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政治大学怎么样 蔡英文“新政治文化”的矛盾与困境

发布时间:2020-03-15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观察蔡英文近来的政治言行发现,“新政治文化”只是政治谎言,只是美丽的传说。蔡英文打着“新政治文化”的旗号,还在延续陈水扁与民进党的“旧政治文化”与“民粹政治文化”,还在制造政治仇恨、制造族群对立。
  
  “新政治文化”是蔡英文一直努力建构的核心政治发展概念与选举主轴,同时她还提出配套的“和而不同”、“和而求同”的两岸政策论述。然而,蔡英文的“新政治文化”与两岸政策论述仍未摆脱旧政治文化思维与强烈的“台独”、“反中”思想,处处存在着矛盾。但这并不表示蔡英文在2012年“大选”中没有出线甚至胜选的可能,台湾社会结构的特殊性与“意外”是台湾选举的最大特点。
  
  “新政治文化”与“旧政治文化”的矛盾
  
  建构“新政治文化”是蔡英文一直努力打造的政治旗号,以区隔台湾既有的“旧政治文化”、“旧世代”。蔡英文在日前发表的党内初选演讲中提出,“这三年来,我一直在思考与实验一个新的政治文化的可能性。从现在开始,台湾这个美丽的家园,可不可以不要再召唤对立的仇恨,而是来召唤共同的责任?可不可以不要再召唤政治明星来崇拜,而是召唤出负责任的新世代?”显然,消除政治对立与政治仇恨,是蔡英文“新政治文化”的核心。当然,这不是蔡英文第一次提出“新政治文化”概念,正如她所讲的三年来她一直在思考台湾的“新政治文化”。刚接任党主席时,蔡英文在一篇文章中就写到:“民进党应该要一些更高更大的东西,这个更高更大的东西,正是台湾目前所迫切需要的一种‘新政治文化’。”去年5月,她宣布参选新北市长时又公开表示,“台湾需要一个新的政治文化,特别是选举文化”,“否则我们的民主将永远无法深化”。对于受够政治仇恨与政治对立影响或伤害的台湾人民来讲,旨在消除政治对立与仇恨的“新政治文化”是多么美好的期待与憧憬!这样的蔡英文,这样的“新政治文化”,自然值得支持与宣扬。
  然而,蔡英文只提出建构“新政治文化”的口号,却没有“新政治文化”的实质作为,除了在新北市选举中有不一样的选举风格外,对民进党的旧政治文化没有进行真正的反思与改革,更没有扬弃民进党惯用的民粹政治操作手法。尤其是观察蔡英文近来的政治言行,就会发现“新政治文化”只是政治谎言,只是美丽的传说。蔡英文打着“新政治文化”的旗号,还在延续陈水扁与民进党的“旧政治文化”与“民粹政治文化”,还在制造政治仇恨、制造族群对立。
  3月17日,即在宣布党内初选后第五天,蔡英文在接受媒体专访时表示,“马英九父亲马鹤凌的骨灰罐上写的是化独渐统,可是我父亲墓碑上写的是枫港(蔡英文的家乡)”。她进而表示,“家庭会影响人的认同”,她和马英九的认同不一样。蔡英文的这一言论,缺乏基本的人道主义关怀,不仅是对逝者的不敬,而且有损于其原本温和、理性与清新的形象,让蔡英文变为一位新的政治对立与政治仇恨的制造者。蔡英文的这一言行是在直接挑动敏感的台湾身份认同、政治认同与族群问题,以“血统论”来确认与判断一个政治人物,其政治目的就是要将马英九与国民党打成外来者或外来政权,是非本土者,是不同台湾者,是不爱台湾者,她与民进党才是“正港台湾人”,是认同台湾的,是代表台湾的。尽管蔡英文的这一言论是出于选举需要,是为了争取深绿选民,但它却深刻揭示了蔡英文内心深处强烈的政治仇恨,尤其是对马英九与国民党的仇恨。这一言行让蔡英文努力建构的“新政治文化”宣告破产,而且将进一步加深台湾最恶质的民粹政治文化。
  
