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两日本间谍 日本外交“防谍”总动员

发布时间:2020-03-13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据《读卖新闻》等日本媒体透露,日本外务省于6月制定了一份《强化防谍工作对策》(以下简称《对策》),意在从“意识,制度、硬件”三方面强化日本外交的反间谍工作,构筑“不被谍报工作撼动的坚固组织”。日本民族素来具有危机意识,但其外交部门如此兴师动众地推行防谍对策实属罕见,因此引起了各方的关注和猜测。
  
  草木皆“谍”
  
  这份据说已向外务省内主要部门和各驻外使领馆做了传达的《对策》,主要有以下内容。
  意识方面:强化对外交官的防谍培训,使受训人数从去年的420人增加至今年的1200人-这样的培训以往都是以那些即将赴任海外的外交官为对象的,从今年起,外务省决定在内部定期举行相应的研修培训以提高职员的防谍意识。其中,新培训手册中“一定要注意那些向你示好的异性以及女性间谍的温柔陷阱”这条规定,立刻让日本媒体想到了被大肆炒作的“外交官上海自杀事件”。《对策》还指出,首相和外相出访下榻的宾馆的服务员都可能是间谍人员,因此要提高警惕,“即使房间锁上了,也不能将资料文件放下而长时间离开房内”,“房间内的保险箱也不一定安全”。
  制度方面:明确规定当外务省职员遇到谍报活动后,为了避免个人陷入困境而导致事态恶化,必须通过多种途径向上司报告,做到信息共享,以组织方式开展反间谍工作。同时,为了避免发生由于怕受处分而隐瞒事实的情况,外务省规定对于那些能够及时、准确报告的官员予以人事上的照顾,并对此做了两点具体说明:第一是没有泄密的不予处分,第二是即使泄了密,如及时报告而防止进一步泄密的将予以照顾。
  硬件方面:为了便于外务省官员反映谍情,考虑到有些事情难以向直属上司汇报,专门在省内设立供全体职员使用的专线咨询电话。同时考虑到驻外使领馆在所驻国招聘雇佣的当地职员有可能是间谍人员,规定不能让这些人靠近处理机密情报的部门,要彻底贯彻“单设机要室”的原则。还将加大反窃听工作的力度,对有泄密风险的行为也将严格管理,如不准将手机带人外交人员办公室等,从本财年开始,外务省每年将对外相办公室、外务省高级官员办公室及海外使领馆馆舍进行多次检查,以确保不被窃听。
  
  出台之背景
  
  “上海事件”引发的“整顿”运动?
  日本媒体认为,《对策》是去年所谓的“上海总领事馆馆员自杀事件”披露后,日本外务省对此进行的一个系统反省和总结。“上海事件”发生之初,日本国内的舆论都集中攻击中国,但随着事态不断被披露,从隐瞒不报的体制弊端到外交人员的素质问题,外务省似乎更成了日本媒体批判的众矢之的。
  
