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离中国远吗 缅甸新一代:中国既近且远

发布时间:2020-03-12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缅甸佤邦,近日来因为湄公河上的一桩惨案而受到中国媒体关注;那里,是缅甸姑娘肖汉美的家乡。与10月初的中国广州甚至东南亚的多雨、闷热不同,佤邦地处高山地区,此时秋意已现,凉爽甚至有些寒冷。
  在广州留学的肖汉美,穿着上和中国年轻人没有不同,但独特的外貌让人一眼就可以看出她来自东南亚。
  “缅甸青年熟悉世界流行的潮流和文化。城里孩子听着黑眼豆豆(美国一个爵士乐组合)、学着法语,如饥似渴地读着《哈利•波特》。对于农村人来说,主要通过电影和音乐接触外面的世界。他们也许不知道LadyGaga,但是肯定熟悉缅甸的Hip-hop明星,也追捧韩国艺人。”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SOAS)缅甸文化学者TharaphiThan接受时代周报采访时如此形容缅甸年轻人。
  和世界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样,缅甸人口构成非常年轻,“缅甸不像中国、泰国这些国家,15-25岁的年轻人,占了它的总人口的1/3。”暨南大学教授林锡星对时代周报记者说。
  丹瑞将军和昂山素季终将老去并退出历史舞台,未来的缅甸属于仰光、奈比和海外求学的青年,一如当下之中东。从他们身上,或许可以一窥这个国家的未来方向。
  从缅甸到中国
  在高中毕业以后,肖汉美来到了中国读书。为何选择中国,“我自己也说不太清楚,大概是因为中国近吧。”2008年她入读了暨南大学金融系,那之前她只去过昆明―缅甸人非常熟悉的中国城市。
  “广州真的很热,让我不习惯。菜也太清淡,缅甸菜以酸辣为主,不过现在好多了。“肖汉美笑着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另外一位中文名为刘福全的缅甸青年,在缅甸就已完成大学学业。“我以前就读于仰光语言大学,专业是英语,现在学的是华文教育。”英语在缅甸是所有学校的必修学科,地位远高于其他外语。
  相比于佤族的肖汉美,刘福全有一副典型的中国面孔。他系第三代缅甸华人,祖籍福建。但是他的中文却明显不如肖汉美。“仰光大部分华人都不会说汉语,缅甸学校不教汉语,这方面仰光等大城市管得特别严格,除了一些私人补习班,没有什么机会学习中文。”刘福全说。
  肖汉美的汉语得益于不错的汉语环境,佤邦地处中缅边境,经济上与中国联系颇密。“我们家里说佤语,爸爸是佤族,妈妈是景颇族,但是我们那里汉语缅语都讲,我从小就在私人学校里学中文。”肖汉美家里开了一座加油站,所售的油来自中国。
  没有汉语基础,却恰恰是刘福全下定决心来中国的原因。大学时代,他随一个夏令营来到中国,第一站就是北京。“我在缅甸也读一些有关中国历史的书,但我第一次看到这些栩栩如生的景物时,我还是被深深震撼。我想自己是一个华人,却不懂中文,我应该改变这点。”刘福全感慨,“另外那次对中国的印象特别的好,可能夏令营是官方组织的缘故,吃住服务都很好。”
  和肖汉美一样,刘福全的穿着亦与周边同学相似。不过在缅甸的学校里,他们需着传统“纱笼”,这是强制的,类似校服。在广州,刘福全有时会在宿舍穿,但不会穿到大街上。
  “缅甸许多传统,如纱笼可能没有以前那么流行了。在仰光和曼德勒之类的大城市里,牛仔裤、迷你裙更受年轻男女青睐,在乡间这样的打扮也越来越多。传统的佛教音乐也在流行的Hip-hop面前风光不再,许多传统的戏团和舞团都需要为生存而发愁。”TharaphiThan表示。
  不过,佛教的影响依然强大,许多学生还是习惯于在夏天去寺庙学佛经和冥想,TharaphiThan透露,“许多相关课程太受欢迎以至于都订不到位置”。
  缅甸学生也都会选择去庙里出家一段时间,这并非强制,但大家都这么做。但肖汉美可以豁免,因为她是一个基督徒,即便在学校亦不需拜佛,只需静静地坐着。事实上,佤邦基督教盛行,肖汉美全家都是基督教徒,村里有教堂,也有牧师,都是当地人。“我们那里倒没有什么外国牧师,偶然世界卫生组织或者世界银行会派人来看看。”她透露。
