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联合政府,注定大有作为?] 英国联合政府

发布时间:2020-03-15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撒切尔主义”与“新工党”已经占据了当代英国政治31年;   在政坛平步青云、一路顺畅走来的“卡克组合”先天就有很多创造历史的机遇。      5月6日英国大选后,出现了英国历史上第二次无多数议会局面,并由此产生了战后首任联合政府。保守党领袖卡梅伦、自民党党魁克莱格这两位43岁的年轻政客将带领英国进入新的历史阶段。
  而英国上次联合内阁的产生,还是在二战的特殊时期。当时获任首相的丘吉尔在议会下院对新联合政府表决前,曾发表了这样的著名演说:“我能够奉献给大家的,只有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在接下来的信任投票中,丘吉尔和艾德礼执掌的保守党―工党联合政府在下院以381票对0票的绝对优势获得通过。
  2010年5月25日,当女王宣布新政府执政纲领后,保守党―自民党的联合政府将面临同样的表决程序,可以期待卡梅伦会对新联合政府将为联合王国贡献什么做出新的阐释。
  
  英国最早确立并实行两党制
  
  远观历史,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现在。
  英国是最早出现资产阶级政党,并最先确立、实行两党制度的国家。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在议会内就形成了代表不同阶级利益的政治派别。其后,形成辉格党和托利党两个固定的政治派别,并据此分别发展为自由党和保守党。
  随着两党所代表的社会阶层的变化,自由党几度分裂而逐步衰落,在1923年的大选中,工党取代了自由党的地位,英国政治进入了保守党和工党两党轮流坐庄的时代。而原自由党则在1988年与社会民主党合并为社会自由民主党(自民党),成为议会第三大党。
  从回顾中,我们不难发现,在两党政治稳步发展过程中,有一半以上都是一党长期执政。最近30余年来,英国其实只有四位首相:撒切尔夫人、梅杰、布莱尔和布朗。保守党与自民党的上台,是继保守党连续执政18年和工党在任13年之后。相比长期执政的保守党政府与工党政府,新联合政府面临不同的现实背景,政策选择却有相当的相似性。
  
  保守党执政18年
  
  1979年撒切尔夫人的上台,成为保守党执政18年的开端。撒切尔夫人的上台预示着崇尚自由市场和货币作用的“撒切尔主义”政治哲学登上历史舞台。包括私有化、取消汇率管制、去监管化以及颂扬财富创造而非财富再分配等撒切尔时代改革对英国乃至世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当时的英国被认为是“欧洲病人”,工会控制了国内的政局,罢工此起彼伏,经济瘫痪,高通货膨胀,大量人失业。撒切尔夫人以“铁娘子”的强硬手腕,削弱了工会的权力,减少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大举推行私有化并促进了煤炭采掘业等行业的转型。1986年的金融去监管化“大变革”为伦敦金融城的崛起奠定了基础。在对外关系中,撒切尔夫人与时任美国总统里根联手推动了苏联的解体,从而宣告了冷战的结束。撒切尔夫人治理“英国病”败笔在于,福利崩溃、失业高企、社会矛盾急剧紧张,加之在欧洲问题上的党内分歧。最终导致铁娘子于1994年黯然作别唐宁街10号。
  撒切尔夫人之后,梅杰政府的最初任期则伴随着英国二战以来最长的经济衰退(1990~1993年),尽管后来经济复苏(1994~1995年)及英国-爱尔兰联合倡议使北爱尔兰的长期冲突得到暂时的停火,但仍然愈来愈不得人心。
  
  新工党领导英国13年
  
  1997年,意气风发的布莱尔以“新工党、新英国”的口号叩开了唐宁街10号的大门。“新工党”“超越左右”,在“第三条道路”上领导英国13年,其核心策略是一方面保留了增税、提高公共开支、提高最低工资等旧工党痕迹;另一方面继承保守党的政治遗产,支持贸易开放和市场经济,并将竞争引入国家医疗保障和教育体系,以适应全球化挑战。工党执政13年对英国的历史性贡献首先在于缓解社会矛盾和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其中首推国民医疗保障体系改革。经过工党政府长期持续增加对医保体系的投入,以及对该体系的管理机制、融资手段进行变革,切实缩短了看病等待的时间。教育曾是1997年“新工党”竞选口号的“关键词”,在布朗政府内,他最重要的助手埃德•鲍尔斯出任教育大臣。工党政府对该领域的贡献还在于,加大投入并改变了大学的融资方式。工党政府还初步建立国有养老金计划和缩小社会贫富差距等其他公共政策领域建设。
  工党时期,英国政治改革的进程也出现了历史性变化。中央向苏格兰和威尔士地方议会的放权、地方联合政府的出现,被一些英国问题专家视为“英国传统两党体制最初的裂痕”。如果本届联合政府能够成功执政五年,并最终引领英国走上多党联合执政道路,那么这一体制性变革应当说始于工党执政时期。“北爱尔兰和平协议”的最终达成,中央政府向北爱地方政府成功移交警务与司法,也都可以作为工党的重要政绩。在对外政策上,“新干涉主义”、反恐、气候外交和力推国际制度改革可以成为解读工党政府外交的关键词。
  全球金融危机使工党政府对英国经济的贡献毁誉参半。工党在赋予英格兰银行独立、实施灵活汇率制和实现长达10年连续经济增长期后,摘掉了治理经济能力不佳的帽子。但与“撒切尔主义”无法完胜一样,市场与国际形势的变化,也使得“新工党”无法有效回应批判者的声音和选民的质疑。公共赤字与国家债务双双达到历史性高度,失业率上升至7%。虽然布朗积极的救市措施为世界各国所效仿,并有效地抑制了英国经济衰退势头,2010年第一季度英国经济已经开始出现增长,工党政府似乎需要多一点时间来等待经济的进一步好转、国家资金的回笼以缩减高额赤字。但显然,选民已经不愿再等了,政敌也不会再等了。
  
