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经济期刊_河源:生态经济崛起

发布时间:2020-03-17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站在现实土壤上观察河源竞争力,不仅有助于把握河源未来的走势,而且对正在探索经济增长新路径的崛起广东乃至全国,都有重要参照意义。   若以传统思维看河源,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穷乡僻壤,GDP长期居广东末席,2006年攀升两位,仍居后三位。在过去的30年,河源因地处交通不便的粤北山区而欠缺经济动能,只能仰望珠三角制造业兴旺发达。被动之势朝夕难改。
  2008年,经济危机和金融风暴冲击了珠三角“世界工厂”,风暴稍缓后,广东省潜在和未来的经济格局已悄悄发生改变,在浪涛平复的沙滩上,河源长期掩抑的光亮开始变得夺目。
  辩证地看,河源的落后有客观和主观两方面因素。为保护战略水源地万绿湖,河源引进工业备受掣肘;长期工业发展落后,却在无形中保住了绿水青山;而绿水青山,正在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珍贵资源。当大量“三来一补”加工业工厂无孔不入地侵占了珠三角的农田,而珠三角后方的河源凭借广阔的土地、森林、河流等自然资源,辅以主政者“反梯度”的发展理念,走上前景光明‘的生态经济崛起之路。
  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09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河源的“综合增长竞争力”与清远和鄂尔多斯并列全国第一位。由此看来,工业落后未必全是坏事,后发者要善于把握优势,珠三角工业发展史正在印证古老的道家思想,历史发展的逻辑就是这么奇妙。正如河源市委书记陈建华所言,用反向思维看河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站在现实土壤上比照河源竞争力,分析那些把村姑变成丽人的秘方,不仅有助于把握河源未来的走势,而且对科学发展观指引下,正在探索经济增长新路径的广东乃至全国,都有重要参考意义。
  