  “反中”与两岸关系发展的矛盾
  
  蔡英文的“新政治文化”也应体现在两岸之间消除政治对立与仇恨上,体现在两岸实现政治和解上。然而,蔡英文虽然提出“和而不同”与“和而求同”的两岸关系发展新论述,却表现出强烈的“反中”与“仇中”情绪,让她提出的“和而求同”与两岸和解变为空洞的口号。
  蔡英文在3月11日民进党智库成立时不仅提出“和而不同”与“和而求同”的主张,而且强调“台湾中国有共同的责任和利益,就是追求和平稳定的关系,掌握繁荣发展契机”,“审慎思考两岸长远发展之道”。如果仅从这一表述上来看,该论述除了将“台湾与中国”并列及确认两岸“一边一国”的政治定位外,应给予高度肯定与支持。“和而不同”与“和而求同”没有什么不妥,海峡两岸有共同的责任和利益,追求两岸关系的稳定和平发展,掌握繁荣发展的契机,这与大陆或国民党的主张没有太大差别。但事实上,这只是蔡英文给中间选民服的安慰剂,而不是蔡英文真正的两岸政策主张。
  只有全面了解蔡英文的过去与现在,才能真正了解蔡英文两岸观的全貌。蔡英文不仅是李登辉执政时期“两国论”的重要策划者,而且在陈水扁执政时期是强烈阻挠两岸关系改善的幕后黑手。2000年6月,刚刚上台的陈水扁曾想改善与大陆的关系,他在接见美国客人时表示可接受“一个中国,各自表述”的“九二共识”。但在“陆委会”主委蔡英文的强烈反对下,次日陈水扁被迫否认此说,错失了民进党与大陆改善关系的良机。后来,陈水扁曾想启动“国统会”,并希望循李登辉惯例兼任“国统会主委委员”,也因蔡英文的反对而宣告失败。可见,蔡英文过去在两岸关系发展与和解问题上一直扮演着强烈的反对与破坏角色。
  从出任民进党主席以来一系列有关两岸关系表述尤其是日前党内初选演说看,蔡英文表现出强烈的“仇中”、“反中”倾向,不断污名化两岸关系发展。蔡英文一直攻击与批判马当局的两岸政策“倾中卖台”,强烈反对两岸签署ECFA,攻击ECFA扩大台湾贫富差距、造成大量失业,而且让台湾主权不断流失。她日前在演讲中又指责马政府,“中国官员来了,我们的警察忙着从国民手中抢下国旗”,“为什么上一代流血流汗换来的民主自由,如今却因为和中国交往而被轻言放弃”,这些言论是在有意制造两岸对立,有意挑动台湾民众对大陆的敌意与仇恨,是在污蔑两岸交往破坏了台湾的民主自由。蔡英文这样“仇中”与“反中”的两岸观,如何能够体现她所提出的“追求和平稳定的关系,掌握繁荣发展契机”?又如何能够“审慎思考两岸长远发展之道”?又如何能“和而求同”与建立新的政治文化?
  蔡英文在两岸论述上的模糊不清与充满矛盾,揭示了民进党在两岸问题上的困境。为了争取绿营的基本支持者,蔡英文就要表现出强烈的“台独”、“反中”与“仇中”立场,攻击马当局的大陆政策,污蔑两岸关系的发展成就;为争取中间选民,在两岸政策论述就必须表现出温和的一面,理性的一面,目的就是希望获得中间选民的支持,以求胜选。
  
