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美学基本问题 [音乐美学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发布时间:2020-03-18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摘要】高师音乐专业的音乐美学课以其理论性较强的特点,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音乐美学理论与音乐教育实践相结合。本文试从导课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等几个方面,阐述在音乐美学课程教学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教学模式;导课;创新;音乐美学
  【中图分类号】G65 【文献标识码】A
  
  艺术教育是美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特别对于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来说,音乐教育起着非同寻常的作用。目前在全国高师院校纷纷开设音乐欣赏、音乐美学等课程,通过课堂主渠道,引领广大学生走进音乐艺术的殿堂,拓展他们的视野,引发他们的思考,激发他们的潜质,从而在多方面使他们受到启迪。作为从美学和艺术哲学的高度对音乐艺术进行基本规律的研究的一门学科,音乐美学在历史上已有了相当丰富的研究成果,已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上揭示了音乐美学的本质属性和其运行的基本规律。音乐美学课可以使音乐专业的学生对自己所从事的艺术专业从宏观上加以把握,并在实际工作中应用所学的美学原理,指导音乐教育、音乐创作和音乐欣赏等艺术实践活动。所以,针对音乐美学课的以上性质和任务,教师在高师四年制音乐本科的教学中,应注意如下的几个问题。
  一、课程的形象包装――导课
  音乐专业的学生往往不重视理论课的学习,尤其是“音乐美学”这门从美学和艺术哲学的角度对音乐艺术进行抽象分析的课程。由于所从事专业的缘故,他们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弱,而具体的形象思维能力较强。如果在授课的开始阶段没有用形象的、具有感染力的语言引起学生的注意,学生就很难随着教师的思路聆听下去。那怎样才能在教学中激发起学生的积极情绪,使他们充满兴趣、引起认知求解的欲望呢?我们可以从商业界的包装艺术中获得一点启示:适度的包装,能提高产品档次,吸引人的目光,激起消费者的购买欲。音乐美学课程如果也能进行形象的包装,就能有效地搭建起美学与音乐艺术的桥梁,增加课程的趣味性,引起学生认知求解的欲望。
  课程的形象包装,主要是体现在每一章节或每堂课授课的起始,即导课阶段。俗话说:“好不如妙,妙不如迷。”一部小说,一出戏,一场电影,能否吸引观众并使之痴迷,关键在于开头是否有趣味性。同样,教学的导课阶段也应当贯彻趣味性原则,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精心设计出新奇别致、引人入胜的开头来,使学生轻松愉快兴致勃勃地学习,不觉得接受理论知识很乏味或者是一个负担。如讲述“音乐表演”这一章,可以从聆听交响乐(放音带、MP3等)开始,也可以从观赏交响乐团的演出(录像、视频、读电脑光盘等)开始,在图、声、乐的作用下构造一个艺术美的情境,让学生通过感性体验而激发审美情感,并在审美的过程中因教师的适当点拨而顿悟出音乐表演的一般规律。在讲授音乐创作的美学原则时,笔者还尝试以讲故事的形式引入议论。故事的内容是这样的:有这样两位过路的陌生人,同时见到了正在田间锄地的农夫,其中一人视而不见,或见到只是一个“自然人”最原始的劳作方式而已;而另一个人的心却怦然而动,他通过艰辛锄地的农夫想到了贫瘠的土地上为儿女们操劳了一辈子自己可怜、可敬的父亲,进而想到了用自己滴滴汗水养育代代子孙的家乡的父老乡亲们,他似呼听到了农夫有节奏的呼吸声和心跳声,似乎察觉到了农夫的心酸、农夫的艰难、农夫的呼喊……于是他有了创作的冲动,得到了创作的灵感。讲完了故事,我才话锋一转,点出了这个故事的本意:音乐艺术活动和人类所从事的其它活动一样,都是人的主体行为,并无不受人的心理活动的支配,也就是说音乐艺术的美还在于音乐的情感性,它是人情感的产物,也就是人的情感,即人的感觉、知觉、记忆、感情、思维、技能、气质、性格等人的情感因素通过音乐而形成的外化。
  当然,一堂课能否上得成功,决不光光是导课的问题,最重要的终归是教师讲的内容要有价值,并且能以清晰的条理、简练生动的语言表述出来。但在这个基础上,如果再有个好的包装,就能使整堂课充满生机和活力。
