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室管理 [面向公共文化服务的城市公共图书馆体系构建]

发布时间:2020-03-07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摘要]分析在公共文化服务背景以及城市化进程加快的新形势下城市公共图书馆的重要性;针对城市公共图书馆现有体系存在的职能不清、属性不明、服务不足、布局不佳等问题,提出重新构建新的体系的探索性建议,为城市公共图书馆的科学、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一条新思路。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城市公共图书馆体系建设
  [分类号]G258.2
  
  1 引
  言
  
  2001年7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国际图联共同出版了《公共图书馆服务》一书,书中对公共图书馆的任务做了如下描述:公共图书馆的基本宗旨是透过提供各种形式的资源与服务来满足个人和团体在教育、资讯和个人发展,包括娱乐和休闲等方面的需求。它们向个人提供获得广泛多样的知识、思想和见解的途径,为民主社会的发展和维护担起重要的作用。如今,城市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图书馆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承担着一般公共图书馆所需承担的职责,而且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的经济社会环境以及全国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文化背景下,城市公共图书馆的功能又有所拓展,其重要性得到不断彰显和提高。然而,由于传统的管理体制不尽合理,城市公共图书馆现有服务也逐渐落后于实际需求。因此,有必要通过体制改革来推动城市公共图书馆建设,从而为我国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发挥应有的作用。
  
  2 城市公共图书馆的重要性
  
  2.1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2年由文化部和财政部共同组织实施的“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是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一项重大工程。共享工程“依托现有的文化设施网点,以各级公共图书馆为实施主体”,国家图书馆是共享工程的国家中心,各省会城市的图书馆是共享工程的省级分中心,截至2007年6月底,已有省级分中心33个、市、县分中心1821个。因此,城市公共图书馆不仅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可或缺的资源节点,还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最为主要的服务站点。据国家统计局网站公布的数据,到2007年底,我国共有城市600多个,公共图书馆2799所,如果按每个城市至少一个城市公共图书馆来计算,那么城市公共图书馆的数量占所有公共图书馆近22%的比例。同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覆盖全社会所有公民的服务网络系统,而占全国总人口约45%的59 379万城镇人口(数据截止到2007年底,不包括港澳台)则主要由城市公共图书馆及其各分馆来提供服务。因此,无论是从自身的数量,还是从所服务的人口数量来看,城市公共图书馆无疑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2 城市化进程中弱势群体的知识援助机构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也在不断加快,国家统计局2008年11月4日发布的报告指出,我国城市数量2007年底达655个,比19/8年增加462个,城镇人口已达5.9亿人。然而,“城市贫困”问题也因城市化速度的加快而变得越来越严重,特别是自去年始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使得不少城市的工厂、企业倒闭,失地农民处于“种地无田、就业无岗”的艰难困境,而一些流动人口失业后在城市继续寻找就业机会过程中用尽微薄积蓄而露宿街头的现象也越来越多。世界银行的一份报告说,城市贫困问题将成为21世纪“最引人注目的、政治上最敏感的问题”。从本质上来说,这些弱势群体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经济贫困――知识贫穷――技能缺乏――就业困难――经济贫困。因此,对于以传播知识、缩小社会信息鸿沟为己任的城市公共图书馆来说,完全可以通过知识援助保障,为弱势群体打破恶性循环,帮助他们实现“拥有知识技能――致富――拥有更多知识技能一致富”的良性循环。而且,在为这些弱势群体提供知识援助、帮助他们获取就业机会的同时,更从平等、公平的层面使他们感受到城市以及整个社会对他们的接纳和包容,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以及保证城市化的稳步推进。
  
  2.3
  构建学习型城市、增强城市竞争力的有力手段
  一个有竞争力的城市必定是勇于创新的城市,而创新的不竭动力则来源于持续的学习。城市公共图书馆不仅是城市的文化名片,更是构建学习型城市的有力手段。首先,城市公共图书馆可以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展示号召性标语、营造读书氛围来使终身学习的理念深入人心;其次,市民要实现终身学习,要依靠图书馆来提供场所。由于学校教育资源有限以及学校教育内容的阶段性,因此不能为公民提供终身学习的机会。而城市公共图书馆则不分年龄、性别、文化层次为公民提供普遍、均等的服务,可以成为市民终身学习的没有围墙的学校。同时,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公共图书馆的建设也进入了高潮,其馆舍越来越大,设备越来越先进,资源越来越丰富,服务越来越深入,成为除学校之外的社会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3 我国城市公共图书馆体系问题分析
  
  从中央到地方出台的“十一五”规划中,以城市公共图书馆为中心的图书馆服务网络建设都是重要内容。依托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荣,城市公共图书馆在馆舍、资源、现代化服务等方面均取得长足进步。然而,城市公共图书馆在发展中存在的缺陷也开始暴露出来,特别是我国图书馆体系结构的不尽合理导致了城市公共图书馆的低效运营、发展失衡、服务缺失等问题尤为严重。
  