  世界上大部分国家的外交机构在国民中都有着良好的口碑,但日本外务省可算是个另类:虽然贵为精英官僚集团,但在政府各部门中可以说是名声极差,近年来接连发生的各类丑闻则更使其雪上加霜,从外交官挥霍挪用公款到渎职失职,可谓“品种齐全、应有尽有”。日本各类书刊上经常可见以揭露和批评外务省为主题的文论时评,其中在收集情报及处理机密方面的无能和失策是外务省被诟病的一大话题。比如,2000年出版的前外交官小池政行的《舞动的日本大使馆》一书揭露了日本外务省官员挪用“外交机密费”与政治家进行交易等的丑闻;前外务省国际情报课主任分析官佐藤优在报刊发表的大量文章,又将省内权力斗争的过程和在情报收集分析方面的无能状况公之于众。能状况公之于众。
  因而,《对策》的出台,普遍被认为是外务省整肃纲纪、改善形象的亡羊补牢之策。改善情治系统中的“薄弱环节”
  国家的情报体系是一个有机系统,包括情报的收集、分析、运用以及防谍等各种领域。众所周知,日本近年出于实现政治军事大国化的需要,正在大规模强化对外情报工作的体制和能力建设,虽然日本朝野一致声称本国“是惟一没有对外情报机构的大国”,但日本的对外情报机构的规模和能量已相当可观,且在加速度发展中呈几何倍增趋势。
  相比之下,防谍却成了日本情治系统中相对落后而急需加强的领域。何况,既要偷别人的又怕被别人偷,还有做谍心虚之因。如果与二战前或与西方各国相比,战后日本在这方面的确存在着一些“先天不足”、例如,战后日本没有诸如防谍法之类的系统保密法令,泄密的公职人员只能以违反国家公务员义务而被轻罚。防卫厅在战后也没有惩罚泄露军事机密者的规定,只是到2002年修改自卫队法时才强化了相关的惩罚规则。因此,一些鹰派政客和右翼文人总在叫嚷日本在防谍的“法律体系、机构组织、思想意识”方面存在着重大缺陷和历史负债,宣称日本人都患上了“防谍痴呆症”,日本已经成了“间谍天堂”。
  有鉴于此,今年6月自民党“强化国家情报功能研究小组”(负责人为前外相町村信孝)提交的有关强化情报功能的报告中,提议政府应早日制定“防谍法”以及“国会议员保密法”。然而,在目前形势下,制定“保密法”或设立大规模的反间谍专门机构很难得到日本国民的同意,也难以在国会获得通过。所以,几大情报机构只能各显身手来解决“问题”,如防卫厅成立了“保密对策委员会”并制定了详细的守则。外务省采取的办法则如上所述,是着力进行意识教育和制度梳理,同时“力所能及”地加强硬件方面的建设。
  
  贼喊捉贼、谁该防谁
  
  配合一些西方国家的热门舆论,日本部分媒体近年开始大肆抛售“中国间谍威胁”论,攻击中国的对日情报活动无孔不入,使日本的国家安全受到了严重的威胁。《产经新闻》就渲染“中国一直在大力开展对日情报了作”,“在日本有上千名中国间谍”。此次《对策》出台,也被日本媒体解读为是源于“上海事件”,然而究竟谁的情报活动在威胁对方?
  日本现有的情报体系,包括内阁情报调查室、防卫厅情报本部、外务省国际情报统括官组织、公安调查厅在内,人员总数超过4000名,规模已与英国的军情五处及六处相当。而且为了早日成为军事大国,日本一直通过进行体制调整、功能强化以及日美情报共享来全方位强化对外尤其是对华情报工作。
  就拿日本外务省来说,2005年4月,该省成立了“强化对外情报机能恳谈会”,7月对村外相专访英国军情六处就情报机构建设交换了意见,9月该会发表了相关建议报告,确定自2006年起、五年内向驻外使领馆派驻100名“情报担当官”,以加强收集海外情报的能力,并为将来成立专门的海外谍报机构“对外情报厅”做相应准备。这些情报官将从现在的政务书记宫中遴选,他们将不同于由外务省和防卫厅共同派驻国外的武官,在经过特殊的专门训练后被派往各国,主要任务是与当地的新闻记者、学者和一般市民进行接触,以获取有用的情报。为确保情报收集工作的高效率,这些情报官将不受大使管辖,而是直接接受外务省国际情报组织的领导。又据日本媒体透露,中国被日本列为派驻“情报担当官”的重点国家。
  近年来,日本对中国的持续快速发展严重心理不适,围绕早日实现“政治大国化”的目标,在战略取向上把中国当作对手乃至敌手,并企图以“间谍威胁论”等妖魔化中国的“恶邻政策”,来实现内政外交格局中的重大突破。这种做法,无疑将引发两国之间一系列的结构性矛盾和战略冲突。

相关热词搜索:日本 总动员 外交 日本外交“防谍”总动员 日本外交迈向鹰派路线 解析日本的东亚外交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