  二、以教师为导,学生为本,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以及知识向智能的转化,往往需借助于情感媒介来实现。情感可促使学生领悟真谛,陶冶情操,并在此基础上展开联想和想象从而达到思维活动的飞跃。因此,教师必须放弃传统的教学主体形象,不单是知识的传播者,而更应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合作者,学生发表各种见解的倾听者,又是新知识,新技能的共同学习者和探索者,只有这样,学生对老师才会产生信赖和亲切感,从而自愿协助配合老师教学,形成一个活泼、愉快的教学氛围。
  首先,尊重教师教学的辅助性和引导性。在知识传授上,不是“授之以鱼”而是“授之以渔”,教给学生运用知识的办法,不是单纯地“灌”死知识,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在《西方素质教育精华》(叶运生编著)中指出,“对人的创造力来说,有两件东西比死记硬背更重要:一个是他要知道到哪里去寻找比他能够记忆的多得多的知识;再一个是综合使用这些知识进行新的创造的能力。”我们都应做到这些,才能显示出知识的魅力来。在音乐美学课教学中,不要“孤军奋战”式,要“协同作战”式,引导学生把美学理论同音乐艺术结合起来。如:音乐形式与音乐内容的关系;音乐创作、音乐表演、音乐欣赏的美学原则等专题的调查研究。要有针对性地对某一专业问题进行思考,理解运用,用实践来消化知识,达到学以致用,使学生都尝到运用创新思维,综合使用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的甜头。
  其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认知性,“以学生为本”,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笔者在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展示具体的音乐作品去发现艺术美,以实际论证代替理论推理。例如,在讲解民族管弦乐曲――《瑶族舞曲》时,先给学生介绍瑶族人民的生活环境、历史背景以及节日欢庆等文化活动;然后,把《瑶族舞曲》分为三大段,每一段又分为若干小段来讲解。像第一段当中,瑶族妇女婀娜多姿、悠静委婉的形象和瑶族小伙子粗犷热烈、质朴豪放的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音乐中体现了瑶族青年互诉爱慕之情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在总结整首歌曲时,通过从不同侧面描绘的、通过不同手段去表现的音乐形象,让学生能够真实的感受瑶族人民的风俗人情。最后让学生总结:为什么能够感受到《瑶族舞曲》中青年男女形象变化丰富、对比鲜明呢?就是我们通过优秀的音乐作品运用不同的表现手段让欣赏者感受到作品中所塑造出来的艺术形象的美感。学生通过课件能够欣赏到类似众多经典的音乐作品,从中可直接感悟艺术的内涵而达到认识上的飞跃,这是对音乐欣赏再创造的一个实践过程。
  由于音乐美学课特点的限定,要求它必须有相当多的理论方面的含量。针对高师四年制本科音乐专业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培养目标,一定要本着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教学原则,采用主动灵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开放性的、社会性的、实践性的学习氛围中,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去完成认识的新飞跃,向音乐艺术的广度和深度进军。
  
  参考文献
  [1]段晋中.音乐美学在高校的教学方法及管理之洞见[J],北方音乐,2006年7月
  [2]马婷婷.从音乐美学的角度谈音乐作品的存在方式[J],艺术研究,2006年2月
  [3]何乾三.西方哲学家、文学家、音乐家论音乐[M],人民音乐出版社,1983年版
  (责任编辑:李盼盼)
  (收稿日期:2011-8-19)

相关热词搜索:几个问题 美学 中应注意 音乐美学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美学的基本问题 音乐美学基本问题试卷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