  两岸“和解”路线与“台独”路线的矛盾
  
  蔡英文提出的两岸关系发展的“和解”路线,即两岸“和而不同”与“和而求同”的新主张,确实对外界有很大的诱惑与迷惑。甚至偏蓝的《联合报》署名文章也给予更多的正面看待,认为“和而不同”有点“独”,“和而求同”有点“统”。其实,蔡英文的这一主张没有一点两岸“和”与“统”的思想,她讲的两岸“和解”与“和平”,主要是强调两岸在价值、制度与民主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两岸要在这方面“求同”,即要大陆走上一条西方或台湾认同的所谓民主发展道路。
  “和而不同”与“和而求同”只是选举的策略运用,“反中”与“反统”、追求“台独”才是她的核心思想。蔡英文在此次讲话中表示,针对台湾与中国的发展,国民党走的是“和而要统”、“和而必统”的路线,民进党主张应从“台湾认同”出发,以“台湾价值”为核心,两岸必须维持“和而不同”、“和而求同”的关系。显然,她将国民党的两岸“和解”与“和平”发展路线视为“要统”与“必统”,而民进党的两岸路线与国民党不同,是从“台湾认同”出发,以“台湾价值”为核心,两岸的“和”只是在“一边一国”基础上的“和解”与“和平”,而不是要实现两岸的整合、统合与统一。
  蔡英文在党内初选演讲中提出“台湾迫切需要一个有别于国民党的政治选项,而我们必须成为那个强而有力的选项”,再次证明她的这一思想。尽管蔡英文没有在这里讲明国民党的“政治选项”为何物,但从她近日的言行来看,显然是将国民党的“政治选项”视为“统一”,自然民进党的“政治选项”就是台湾独立。可惜蔡英文还缺乏李登辉与陈水扁的政治勇气,不敢公开讲明“台湾独立”这个政治选项,而是讲“那个强而有力的选项”。不管蔡英文如何煞费苦心地用华丽或隐晦的政治语言包装,都无法否认蔡英文坚定的“台独”立场。
  蔡英文的聪明之处或与陈水扁的不同之处在于她的形象温和、语言温和、“柔中带刚”,更具欺骗性。蔡英文与陈水扁均主张 “一边一国”,坚持台湾是主权独立的国家,台湾前途由2300万台湾人民决定,强调台湾认同与台湾价值,强烈“反中”与“仇中”。所不同的是,陈水扁以强硬姿态出现,极力鼓吹“公投制宪”,大力推动“去中国化”的“台独”活动。蔡英文则不公开强调“一边一国”,而是以台湾“新政治文化”包装,以精妙的语言将“台独柔性化”。这种策略也收到相当大的政治效果,不仅中间选民较能接受与认同,而且激进“台独”势力也能够充分理解蔡英文,因此在党内初选开始后“台独”势力纷纷表态支持她。
  
  “政治责任”与“政治谎言”的矛盾
  
  蔡英文抛售的台湾“新政治文化”,强调台湾政治的新陈代谢与新世代,强调“责任”,宣扬“未来”,让人们对台湾的政治与未来充满希望。然而,在蔡英文美丽的词汇下却是一个个的政治谎言。
  蔡英文在她的演讲中,“责任”是核心理念之一,一直强调“责任”,她要“把未来的责任扛起来”,“我们有一份不能逃避的责任”,“召唤出负责任的新世代,把国家的担子扛起来”。然而,如何“扛起来”?怎么做?有何种可行的财经与两岸政策?蔡英文却没有任何具体与可行的论述,没有提出任何有操作性的方案。
  就蔡英文的两岸政策主张看,她反对两岸签署ECFA,反对大陆企业对台投资、反对台商对大陆投资,一旦当政后实施这样的两岸经贸政策,台湾经济将陷入新的困境,怎么“会有稳定的产业提供他们就业”?怎么会有台湾经济的未来?
  投入党内初选短短时日,蔡英文的政治格调越来越低,表现越来越让人失望,与原来公正、清新的形象越来越远,难道这就是台湾政治文化的宿命?一个曾经治学严谨的学者,一个看似严以律己的新女性,为何因选举就变为政治民粹主义者?变为一个政治仇恨的制造者?看来,只要台湾统独矛盾存在,蓝绿二元政治结构存在,蓝绿对立存在,台湾就走不出民粹政治与族群对立的政治怪圈,台湾也就无法建立真正的新政治文化。
  尽管蔡英文的台湾政治发展与两岸论述漏洞百出,矛盾重重,她的“新政治文化”还没成型就宣告破产,但这并不表示蔡英文在党内参选中就不会取胜,也不表示蔡英文大选中就会输给马英九。在蓝绿政治实力日趋接近的情况下,在马英九执政政绩不佳的情况下,在民进党气势上升的情况下,在蔡英文“非典型政治人物”的迷惑下,蔡英文胜选的可能性是存在的。这是台湾社会政治与选举的特别之处,是台湾政治文化的特别之处。

相关热词搜索:困境 矛盾 政治 蔡英文“新政治文化”的矛盾与困境 新政治文化 蔡英文执政后的台湾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