  3.1 省会城市的省图书馆与市图书馆服务错位、交叉
  以长春市为例,有吉林省图书馆和长春市图书馆,它们是同一个城市中不同性质、不同功能、不同层级的两个图书馆。尽管在同一个城市,由于两者的服务定位、服务宗旨、服务对象有所不同,都有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性。但是,中国目前城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建设正在进行之中,尚不完备,这样就可能造成两者在服务对象和服务定位方面的错位和交叉,迫使吉林省图书馆要去承担本应由长春市图书馆承担的服务义务,使得省图书馆无法以更多的精力服务于自身职责范围内应该服务的用户。而市图书馆则因读者的流失,导致资源的空置和应有效用得不到发挥。两馆服务对象和定位的交叉,不仅未能实现功能互补、差异化带来的服务多样化、全面化的良性结果,而且导致了政府重复投资、资源重复建设。
  其次,省图书馆与市图书馆在名称上无服务划分的标志,使得读者在利用图书馆时无所适从。同时,一个城市有两个大规模的图书馆,且所处地理位置一般也比较集中,不利于距离图书馆较远的读者利用,从而影响了公共图书馆服务在空间服务上的均质化原则。
  再次,图书馆建设长期以来受行政化管理模式的约束,同样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省级公共图书馆以及市级公共图书馆在等级划分、资源配置、建设规模等诸多方面也都表现出很浓的行政色彩。如由中国图书馆学会制定的一系列公共图书馆评估细则中,省级图书馆的馆舍建筑面积起点为0.8万平方米,阅览座席起点为400个,配备计算机起点为100台,补助经费起点为300万元/年;而地市级图书馆的建筑面积起点为 0.2万平方米,阅览座席起点为200个,配备计算机起点为40台,补助经费起点为50万元/年。这样的评估标准必然带来各图书馆在建设过程中忽略真正的服务对象的数量和特征、服务需求的特征等,一味地追求大而全的建设规模,从而带来资源浪费、重复建设的诟病。因此,应该打破城市行政体制的框架,根据人口分布情况和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科技事业发展需要来确定图书馆的数量、规模、布局和结构,逐步形成比较完善的城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
  
  3.2少年儿童图书馆独立建制难以满足服务需求
  2007年1月10日,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了中国“十五”期间青年发展状况和“十一五”期间青年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报告指出,“十五”期间青少年犯罪总体数量呈上升趋势,未成年人犯罪增长迅猛,其中全国法院判决的青少年罪犯5年间增长12.6%,未成年人犯罪数量增长情况更加突出,5年间上涨68%,而且未来5年青少年犯罪总量将进一步增加。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青少年发育年龄提前,频繁接受暴力文化影响以及进城务工子女缺乏父母关爱而产生孤独叛逆心理等导致了犯罪行为的发生。可见,青少年犯罪问题已经是不容忽视的重大社会问题了。“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对于素有“知识的殿堂”、“精神的家园”、“没有围墙的学校”等诸多美誉的图书馆来说,做好少年儿童(青少年)的服务、教育工作更是责无旁贷的。
  然而,在我国目前的图书馆体系下,少儿儿童及青少年的服务是专门由少年儿童图书馆承担的,其他公共图书馆并无此职责。根据《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报告:2007》的统计数据,截止到2006年底,全国县级以上的公共图书馆有2777个,其中拥有独立建制的少年儿童图书馆仅86个,占3%。而同时期的全国人口抽样调查结果显示,19岁以下的少年儿童占总人口的27.28%,两个比重之间的差距达9倍之多,可见现行的少年儿童图书馆远远不能满足服务需求。而且,少年儿童图书馆因其数量很少,地理分布上往往十分分散,这使得少年儿童读者实际利用图书馆非常不便,不仅增加了少儿读者及陪同的父母利用图书馆的成本,而且也使得他们因成本增加而放弃使用图书馆。另外,当前很多城市图书馆开始注重个性化服务,少儿阅览室或阅览区普遍成立,其服务与独立的少儿图书馆并没有差异,而对于同时有少年儿童图书馆又设置了儿童服务部的地区来说,又造成政府财政投入重复、资源建设重复的浪费现象,这与国家号召的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理念是背道而驰的。
  