  佤邦,对于肖汉美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尽管她再三表示自己只是一个小女生,对政治一无所知,亦不关心。“缅甸和佤邦是两个不太一样的概念,别人可能不太认识佤邦这个地方,所以有必要的话,我要特别指明。”
  佤邦、克钦这些地方,对于生长在仰光的刘福全来说,似乎很遥远,也从来没有去过,“那不是可以随便去旅游的地方”。
  刘福全对政治相对关心一点。对于昂山素季,他说:“我没有见过她,但我觉得她是一个很宽容的人。”对于去年的大选,他耸耸肩,不置可否。
  “强大的缅甸”
  无论是肖汉美还是刘福全,都没有想过以后会留在中国。他们都表示以后还是会回缅甸去,不过希望能够从事和中国有关的工作。对于肖汉美来说,家是不可取代的,尽管在缅甸无法从事她现在学习的金融专业。
  “缅甸国家年轻人出国以后很不习惯外国的生活,缅甸生活比较悠闲。他们出国以后碰到剧烈的竞争很不习惯。所以《回乡之路》这首歌非常流行。”林锡星谈道。
  融入中国,对肖汉美和刘福全来说,并不容易。在暨大,肖汉美主要的朋友都来自香港。她自己也表示,和陌生人说话的时候自己会很害羞。而刘福全的经验就是,“中国人很好接触,但是难以深交”。
  很多时候,缅甸对于中国来说,也是一个非常陌生的概念。涉及清朝和缅甸战争的电视剧《还珠格格3》几乎成了很多中国年轻人对缅甸的唯一印象。很多人说到缅甸,常常浮现的画面是象兵和不穿衣服的蛮族,或者知道多一点的就是玉器和毒品。“当知道我来自缅甸的时候,有些人的神态和表情就不一样了。”刘福全回忆。
  在另一方面《还珠格格》之类的中国古装片,也构成了缅甸青年人必不可少的人生回忆。当然,最流行的还是韩剧。
  “对城市里的年轻人来说,现代意味着成熟,意味着酷,而现代往往就是西方的同义词。西方文化一度占有统治性地位,但缅甸电视台2000年左右引入韩剧后,情况改变,许多年轻人模范韩国明星的穿着。所以在继续受着西方影响的同时,缅甸年轻人也追随着亚洲的流行风,比如韩剧。”TharaphiThan认为,“对于缅甸的80后和90后来说,越来越受亚洲文化的影响,但是他们总体上还是和西方文化更亲近些。”
  “我想我会去欧美留学。”面对“如果当初有机会去欧美留学的话,还会来中国吗?”这样的问题,两人给出了一样的答案。刘福全解释:“来中国留学,毕业后留下来的机会很小,也很难找工作。”
  TharaphiThan表示:“学英语还是第一选择,而不是泰语、韩语或者中文。教育也是这样,如果能够负担,大家都还是希望到欧美留学,另外新加坡也是一个热门地点,因为新加坡政府提供了丰厚的奖学金。”
  “缅甸和西方的纽带是割不断的。领导人,无论是文官还是将领都是到英国留学,精英阶层所受的教育背景是西式的。”林锡星表示。
  但是可以说,中国的数年学习经历,还是让这些缅甸青年留下了难以磨灭的人生印记。他们都希望能够从事和中国有关的工作。
  刘福全有着更复杂的感受。在缅甸时,他感到自己是有着特殊身份的华人,缅甸有120多个少数民族,青年人彼此之间平时都可以友好平等相处,但还是有一些无形的鸿沟。刘福全的父母就不允许他和缅人结婚。“华人有自己的社区和圈子,我们和缅人有很多交往,但是不太通婚,至于印度人,就基本不打交道了。”他说道。
  来到中国以后,却激发了刘福全身上作为缅甸人的认同感,那种以前强烈的华人意识淡薄了,而缅甸人的感觉却强烈了起来。“没来中国之前,觉得自己是华人,和中国人亲近。但是来中国以后觉得自己是缅甸人。我现在更加热爱缅甸了,我希望缅甸能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
  “怎么样才叫强大的国家呢?”记者问道。
  “就是各方面都好,特别是经济要好起来。”刘福全回答。
  肖汉美和刘福全还有另外的名字:“EiiNwe”和“Zinko”,这是他们的缅甸名字,也是他们之间交流时使用的名字。

相关热词搜索:缅甸 新一代 中国 缅甸新一代:中国既近且远 由远而近的意思 带近和远的成语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