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公共文化服务的农村公共图书馆建设研究:公共图书馆与公共文化服务

发布时间:2020-03-07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摘要]针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下农村图书馆发展中的出现的各种现实问题,以归纳和总结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乡土性、传统性、垄断性、滞后性与输入性特点为基础,探讨图书馆在农村公共服务中的重要作用,并就农村图书馆建设发展中涉及的建设机制、资源整合、公共形象塑造与服务等关键问题进行探索性思考,以期为农村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 农村图书馆 公共图书馆 图书馆建设
  [分类号]G250
  
  据国家统计局2009年2月26日发布的“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8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32802万人,其中居住在乡村的人口72135万人,占总人口的54.3%。农民文化权利的保障已成为关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成败的关键。特殊的服务对象、零散的文化需求、相对较少的文化服务手段等因素使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特征明显。农村公共图书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直接提供者,是满足农民文化需求的机构。本文将以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为背景,讨论农村公共图书馆建设的相关问题。
  
  1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特点分析
  
  1.1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即以保障和实现公民文化权利为目标,最大限度地向公众提供数量多、水平高的公共文化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文化产品需求的文化产品生产和服务体系,是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公益性文化机构和服务的总和。根据地域、服务对象的不同,可细分为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特定的服务目标和差异较大的政治、经济与社会环境,要求两者采取不同的政策及措施来区分构建。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专指由政府主导,社会共同参与,主要着眼于农村社会效益,以推进农村文化设施和服务网络建设为依托,加大文化资源向农村倾斜,建立农村公共文化建设长效机制等为主体,为农村提供非营利性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总称。
  
  笔者2009年5月10日在CNKI数据库、重庆维普数据库以题名为检索途径,以“农村公共文化”、“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等关键词进行检索(见表1),发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专门研究至今尚处于起步阶段,成果较少,主题集中于个案分析、建设意义阐释等方面,对农村公共文化体系概念、构建特点、具体实施方法等研究还需深入。
  
  1.2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特点
  我国正处于由生存型社会向发展型社会转变的关键时期,社会公共需求全面快速增长,农村公共服务意识觉醒。提供公平高效、高质量的农村文化服务是各级政府的责任,也是实现农村社会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面向基层农民,孕育在农村特定的政治经济环境下,深受乡土文化的影响,与城市公共文化服务相比特征显著。
  1.2.1
  乡土性 乡土性指农民这一特殊群体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共同习得的思想、观念、规范和习俗,是农民顺应社会背景和具体的生活处境建构出的行为原则与关系模式。它既体现为农民的信仰、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行为准则,也体现农村的公众制度、历史传统、文化环境等。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具有浓烈的乡土特征:①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范围是农村。农村的人口密度小,社会结构相对简单,血缘关系浓厚,家庭地位作用突出,经济结构单一,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依存性更强,生活节奏缓慢,成员的社会文化心理具有高度的一致性,这种一致性的核心就是乡土观念。②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执行者为农民本身或长期生活在农村的居民。③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对象是农民,服务中不断进行信息与文化的交流,这些日常琐事的交互虽不能在宏观上影响农民公共文化服务的走向,但在不断调整适应中,农村居民的乡土文化行为逐渐植入公共文化服务行动中。
  1.2.2 传统性 文化服务受文化发展状况限制,农村文化的传统性使得农村文化服务的传统性明显。农村地区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和小范围合作的生产方式占有很大比例,这种生产方式突出了家庭在农村生活中的核心地位。独门独户或者是以自然村为单位的生产生活,较低的综合素质阻碍了农民对新鲜事物的接受和利用程度,传统文化服务仍是农民主要的服务选择。
  
  1.2.3 垄断性 农村文化活动来源单一,供选择的文化提供者较少,文化站、图书室等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占据了农村文化服务的主导,受农民文化消费能力和偏好的影响,书店、剧场等有偿文化服务所占比例较小,公共文化服务在农村文化市场的垄断性和不可替代性特征明显。
  1.2.4 输入性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严重缺失,城乡间公共服务的过大差距,使各地的农村文化服务都强调“送”,让农民群众更多地接受城市文化的辐射。“广播电视村村通”、“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开展”、“万场电影千场戏进农村”等公共文化服务活动的开展都是以输入性文化服务为主,通过帮扶式建设,构建农村文化需求体系,实现农村公共服务。
  