  3.3 城市公共图书馆布局不合理
  城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以普遍均等为目标,着力打造覆盖整个区域的服务网络。这要求图书馆要以便利性为原则,距离合理、规模适中地科学分布在城市之中。但目前的实际情况是,城市图书馆区域分布不合理,多集中于老城区和城市中心地带,直接导致了文献资源布局过于集中的问题。如:广州市公共图书馆的几家主要图书馆都设在越秀区德政路一带,广州新图书馆设在珠江新城(广州的新城市中心),市郊、甚至市郊中心镇,特别是广大北部、西部地区和南部地区偏远地带,公共图书馆(不含社区图书馆)缺乏,这些地方绝大部分城区尚未建立镇(街道)图书馆或社区图书馆。相应地广州市主要文献资源也过分集中于老城区和城市中心地带,广东省中山图书馆和广州图书馆相距仅半公里,但两馆购书经费占全省总购书费的65%以上,拥有的藏书量超过全省公共图书馆藏书总量的83%。
  在城市的社区结构中,公共图书馆起着信息结点的作用,高水准的城市公共图书馆系统,既要充分考虑结点的数量分布,因为数量分布是市民人均阅读资源和阅读空间保障率的基本条件,同时又要合理规划结点的空间分布,使图书馆能够以区域分布的优势融入市民的文化生活之中。
  
  4 城市公共图书馆体系构建
  
  4.1接收省图书馆部分剥离功能,突出公共属性
  纵观《世界图书馆指南》(World Guide to Librar-ies)收录的全球各国各类图书馆的基本情况,很多国家都采取将公共图书馆的全称中冠以“公共”(pub.lic)字样的做法。根据对美国3 381个公共图书馆进行分类统计(编号从37556至40936),发现图书馆的名称中有近65%的比例含有“公共”和“免费”的字样。因此,在我国创新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大背景下,建议将城市公共图书馆全部明确地冠以“公共”二字,如“××市公共图书馆”。因此,省图书馆中为地方政府、事业单位决策提供参考服务的功能保留。主要承担包括本省各级政府及其直属机构、公共服务体系各机构文献信息服务;而原先承担的地方文献保障功能可转移至当地的市级图书馆,并将原来面向市民大众的服务功能剥离到同城市级图书馆中。
  这样改制的优势显而易见,主要有:①城市公共图书馆作为图书馆行业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活动主体,突出了其公共性的鲜明特征;②向社会传达公共图书馆真正为公民服务的目标和宗旨,刺激大众的文化需求,唤起更加广泛的使用意识;③使公共图书馆与其他系统的图书馆明确地区分开来,有利于服务职能的准确定位和社会监督;④使公共图书馆与其他拥有不同经费来源的图书馆区分开来,有利于不同经济类型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业务开展和用户识别;⑤利于读者更加便捷地利用图书馆,更大范围地享有接受平等服务的文化权利。
  
  4.2 少年儿童图书馆改制
  鉴于世界各国除俄罗斯外鲜见专为少年儿童设立图书馆的实践现状,并结合前文对我国少年儿童图书馆独立建制弊端的分析,笔者建议对少年儿童图书馆改制,在城市公共图书馆内增设少年儿童服务部。原少年儿童图书馆的馆藏文献分拨给学校图书馆和城市公共图书馆,其承担的职能也由学校图书馆和城市公共图书馆共同承担,分别在校内、校外构建起面向少年儿童的知识信息服务保障体系。在城市公共图书馆系统内,应加强社区馆的建设,使其承担起为辖区内少年儿童提供服务的重任。这样的体系改革创新的益处是显而易见的:①精简教育和文化两个系统的功能重叠机构,既节约资源的投入,又便于行政主管部门加强督查,测评绩效;②促进少儿文献资源更加贴近教学,优化人员、设备、馆藏等资源的配置;③丰富公共图书馆的社会职能,有利于获取更加充足的经费支持;④利用学校图书馆和社区较为丰富的网点布局,便于少儿读者在其主要活动区域便能就近阅读,减少出行负担,进而激发其阅读兴趣,有效扩大文化宣传的效果。
  在当前的发展情况下,少年儿童图书馆改制的工作可能面临很多具体困难,因而可以采取阶段性的方式进行。对于有条件承担本地区全部少年儿童服务的城市公共图书馆来说,可以实行上述所说的全改制;对于规模较小、实力不强的城市公共图书馆来说,暂时还不能满足本地区所有少年儿童的服务需求,可以暂时保留原独立建制的少年儿童图书馆,但要加强与少年 儿童图书馆的合作,如资源共建共享以及服务业务分工等。城市公共图书馆内设的少年儿童服务部要延伸其教育功能,对于利用图书馆、阅读习惯的培养、图书导读等服务要加强;少年儿童图书馆则要逐渐弱化其一般性的服务工作,可重点提供专门性的教育服务,与城市公共图书馆内部的少年儿童服务部的服务形成差异和互补,既缓解两馆的压力,又能全面满足少年儿童读者的需求。
  