  反梯度,“三来一补”适可而止
  
  在区域经济梯度的地图上,河源是欠发达地区,在产业转移大潮中应成为珠三角产业转移的理想目的地。但实际情况出人意料。
  “双转移”实施不久,广东省的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建起数十个产业转移园,希望从珠三角产业转移中受惠。经济危机又推波助澜,珠三角核心地带的大批加工制造企业寻觅新址迁转。令人意外的是,紧邻珠三角的河源产业转移园的决策者们却认为引进“三来一补”企业要适可而止,与此同时,有数百家工厂落户相邻的湘南赣南地区。同期,河源还清理小钢铁、小水泥,把高耗能、高污染、低产出的工厂治理。河源贯彻这些措施的力度,甚至比珠三角核心地区还坚决。结果是,河源经济总量反而连续几年保持较高的增长,2009年工业产值和外贸出口总额在山区五市中分别又进了一位,排名第三和第一。
  这种高增长显然不是由“三来一补”企业所带动的,主要增长点来自于发展包括新能源、新材料、新家电、新医药的“四新”产业。
  2009年3月,世界电子信息龙头企业中兴通讯与河源签约,建设面向华东和海外的研发、生产基地。7月,北京汉能控股集团正式落户河源,生产新一代薄膜太阳能电池。12月,西可通讯二期工程正式投产,海川国际新材料生产研发基地落成。
  世界四大模架制造商之一的龙记集团、香港合和实业集团、台湾玻璃工业集团等行业龙头企业陆续进入河源。龙头企业产生的产业集聚效应已崭露头角。龙记集团先后五次增资扩产,带动8家模具企业落户。25家手机企业200g年实现产值47.6亿元,2009年可望生产手机整机1500万部,已初步实现产业集聚,被评为广东省手机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
  在10亿元产业转移竞争性扶持资金帮助下,中山?河源产业转移园高标准进行园区建设和招商引资,2008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00亿元,2009年可达130亿元,占全省32个转移园总产值近1/3。在全省转移园中,中山-河源产业转移园创造了多个第一:第一个按“工业新城”理念进行规划建设;开发建设速度全省第一;主导产业集聚度第一;第一个建成污水处理厂;第一个设立国家级产品质量检验中心(国家通讯终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第一个搭建科技企业孵化器。目前,产业转移园和高新区已合二为一,成为河源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河源在双转移中遇冷,乍一看似乎令人悲观,不料却成为全省效益最好的产业转移园,这个结果超出所有人的想象。
  陈建华道破了玄机,他对本刊记者表示,第一轮双转移来了很多“三来一补”企业。但随后发现。河源的土地、环境资源有限。“三来一补”企业税收不多,却对环境资源占用多多,这笔账不划算。
  如果放低身段,低端加工制造业一拥而上,河源很可能变成另一番景象。人们逐步意识到,“三来一补”企业越多,一个地区就越落后。要命的是,这种落后在很大程度上不可逆转。
  因此,河源在新一轮产业转移中对占地过大、用工过多、能耗过高、污染过大、效益过低的“五过”企业加以限制。而且反其道而行,发展“四新”产业。这就是产业“反梯度发展”方略。
  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GDP,真正重要的是质量,而非数量。在河源看来,“脱离GDP本位窠臼,用战略竞争来主导地区竞争,这才是以弱胜强、脱颖而出的关键。”
  “几十家‘三来一补’企业比不上一家高新技术企业的效益。”河源的账算得明白:一家龙记模具企业产生的效益,抵得上1000家“三来一补”企业产生的效益。中兴通讯首期投资100亿,首期投产后,就将使河源的工业产值在现在的基础上翻一番,达千亿以上。2009年10月28日汉能动工建设,首期投资280亿,这里将成为全国最大的二代太阳能电池生产研发基地。在河源,发展低碳经济不是说说而已,而是已经在做。
  河源的反梯度发展战略还体现在超前的基础设施和工业物流建设上。这两年,有5条高速公路动工,总投资3130多亿元。2009年7月,东江物流城已动工建设,总投资100亿元。
  经济学家认为,反梯度产业发展是一种非连续性的产业跨越,实质上是工业革命。河源引进的几个大企业确在此列。汉能太阳能电池薄膜属于新能源工业革命范畴,中兴通讯属于新电子技术工业革命范畴。
  在湖南师范大学商学院院长刘茂松看来,在知识经济时代,欠发达地区走以大量消耗不可再生资源的传统工业路子是不行的,必须以知识资本为主导,进行产业创新,实现产业的反梯度跨越,以追赶发达地区。河源探索的正是这样一条道路。
  
  反周期,一个周期赚两轮
  
  经济发展有周期,有高潮和低谷,经济危机实际上难以避免。这已得到世界经济学家公认。在2008年爆发的经济危机中。河源由于地处珠三角外围,自身产业与世界垂直分工体系关联不深而免遭大幅波动,但小的冲击在所难免。如何在周期性经济波动中获得地区经济获益最大化?考察珠三角一些城市的发展历程后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珠三角许多发达地区如顺德、中山、东莞等县市,之所以经济运行良好,原因就是自觉 和不自觉地进行反周期操作。
  所谓反周期操作,即在经济最热潮时,资产价格高企,此时要头脑清醒,不接最后一棒发展房地产。而是储备项目。进行前期报批、备案、专家评审,手续完毕后,由于大部分资金在实体经济中流动。大项目一般无法上马。等到经济下滑时,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开始干预经济。自上世纪30年代美国大萧条以来,凯恩斯的政府干预经济理论被视为挽救经济低迷的法宝。环视世界各国,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不外两个扩张,-一个是财政扩张,一个是金融扩张。这两个扩张首先会向基础设施项目倾斜,其次是环保项目,第三是民生项目。全世界无一例外。陈建华认为,经济在高位运行时,应当重点储备这三类项目,把该做的功课做完。等经济下滑时,借助财政和金融扩张注入的流动性,先前储备的项目得以上马。
  等经济跌到谷底,众多项目正在动工或接近完成,此时不再做新的项目,而是抓房地产、抓土地储备、抓工业园区扩容。这时土地廉价,资产价格便宜,正是储备地产的良机。等经济回暖,房子也盖好了。此时开始卖房子、卖地。发展优势产业,又形成一个经济热潮。等到最热潮来临时,再开始储备项目。
  “别人一个周期发展一轮,我们一个周期发展两轮。发展两轮就有个乘数效应,相当于在股市里趁熊市赚了一把,牛市来时本钱多了一倍,可以赚更多。”河源在经济运行中实施反周期操作。外贸回暖说明目前经济形势已经到达谷底,2010年底或2011年初经济会持续回升。基于这个判断,河源今明两年要动工的重大项目,包括基础设施在内总投资超过1000亿元。着手部署扩大土地储备,扩建工业园区。发展房地产。2009年上半年动工了4个房地产项目,下半年动工6个。“清远房地产项目那么多,相比之下,房地产是河源的弱项。要趁经济谷底时狠抓。”陈建华表示,反周期操作可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此外,在已经上马的项目中,交通体系建设和能源系统改造是发展经济的基础和配套。还有污水处理厂等环保项目和医院、学校等民生项目,均以3年为期。陈建华表示,河源计划构建覆盖全市每个角落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3年后,河源GDP可能仍是全省后三名,但卫生建设可能排名靠前。他对教育信心更足,3年内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反传统思维,后发是最大优势
  