  2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中公共图书馆的地位
  
  公共图书馆由公共财政支持,提供公共文化产品,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产物,也是农村重要的文化设施之一,它在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增加农民知识、促进农村发展等方面起着其他文化事业不可替代的作用。
  
  2.1 公共图书馆是农村共享先进文化成果的场所
  农民与其他阶层社会成员一样平等的享有文化权利,享有获取人类文明成果、接受社会教育的权利。但由于自身条件(获取途径和能力、经济承受能力等)限制,农民自主获取有偿性的文化服务存在一定的困难,只能依靠公益性的文化服务实现文化权利。公共图书馆正是保障农民享有文化权利的机构,通过信息收集、整理、提供利用等业务服务,将文化成果直接送到农民手中。
  
  2.2 公共图书馆是消除城乡信息鸿沟的机构
  中国互联网中心2009年1月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8年底,中国网民规模2.98亿人,其中农村网民8 460万人,较2007年增长3190万,增长率超过60%,结合农村人口总数以及城市网民数量相比,农村地区网络的利用率仍相对较低。2009年2月1日起,电脑正式进入“家电下乡”行列,与家电一样可以获得政策补贴。但据中国经济网的记者调查,电脑在农村市场上并不占优势,具有一定购买力的农村青年是电脑下乡的最重要目标人群,其购买目的多为玩游戏、聊QQ、浏览网页,真正为了辅助农业生产和扩展农产品销售渠道或者是为了提高自身的文化和信息能力的消费者则较少。事实表明,单纯依靠农民自己的商业信息行为缩小信息鸿沟不能实现目的,还需要公共图书馆这样的文化部门进行指导性的、公益性的信息服务与培训,借助于免费的公共服务保障每一个人的信息权利。
  
  2.3 公共图书馆是倡导健康农村文化生活的基地
  农村地区文化生活相对封闭、单调,一些地区还存 在着封建迷信活动、农闲时期的聚众赌博活动,甚至打架斗殴等不良社会现象。农村公共图书馆,是农民增长和更新知识、与外界先进科学技术交流的场所,是为农民提供健康休闲娱乐服务的部门。
  
  3 基于公共文化服务的农村公共图书馆发展思考
  
  县级公共图书馆在我国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和图书馆服务系统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也是直接面向农民服务的基层图书馆,本文将县级图书馆作为农村公共图书馆的一部分,与乡镇图书馆、农村图书室、农村文化站图书室等组成广义的农村公共图书馆进行研究。
  
  3.1
  以城市反哺农村为导向实现文化基础设施保障
  当前,我国农村公共图书馆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建设还比较困难。2006年,县级图书馆平均每馆建筑面积1616平方米,总支出52.3万元,其中新增藏量购置经费7.5万元。县级图书馆发展地区差异较大,部分西部省区县级图书馆建设举步维艰。南开大学国家图书馆重大项目课题组2008年7月在贵州调研时发现,黔东南地区12个县级图书馆中年购书经费不足万元的有8个,其中3个连续三年购书经费为零。县级图书馆建设基础设施有待完善,而其他农村图书馆情况更严峻。长期以来,我国公共图书馆的建制只到县,乡镇图书馆是多为民办事业,缺乏保障机制。各地政府创建群众先进文化县、区和示范县、区的文件中,对乡镇图书馆建设只要求有普及率,没有提出巩固率的要求,没有稳定的日常办馆经费的投入,日常服务很难长期开展。
  基于上述情况,需要建立城市文化反哺农村的机制,文化公共产品要适当向农村倾斜,缩小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①明确农村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中心地位,将现有的农村文化政策和文化投资统筹规划;②构建城乡合作伙伴关系,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进程,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把城市与农村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统筹兼顾,协调发展,扩大资源与服务共享;③建立文化援助机制,争取其他公共服务部门以及赢利性公共服务部门的资源支持。
  