  4.3 加强城市中心图书馆辐射功能,实行总分馆制
  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强调的是公民获取基本文化服务的方便性,建设小而精的社区馆比建设大而全的大型馆更能满足全民的阅读需求。因此,城市公共图书馆在整合了省图书馆的部分服务职能(对于省会城市公共图书馆而言)以及少年儿童服务的职能之后,城市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定位和服务对象更明确,同时随着服务对象的多样化,其服务压力也有所增加。为了缓解城市中心图书馆的压力以及适应城市在“过度城市化”高潮后为疏散人口、缓解就业压力等而形成的“逆城市化”、“市郊化”趋势,将其服务辐射到城区,延伸到各社区,形成覆盖全社会的图书馆服务体系,实行总分馆制,即构建一种以城市中心图书馆为核心,以城区馆为节点,以社区馆为终端的星形网状服务体系,如图1所示:
  同时,在业务指导、资源共建、服务互补等方面向城郊拥有类似结构特征的县级图书馆和农村进行辐射,共同组建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实施主体。《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要求“县(市)图书馆逐步实行分馆制,丰富藏书量,形成统一采购、统一编目的图书配送体系,充分发挥县图书馆对乡镇、村图书室的辐射作用,促进县、乡图书文献共享”。城市公共图书馆作为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总分馆制实践中走在前列,不少省市地区图书馆已经开始在服务和管理中采取了“总分馆”模式,努力建设一个具有一定的统一管理能力、服务相对规范、联系相对紧密的图书馆共同体。
  目前,总分馆体系建设模式大致可以归纳为5种:①通过自下而上全委托而形成的总分馆体系(如苏州、哈尔滨、厦门等市);②通过自下而上的半委托而形成的总分馆体系(如天津的阳光100小区分馆、苏州2005年3月前建设的3个分馆);③通过自上而下的半委托而形成的总分馆体系(如东莞图书馆之城、北京西城区图书馆);④通过自上而下的全委托而形成的总分馆体系(广东流动图书馆、深圳福田区总分馆);⑤完全(纯粹)的总分馆体系(如佛山市禅城区联合图书馆)。
  不管哪种总分馆体系建设模式,都是各省市根据本地区的现实情况而采取的比较切实可行的公共图书服务体系,总的来说都是合理的、有效的。目前总分馆体系还未在全国所有省市地区普及,因此这已有的几种模式可为其他即将开展总分馆体系建设的各地区提供有益的参考,并可通过城市结构、规模、读者群等因素的比较来选择最适合本地区图书馆发展的模式。当然,从管理的高效、经费的合理分配、资源的科学配置、人员的互助协作等方面来看,完全的总分馆体系是各地区城市图书馆发展的终极目标。
  
  5 结语
  
  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土资源部、文化部批准发布的《公共图书馆建设用地指标》已于今年6月1日起施行。虽然该标准是从物理的、空间的指标方面来规定各个公共图书馆的建设,但是可以预见这一文件也会对整个公共图书馆特别是城市公共图书馆的体系建设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特别是要求综合考虑所在城市的人口规模和结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人文和自然环境条件以及服务人口、服务半径等因素,使得城市公共图书馆体系具备动态性、科学性、和谐性。这种从按行政级别确定图书馆规模的以政府为主导的模式转变为按实际需求确定图书馆规模的以服务为主导的模式,是恪守图书馆以人为本原则的需要,也是顺应社会发展及时代主题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马涛.城市公共图书馆功能拓展的设想.中国城市经济,2007(1):56―57
  [2]陈雪樵.数字图书馆与文化共享工程.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76
  [3]我国城市数量已达655个.人民网.2008年11月4日,[2009―05―08].http://politics.省略/GB/1026/8282887.html
  [4]陆亨俊.现代化与城市化.经济参考报,2003―03―25
  [5]省图书馆评估标准细则.[2009―05―08].http://www.省略.cn/CN/Nev/06―04/EnableSite_ReadNewsl351258114399.html
  [6]地图书馆评估标准细则.[2009―05―08].Imp:llva~r.省略.cn/CN/Nvws/2006―04/EnableSim_ReadNewsl35125511,html
  [7]中国青少年犯罪率仍在上升,未来五年总量将增加.北京晨报,2007―01―11
  [8]蔡卫平.广州市公共图书馆布局存在的阿题及其对策研究.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7(1):115―118
  [9]Bettlna B,Opjtz H,RiohterE.World gIlidetolibrarle~.Monohen:K.G.Saur,1991
  [10]邱冠华,于良芝浒晓霞.覆盖全社会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模式、技术支撵与方案.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8:53―62
  [作者简介]陆晓红,女,1977年生,馆员,博士研究生,发表论文6篇,参编著作2部。

相关热词搜索:构建 面向 体系 面向公共文化服务的城市公共图书馆体系构建 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