如果超过这个期限后,我就会把相关举报材料向外邮寄,并在这之前把举报材料给本人看。”
  王锋向记者透露,“我从不置人于死地,而且我每次举报都不是偷偷摸摸的,而是光明正大的。我只是对事,不对人。”编辑:王巧捧

相关热词搜索:公民 哲学 举报 公民王锋的“举报哲学” 公民王锋的举报哲学 研讨公民王锋的举报哲学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