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百多年前,他研制了六味地黄丸】六味地黄丸多少钱一盒

发布时间:2020-03-19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千百年来,六味地黄丸已经成为中国百姓心中最信赖的补肾佳品。而创立这个方子的人,就是我们这个故事的主人公――钱乙。      古代医生一般都不愿意给小孩子治病,因为小孩子表述不清,且又脏腑嫩弱,稍有不慎便会贻误病情,造成死亡。以至于古代小孩的成活率很低,就连皇室也不例外。
  北宋神宗时,宋神宗的姊妹长公主府上发生件大事,长公主的小女儿快要不行了(泻痢将殆)。宋神宗派许多御医来,效果都不好,长公主府上乱作一团。宋神宗为什么这样重视呢?得从北宋王朝的生育状况说起。他们生的多,存活的少。像宋神宗的儿子十四个死了六个,女儿十个死了七个。就在御医们束手无策之时,有人提议,请民间著名的儿科医生来救治,这个人就是钱乙。他是六味地黄丸的创立者,中医儿科的创立人,约生于天圣四年。那么钱乙为什么要当一位儿科医生?他又有着怎样特殊的身世?
  
  父亲是李一式的人物
  
  北宋仁宗年间。山东郓州(现在的山东东平县)的一个村落里。一个男子正在收拾包裹。他的对面,一个三岁的小男孩,正坐在板凳上睁大眼睛看着他。这个小男孩,就是钱乙。他的父亲钱颢一边收拾行囊,一边和钱乙嘟囔:“对不起了,儿子,你妈死得早,以后就靠你自己了。”他将几文钱放在钱乙身边,拍拍小钱乙的脑袋,然后拿起酒壶,喝了口酒,背上行囊,扬长而去。
  这位钱颢非常不靠谱,没把孩子托付给任何人就走了。“父颢,善针医,然嗜酒喜游,一旦匿姓名,东游海上,不复返。”他喜欢喝酒,喜欢游走,东游寻仙了。这次钱乙再也没等到他回来,直到钱乙饿晕,人们才知道出事了,于是通知了他的姑姑。姑姑这才知道哥哥做的荒唐事。钱乙的姑父姓吕,是位乡村医生,两人一商量,干脆把钱乙收为养子。
  钱乙就这样在姑姑家度过了童年。少年时,姑父安排他去私塾读书,空闲时也会带他出诊。出诊时钱乙每看到患者是小孩时,他的表情就很痛苦,好像看不得小孩受苦,感同身受似的。吕医生很奇怪,难道他能记住三岁前的事吗?等到钱乙稍大一点,吕医生翻出一本专门治疗小孩疾病的医书――《颅囟经》(已失传),交给钱乙,让他好好研读。从此,钱乙刻苦读书,立下了治小儿病的志向。
  到钱乙二十几岁时候,他已经是一位小有名气的儿科医生了。不久姑姑、姑父相继离世,姑父临终前把钱乙小时候父亲出走寻仙的事情告诉了他。钱乙突然感觉脑子全乱了,他放声大哭。厚葬完姑父,钱乙把家里的事情全部安排好之后,就背起行囊向东寻找父亲。他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在一个海岛上找到了艰难度日的钱颢。回家的路不好走,走了几年才到。回到家乡后,所有的人都愣了,赞叹道这才是真正的孝顺。从此,钱乙精心照顾父亲,也开始了有规律的行医生涯。
  