  3.2
  以农村公共图书馆为主体整合农村文化资源
  当前,农村图书馆的状况较为复杂。在横向上,存在由县市级政府支持的传统公共图书馆、以项目形式统一设置由村委会自主运行的图书馆、“农家书屋”、村委会或其他社会力量与公共图书馆联合建设的图书馆(室)、村委会或社会力量自主设置和运行的图书馆等5种形式。它们隶属不同部门,各自资源建设与服务独立,相互之间没有密切的业务联系和资源合作,但共同承担农村文化服务,表明各级各类政府、组织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支持,但也造成管理混乱、服务方式随意、服务效果较差、重复建设等方面的问题。如“农家书屋”工程的目标是到2010年底全国建立20万个“农家书屋”,2015年基本覆盖全国的行政村。而公共图书馆的“文化资源共享工程”提出搭建起一个包括全国5 000个以上的县、乡、街道和社区图书馆或文化馆、文化站的联网系统,在农村地区建设基层服务点。这两种相互独立的公益性文化活动都以农民为主要对象,行使图书馆职能,但各自为政。
  在纵向上,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基本上是按照两条主线发展的,一是“县文化馆――乡镇文化站”文化线;二是“县图书馆――农村图书室(农村书屋等),,图书线。在我国东南沿海省份和中部若干发达省份,由政府主导的城乡一体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般为4级:省级图书馆与文化馆(以下简称“两馆”)、市县“两馆”、乡镇街道“两馆”(或综合文化中心)、城市社区、农村村级图书室、文化活动室(站、点)。
  纵横复杂的农村图书馆建设和服务体系,要求明确各方责任、理清建设关系,整合各类资源,联合学校图书馆等其他文化机构,综合规划未来发展。公共图书馆的文化使命使其成为整合各类资源的天然中心。以农村公共图书馆为中心,按照资金来源和服务对象不同将农家书屋、公共图书馆及分馆、村委会集体出资的农村图书馆进行整合,明确建设和管理职责,确立唯一的提供公益性文化服务的图书馆组织和机构。同时,从农村实际出发,从农民需要出发,整合农村文化馆与图书馆两条主线的资源。具体建议是:打破县乡村的图书馆和文化馆两条线,保持两者的中心职能;乡镇以下实行两馆合一体制,在乡镇,整合镇图书馆、镇中学图书馆和文化站,成为“镇文化图书中心”;在行政村,整合村级图书室、文化活动室以及农村书屋,成为“村文化图书站(室)”。农村公共文化体系建设是政府文化服务职能的体现,在整合过程中政府具有不可推卸的首要责任,需要借助其协调和行政强制力量,保障农村文化资源整合与可持续发展。
  
  3.3
  以县级图书馆为中心建立农村公共图书馆体系
  县级公共图书馆是各级政府主办的公益性文化服务机构,是政府文化职能的实现部门,是农民享有公共文化权利的平台。将其作为农村公共图书馆体系的中心是现实的选择也是未来发展的需要。①相对国家、省、城市等各级公共图书馆,县级图书馆的定位较为明晰,作为基层文化服务部门,必须定位为农村文化中心和农村图书馆体系的核心,通过县图书馆,带动各乡镇图书室、村图书室发展。②县级图书馆的发展为其成为农村公共图书馆体系的中心奠定物质基础。县级公共图书馆是我国现有图书馆管理体制中的最基层,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较多的服务资本。2003―2007年五年间,县级图书馆服务硬件设施稳步发展,截止2007年底发放借书证663万个,组织了丰富的读者活动,吸引数以千万计的读者参与。具备开展农村文化活动的基础和服务经验(见表2)。③以县级图书馆为中心,在有条件的地区将区县级公共图书馆纳入市公共图书馆系统,与城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形成联动。在政策上对新型的总分馆制予以支持,确保市总馆对下属区县分馆在专业人员配备、经费设施配套等方面的充分权限。
  
  3.4 以用户视角开展农村公共图书馆宣传
  农村公共图书馆开展各类农村文化服务的前提是,用户对于图书馆服务的了解与认同。现代图书馆在农村文化生活中的长期缺失,致使农民对图书馆并不了解,甚至不能区分图书馆和新华书店。面对这种情况,不能从图书馆的视角强调农村公共图书馆的重要性与服务,而应从用户视角,通过媒体宣传与主动服务,加深农民对图书馆的印象,树立图书馆在农民文化生活中的形象,逐步拓展农村图书馆的文化影响力。
  