  传统的思维是先发展后治理,传统的发展路径是资源和环境代价过大。为什么中兴通讯、汉能等高新技术企业,不去产业配套相对完善的珠三角,却落户工业基础薄弱的河源?对这个问题的解答,体现了后发的河源有诸多的优势。
  河源拥有广阔土地,企业在珠三角要一平方公里,在河源可以要到三四平方公里土地,为未来发展预留空间。河源有优良的生态环境,可以满足有些高新技术企业对空气和水的苛刻要求。河源一度电比珠三角便宜l角钱,对用电大户来说,每月可节省几百万元电费,相当于净增几百万元纯利润。河源劳动力价格低廉,技工学校和劳动技术学院培养的大量学生为企业提供较高素质的劳动力。在营商环境上,河源政府对企业提供一站式全程服务,海关可一关三检,企业家在珠三角见个镇长都不容易,但在河源,市长都可能坐下来跟企业家谈半天。
  河源五大优势是区位优势、生态优势、资源优势、人文优势、后发优势。这些优势多是由原来的劣势转化而来。转化的契机,就是2008年底通过的《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
  《纲要》提出两个目标:提升珠三角,带动环珠三角。在陈建华看来,这意味着,河源发展与珠三角息息相关。为此,河源确立了“一保三连”的方针。一保即保持河源的五大优势,“河源的水质好,森林茂密,土地广阔。资源丰富,这是河源的老本”。中兴通讯到河源是看中了纯净的空气和水,汉能落户河源,是因为河源丰富的石英矿藏是太阳能薄膜的理想原材料。
  但广东还有其他生态环境优越的地方,高新企业为何不去,是因为河源有更好的区位优势。“三连”将加强河源的区位优势。
  第一连是惠河城际轻轨,珠三角城际轻轨从惠河延伸至河源。届时河源到深圳和广州只需50分钟,这让河源的区位优势获得历史性提升。
  第二连是高速公路,广河、河紫、广赣、粤湘、昆汕5条高速公路正在规划建设,河源未来的高速公路通车里程会达到560公里。相当于珠三角平均水平。届时,河源一半以上的乡镇可以通上高速公路。
  第三连是万绿湖直饮水项目。通过把万绿湖水供给广、深、莞,河源的“绿水青山”可直接换成“金山银山”。河源一位官员表示,直饮水项目运作成功后,每年将给河源带来不少于数十亿元的收入,仅此一项,河源财政收入立马翻一番。
  未来杭州到深圳时速250公里快速铁路也将经过河源,加上轻轨、国铁、高速公路,日益快捷的交通让河源坚定了“依托珠三角,服务珠三角、融入珠三角”的信心。5年后有望使全市各县区融入“珠三角两小时生活圈。”在河源的计划中,旅游业和农业都将成为河源的支柱产业。依托客家、恐龙、万绿湖、温泉等资源打造的生态旅游业将以珠三角为主要客源地。珠三角也为河源生态农业提供了广阔市场。城轨通车后,河源甚至可能成为珠三角人理想的首选居住地。
  后发优势近来颇受国内学者看重,后发者产业起点高,这个特点在河源新引进的两个企业身上都有体现。中兴通讯一上马就是国内高端的3G标准。汉能太阳能产品也比单晶硅多晶硅先进得多。
  在河源看来,有些后发优势还未显露。最新的河源国土规划图上显示,整体国土有70%是森林,10%是基本农田,5%是水体河流。这85%人类不干预。剩下的15%中,4%是道路,5%是第二、第三产业用地。6%是居住用地,这1000平方公里将容纳500万人居住。
  按国际通行的标准衡量,一个地区如果国土的开发强度超过60%就属于不可持续。珠三角部分城市已超过60%。从某种意义上说,已经属于不可持续发展地区。陈建华认为:“河源未来就算发展到高水平的现代化,开发强度也只有15%。再过50年,河源的生态还是这样好。我们的国土规划起点高,会让其它地区羡慕。”
  