  新政府的“变革”
  
  2010年的英国大选,注定拥有一个“变革”的主题。保守党领袖卡梅伦高举变革大旗呐喊的时候,自民党党魁克莱格则更富感染力地游说选民:“是该跟工党、保守党两党旧政治说再见的时候了,选择自民党就意味着选择根本性的变革”。
  与撒切尔夫人当年离开唐宁街泪光眩目一幕类似,59岁的布朗手牵幼子告别的画面也让人动容。历史弹指一挥间,“撒切尔主义”与“新工党”已经占据了当代英国政治31年的时间,而他们的历史遗产则将存在的更为久远。
  新首相卡梅伦是保守党21世纪第一位首相,副首相克莱格则是将自民党成功带入英国内阁的第一人。与撒切尔夫人、梅杰、布莱尔和布朗不同的是,他们身世显贵,在政坛平步青云、一路顺畅走来的“卡克组合”先天就有很多创造历史的机遇。
  首先,联合政府本身就是英国政坛的新生现象。毕竟上一次联合组阁是在二战的特殊时期,而联合执政在“卡克”上台前仅限于地方层面。也就是说,两党联合执政在和平时期的百年英国议会政治历史上,属于第一次。这与英国“简单多数”选举体制有很大关系。这一体制基本支持两大党轮流执政,而不利于小党跃升内阁。本次大选“无多数议会”的结果,一方面体现了选民对变革方式选择的犹豫,另一方面也凸显了这一选举体制对英国政治的特殊影响力。所以,克莱格在大选之夜坦承,自民党对选举的结果很失望。因为,克莱格凭借选举中出色的表现,成功制造了大选中的“克莱格现象”,为自民党大聚人气。但在现有选举体制下,民意支持率与最后得票率并不对等。因此,自民党虽然竞选时很拉风,最后只赢得了57席,比上次大选少5席。只是由于保守党不能议席过半,才有了入主内阁的机会。而保守党作为第一大党议席不过半的现象,历史上也是少有的。只有1974年石油危机时的那届英国大选出现过。这次大选也恰是在全球爆发金融危机之后,可见经济环境对英国政治影响之大。从两党组阁本身来说,卡梅伦与克莱格就已经创造了历史。而这一组合的运作前景,则将对英国政治的未来产生深远的影响。
  其次,如何更好定位市场与政府、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复杂的经济命题,这关乎英国新政府对当前严峻经济挑战的应对和经济治理模式的选择。前保守党政府和工党政府在这一点上是有很大分歧的,但都出现了不同的问题。前者强调市场自由,政府减少干预,而近乎导致福利制度崩溃。后者则被讽刺为把英国变成了一个“保姆式”的国家。在当前形势下,英国既处于经济的脆弱复苏阶段,又面临巨大赤字与债务负担,卡梅伦强调要修补工党治下的“破裂社会”,克莱格则一再重申自民党的目标就是要照顾弱势群体利益。新联合政府的政策选择有限:要稳定经济增长,需增加投资和保持出口;但大幅减赤则要求政府锐减开支;而社会压力与政策倾向又使其不能影响医疗等公共政策领域投入。这样的困境,给新政府带来历史机遇,也带来巨大挑战,新政府在新形势下要为英国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寻得良方。
  最后,在外交上,我们最值得期待的是新政府将会为中英关系做出怎样的历史贡献。过去30余年中,英国政府的对华政策出现了历史性变化。保守党政府时期完成了中英关于归还香港主权问题的谈判。布莱尔政府顺利地完成了主权交接,中英关系发展至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布朗任首相期间,百年来首次公开承认西藏是中国主权的一部分,中英双方达成了双边关系“进入历史上最好阶段”的战略共识。“卡克政府”会给中英关系掀开更加精彩的新篇章吗?

相关热词搜索:联合政府 大有作为 英国 英国联合政府 注定大有作为? 英国联合政府 英国一战联合政府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