  3.5 以可持续观念指导农村公共图书馆服务
  服务是图书馆生存的根本。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下,农村图书馆发展要坚持体现农村文化服务特色,坚持基本服务与特色服务相结合,开展大众服务与差异化服务。
  读者服务是农村图书馆的基本服务,它包括图书流通、图书宣传、阅读指导和参考咨询。农村图书馆是对农民进行政治思想和文化知识教育的课堂,因此读者服务要有普及性。农村社区中,农业生产是大部分居民的主要生活来源,农业生产具有季节性,因此读者 利用图书馆也有季节性。①流通服务,以方便为服务原则,保证开放时间和服务质量。②阅读指导服务。根据读者的实际需要通过培训或者以个别辅导的方式进行阅读指导,节省用户查找时间,培养阅读兴趣。③有条件的农村图书馆可以开展简单的参考咨询服务,农村是农村重要的信息来源,是农民获得农业科技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但对于理论性过强的书籍他们在利用上存在困难,因此需要进行参考咨询服务。农村图书馆的参考咨询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咨询一般读书问题;第二层是咨询一般技术到何处查找;第三层是咨询高难问题。农村居民的参考咨询一般集中在第一层和第二层,因此要加大工作人员的培训,对于书籍的熟悉程度是工作人员业务培训的一个重点。农村图书馆的参考咨询工作要以本社区的农业生产为主要方向,可采取联合方式,与农业技术人员合作完成参考咨询。④创造条件开展网络资源利用服务,电脑培训、信息检索、“文化资源共享工程”数字共享资源的利用都是重要服务内容。
  除基本服务外,农村图书馆应积极拓展特色服务,为整个社区服务,提高社会效益,同时也可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①朗读服务,农村地区的很多居民的文化水平不高,在边疆及少数民族一些社区文盲现象还十分普遍,面对这种情况,工作人员可开展朗读服务;②托幼与课后辅导服务,大部分农村图书馆有自己馆舍和资源,可面向社区提供课后辅导服务,依托馆藏的教辅、文艺等少儿读物开展工作,组织各种读书、竞赛活动,活跃孩子们的文化生活;③农业科技信息的收集和发布,农村图书馆可成为信息发布平台,通过收集图书和报刊信息,发布各种与本地有关的农业种植信息、农产品销售信息等;④举办各种培训活动和文体活动,利用与其他文化部门的关系,联系农技及文化部门,开展各种培训讲座及文艺表演活动,将农村公共图书馆打造成一个综合文化服务机构。
  
  4 结语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下的农村公共图书馆是农村的文化中心,也是居民交流中心,具有文化传播和休闲娱乐功能,是农村社会和谐的维护者。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对于农村图书馆是机遇也是挑战,农村图书馆应该在建设馆舍、馆藏等实体资源的同时,理顺各种关系,确立主体地位,加强服务定位,在发挥基本服务职能的同时进行服务创新,实现农村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2008年中国主要人口数据.[2009-05―10].http://www.省略.cn/tjsj/tjsj_cy_detail.asp?id=10410.(中国人口信息网)
  [2]史大波.如何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民营科技。2009(1):104
  [3]李友梅,耿敬,刘玉照,等.快速城市化过程中的乡土文化转型.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1
  [4]拒绝纸上谈兵!聚焦电脑下多的四太难题[2009―05―14]ht-tp://www.省略/cysc/tech/07ityj/guonei/200903/04/t20090304_18393625_1.shtml
  [5]中国图书馆学会,国家图书馆.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报告2007.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8:28
  [6]邱冠华,于良芝.许晓霞.覆盖全社会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模式、技术支撵和方案.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8.4:52
  [7]农家书屋网.[2009―05―14],http://www.zgnijsw.省略/chief/Index.html
  [8]张欣毅.宁夏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管理体制调研报告.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7(6):102―106
  (作者简介]陈昊琳,女,1982年生,博士研究生,发表论文5篇。

相关热词搜索:面向 农村 公共图书馆 面向公共文化服务的农村公共图书馆建设研究 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公共文化体系建设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