  用系统管理理论进行地方治理
  
  “竞争战略之父”麦克尔?波特指出,政府在产业竞争“钻石”体系的每一个因素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政府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发展基础设施等企业无法行动的领域。河源着力改造能源、交通体系等措施。体现了政府对经济运行外部环境的铺设。在施政理念中把社会、经济、文化、生态四大建设,分拆为规划、能源、交通等12个体系。首先给每个体系均设立合理的目标,要求3-5年内完成。然后是分析,用管理理论中的SWOT分析来呈现现实中存在的问题、难点、对策。
  以能源体系为例。河源目前以水电为主,本地供电不足,连年20%以上的经济增速,落后的能源体系已经在拖河源经济的后腿。新丰江水力发电量当年曾占全省一半,但现在河源用电最高达到80万千瓦,32万千瓦的水力发电已远不够使用。河源开始推进电厂和输变电站工程建设,希望通过3年,河源电力建设达到全省中等偏上水平。
  具体分为4个目标:第一,修建大电厂。改造水电站,修建12个梯级电厂 3年内拥有400万千瓦的发电能力。第二,“1?8?28”工程,建1座50万千瓦的变电站,8座20万伏,28座11万伏,37座变电站星罗棋布,满足城乡供电需要。第三,农村电网改造。第四,工业园区内双回路确保供电。
  河源把这4个目标作为能源体系建设的目标,每年要完成既定任务,“凡符合目标方向的就支持,不符合的目标以后再做。”陈建华对本刊记者表示,实践证明,进度比目标设定的时间要快。“原来抓工作是东一榔头西一榔头,目标不明确。现在有了目标管理,就一心一意争取快点干完,因为心无旁骛。”他认为,一个高效的组织只须做好两件事,第一明确目标。这个目标必须是切实可行,稍加努力可以完成的。第二,营造氛围。要有一个干事创业的环境。一年下来,开会算账盘点,分管领导和部门要汇报进度,进行绩效评估,问责到人。
  只要目标定得合适,资金来源有保证,措施得当,分管领导和部门就干得很带劲,容易出阶段性成果。“过3个月或半年,一个项目落成了,分管领导和部门在每个阶段都会有成就感,这种成就感会转化为助推剂。对分管领导和部门来说,只要规定了目标、内容、措施,就成为流水线上的作业者,就好办得多。”陈建华认为,系统管理理论特别适合中国市县这两级的地方治理。“实践系统管理理论,不管分管领导的教育背景如何,每位领导的管理水平都比较接近,因为他只专注一件事。应该说,非常管用,而且大家都容易接受。”
  广东省社科院院长梁桂全到河源调研后表示,至少在广东还没有一个地方运用系统管理理论进行地方治理,这是一个成功实践和有益探索。

相关热词搜索:河源 崛起 生态 河源:生态经济崛起 河源生态板 河源生态木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