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称史上最全祛寒 小说堪称信史

发布时间:2020-03-16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伟大的小说家与真正的历史学家常常划等号。   今天的农村和当年赵树理笔下的农村有所不同。绝大多数农民离开家园,放弃田地,在城市的最底层谋生。他们被迫放弃祖辈代代遗传下来的、已本能熟稔的生活方式,在城市的狭缝中拼命求得一席之地。
  与赵树理小说中妙趣横生、充满了能量和智慧的农民形象相比,现今的农民们已变成全球资本市场中一颗颗最无反抗能力的螺丝钉。
  赵树理这位天才的作家被人们远远地低估了。重要的原因也许在于,赵树理热爱和描写的对象――农民在今天更加受忽视、被遗忘。
  
  1940年代的农村和农民
  
  赵树理复活了19世纪到20世纪50年代山西沁水一带的农村历史和农民生活。他的故事全部发生在1940年代和1950年代;通过主人公们的讲述,19世纪的农村风貌、习俗活灵活现地呈现在读者们的眼前。尤其是那些相对狡猾的人物如铁算盘、常有理等人身上,更是处处体现出农村生活的不易和艰难。
  在赵树理的全部作品中,《李家庄的变迁》最具有长篇史诗的气质,完全可以当作一部中国现代史来读。它描写了一个山西村庄从大革命失败后到抗战胜利近20年间的变化。
  动荡中的中国政局,往往在革命者对民众发表的长篇大论和几个年轻人随意的聊天闲谈中被揭示得一清二楚。比如革命者小常向村里人讲述形势:
  “……为什么大家都不干实事啦?这有两个原因,就是大多数人,没有钱,没有权。没有权,看见国家大事不是自己的事,哪里还有心思救国?
  “我对别人不熟悉,还说铁锁吧:他因为说了几句闲话,公家就关起他来做了一年多苦工。这个国家对他是这样,怎么能叫他爱这个国家呢?本来一个国家,跟合伙开店一样,人人都是主人,要是有几个人把这座店把持了,不承认大家是主人,大家还有什么心思爱护这座店啦?想叫大家都有权,就要取消少数人的特别权力,保障人民自由,实行民主……”
  民主与自由的道理,赵树理在60多年前借小说人物之口,已经说得分外明白。
  赵树理的每一篇作品中几乎都会出现一个人品高尚、经验丰富、思考问题周到、熟悉农村状况、认真负责、坚持实地调查研究的党干部形象,比如《李家庄的变迁》中的小常、《李有才板话》中的老杨同志。农民们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努力生产自救,给予了共产党巨大的支持,直至夺取全国胜利。在努力建设农村的过程中,他们自身的形象也变得空前的乐观、自信、努力、进取,这一点在赵树理的小说中有着最生动的体现。可惜,这样的干部现在已很难找到,农民们由于身处经济困境,其心理也陷入低落、绝望甚至仇恨的状况中,引发许多严峻的社会问题。
  
  重视农业的主张
  
  现在,中国的城乡收入差距达到建国以来的最大值,农业、农村和农民陷入苦境。这已经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曾说,三农问题,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在这样的语境中,重读赵树理就不仅仅是享受汉语之瑰宝的问题了。
  农村问题对中国太重要了,赵树理的毕生实践使得他对这一点非常清楚。他主张中国应依靠农业,重视农民,并相信这是中国的立国之本,强盛的唯一途径。他不仅在小说中不自觉地透露出大量此类信息,他本人毕生的实践更是牢牢证明了这一点。可惜,他没有机会详细地阐述这些想法就含冤死去。
  如何解决现在的中国农村问题?赵树理已经提出这一关乎国民命运的问题在先,等待着我们作出自己的回答。正如俄国著名作家阿斯塔菲耶夫说,欲壑难填的人应弯腰面向土地,从泥土里找寻简单的生存,“否则所有的人将死于饥饿,我希望有人生活在土地上并以土地为生:没有任何工作比农民的劳动更艰苦、更高尚、更必要和有益的了”。 他说出了赵树理创作的全部和唯一的主旨:回归土地,复兴农村。明白了这一点,今天,在赵树理诞辰100周年之际重读他的作品,你就会更理解赵树理的深刻意义。

相关热词搜索:信史 堪称 小说 小说堪称信史 堪称神作的玄幻小说 小说堪称信史 txt下载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