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崛起”给忽悠了】 布莫让星云

发布时间:2020-03-14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王义桅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副教授、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助理      中国崛起与中国威胁,为何是一对孪生兄弟?   
  
  “崛起”似乎成为对中国想当然的定位。随着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的热播,崛起热更是有了历史的、比较的视角。在全民大谈崛起之时,老外颇有些莫名惊诧。《金融时报》刊文讽刺“中国的大国情结蠢蠢欲动”。更有人不断寻找蛛丝马迹,为中国威胁论做出自己的诠释。
  中国崛起与中国威胁,似乎是一对孪生兄弟。仅仅怪人家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或者说人家不懂我们文化?于是有“弃龙说”――不要再把龙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以免人家误会。但问题恐怕没那么简单。无论我们如何做人家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国威胁论还是不绝于耳。常言道“菩提本非树,何处染尘埃”,也许自省比责怪更能展示中国文化。
  和平崛起,我们强调和平,人家盯住崛起;我们强调过程,人家想到结果。
  更何况,“崛起”似乎已成为大国的专有名词,其他国家的心里自然不是滋味儿。其实,不崛起,又如何?崛起了,又怎样?瑞士、瑞典等国并不崛起,不是挺好的吗?日本、美国等国在快速上升时期,也并无“崛起”之类的议论。一国在世界上受尊敬的程度,并非与国家强弱成正比,而是以其文明程度,尤其是国民素质为标尺。
  大谈“崛起”,难免让人为中国捏把汗――如果不能崛起,或者崛起过程不顺畅,怎么办?尤其重要的是:崛起后怎么办?这才是问题的根本。
  中国的国家利益,并非“崛起”目标所能涵盖。如果对自然、历史和时代负债式崛起,便是崛起赤字。若能使中国人和世界多数人从中国崛起中长远和最大限度得益,我们对崛起的解释才能使人信服。
  因此,“崛起”并非中国的发展目标――“三步走”也好,科学发展观也罢,都是对崛起目标的不同表达方式。自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便丧失了其传统身份。转型中的中国,无论崛起,还是复兴,都只是阶段性目标。中国应以平常心看自己、看世界,使中国成为自我――中国崛起只是改善和提升中国人权的必要条件,是和谐世界的根本需要。
  
  大国兴衰律:自我实现的预言
  
  历史地、辩证地看待中国崛起,会给我们以启示。不少历史学家认为,大国兴衰是有定则的,《大国崛起》似乎要阐释这种兴衰律。其实,大国兴衰律不能穷尽大国衰落的定势,至少不能解答大国的气数和兴衰之周期,只是在偶然中追求必然――而且并非历史的必然。重要的是,大国兴衰律的逆反命题并不成立:大国衰落原因并非崛起原因的反面。换言之,竭尽全力避免崛起失误、小心翼翼避免重蹈衰落覆辙,并不能确保兴盛永世;大国崛起的神话难以诠释大国衰落的悲剧。这就是国际政治的魅力之所在,也是世界历史的诡谲之处。
  大国兴衰,变化莫测,尽管有些看起来类似的方面,但绝非本质原因。正如意大利历史哲学家克罗齐所言“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一样,大国兴衰史也是当代史。对于《大国崛起》所阐释的道理,我们千万不能迷信。
  
  被神话的中国崛起
  
  有关中国崛起有两种典型的解释:一是中国崛起意味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二是中国崛起是全球化的杰作。如果是前者,难以逃脱国家兴衰的定势;如果是后者,崛起只是一种幻觉。比如,中国巨额外汇储备,只是全球化导致的全球藏汇于我的真实写照。
  历史上,美国崛起超越了西欧民族国家崛起的任何一种模式,是全球财富和创造力向美国的集中;今天,中国崛起也不同于历史上任何大国崛起,而是全球产业向中国转移的结果。
  中国崛起,是一个被过度解释的概念,蕴涵了过多的期望与联想,急需软着陆。
  20世纪的中国,已经让冒进和狂热折腾够了;21世纪的中国,希望就在于按部就班地发展。中国人,莫要让崛起给忽悠了。
  
  栏目主持 沈丁立

相关热词搜索:忽悠 崛起 莫让 莫让“崛起”给忽悠了 莫让微商传销毁了朋友圈 莫让 国际责任 给忽悠掉了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