  做了太医院领导很不开心
  
  长公主的小女儿病了,有人推荐了钱乙,于是钱乙就被糊里糊涂地带到了驸马府。这时他刚刚喝过酒仍然还在醉中,进了内室看到病危中的小孩,他的神情才开始凝重起来,酒也醒了大半。他认真地对患儿进行了诊断,然后长长地出了口气,起身退了出来。驸马是武将出身,一闻钱乙有酒味,有点不高兴,觉得他胆子太大了。钱乙还不知趣,说这病不重,明天会出疹子,出过就好了。驸马听了更恼火了:“你给我闭嘴!俺闺女患的是泻痢,和出疹子有什么关系!你实在是个庸医!”然后一巴掌把桌子角给拍掉了一个:“来人,把这个乡下土郎中给我轰出去!”钱乙听了,一言不发,转身就走。走了以后驸马还不依不饶:怎么这么大的酒气,把空气清新剂给我拿来!下人赶快端两筐菠萝皮跑了上来。
  钱乙走了别人也没有办法,不想第二天长公主的女儿果然是出了一身疹子,精神倒足了。驸马服气了,再去请钱乙。钱乙开了药以后,孩子很快就好了。长公主很感谢他,帮钱乙弄了一个翰林医学的职位。
  但是,事情远远没有结束,这不,没过多久,宋神宗的九儿子仪国公病了(听这个名头很大,感觉像个老头,实际上还是个流鼻涕的小孩子呢),患的是瘛?,也就是老百姓常说的“抽风”。全太医院的人都傻了,怎么治疗都没有效果。最后,长公主推荐了钱乙。
  钱乙马上又被召进了宫。钱乙诊完病后,告诉侍者:“以温补脾肾立法,方用黄土汤。”这黄土汤是东汉医圣张仲景的方子,记载在《金匮要略》中,主要是治疗由于中焦脾气虚寒所导致的便血的病症,这怎么看都跟眼前这个瘛?没有关系啊。这帮太医们打破了脑袋也没想出来这是个什么思路。太医们都用怀疑的眼光看着钱乙,心想,我们就等着看你当众出丑吧,民间土郎中还想到我们皇宫里来治病?
  皇上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如法煎药,给这位仪国公小朋友喝了。结果喝完药后,他的病就好了。
  神宗很高兴,让钱乙留在京城中,做太医院院丞,相当于副院长的位置。赐他紫衣金鱼袋,这是三品以上官员的标识,在北宋一般医生是没有这个资格佩戴的。
  不过短短两年,钱乙一下由一个普通的民间医生变成了太医院里的太医丞。但是很快钱乙就不愿意在太医院继续任职了。为什么呢?他所面对的环境并不乐观。首先钱乙治好了皇子的病,那些御医不会高兴,这不更显示了他们的无能吗?而且钱乙一来就做了他们的领导,他们对钱乙肯定嫉妒反感。还有患者这边呢,这些皇族们自以为是惯了,在他们眼里,你太医就是为我们服务的奴才,所以他们的态度经常很不好,动辄责骂训斥。在钱乙的医案中就出现了几处诸位皇族发火的记录。而钱乙是个耿直之人,有时候很不给这些人面子,所以冲突是难免的。
  
  竟敢和四大王较劲儿
  
  六月中旬,广亲宅四大王的儿子又病了。这位是五太尉,是个国防部长级别。得了病上吐下泻,止不住了。太医们认为是虚寒开了补药,然后用姜汁冲水就给这位五太尉小朋友喝了。药喝下去一天后,坏了事儿了,这位五太尉又添了个症状,开始益加喘吐不定,于是四大王把钱乙给请来了。
  在太医们尴尬的目光中,钱乙诊完脉说:“不能再用热药了,要用凉药,方用石膏汤,熬三份儿,三份同时喝下。”这时恰巧皇上找他瞧病,钱乙先告辞了。
  等钱乙一走,这帮医生围着四大王开始议论纷纷:“我看这么用凉药治疗不妥,大王您想啊,连吐带泻的,这人得多虚啊,不补能行吗?再用凉药,那不要命吗?”没办法,这位四大王还是文化程度低,觉得这帮人讲得太在理了,于是吩咐:“来,你们开药。”于是大家又开了丁香散。
  没多久,钱乙同志又跑了回来,进来一看,吓得眼睛瞪得老大,没搞错吧?我刚才不是讲了用凉药石膏汤了吗?怎么眨眼变成热药丁香散了?钱乙急了:“这个药千万不能服啊,服了三天以后,患儿一定会肚子胀,身上发热,喝水就吐!”“呸!乌鸦嘴!”四大王终于忍耐不住,发火了,“我们用补药,只能使身体强壮,你不要胡说了!”钱乙也没辙了,赌气地说,“那您以后就别再来找我了!”四大王气不打一处来,心想你还挺牛的啊,有什么了不起啊,不找就不找,送客!结果钱乙又很郁闷地走出了四大王府。
  结果同样的一幕又上演了,到了第三天,这位倒霉的五太尉小朋友果然出现了肚子胀、身上发热和喝水就吐的症状。四大王也傻眼了,怎么这个钱乙说得这么准啊?别的太医仍然是束手无策,四大王这回也蔫了,没办法,低头派人去请钱乙。
  钱乙那边正为皇上的事儿忙得头都抬不起来呢,就对来人说:“现在稍微有点忙,忙完回头就过去。”派去的人回来了,四大王一听不高兴了,这个钱乙这是跟我摆谱呢,我说过不再请他,他居然敢给我脸色看?来人,给我多派些人,去把钱乙给我抢来!
  这回场面可就大了,只见十几号人杀气腾腾地从四大王府里出来,直奔太医院。就这样,钱乙跟着这帮人来到了四大王府。到了王府,钱乙再次诊脉,然后对四大王说:“仍然是热证,用白虎汤,一日服用三次。”到了第二、第三天,用白虎汤每天服用两次。第四天,用石膏汤加味服用一次。很快患儿的热就退去了,身体也恢复了健康。
  四大王忍不住问了句:“钱大人,您干脆再给讲讲得了,为什么要这么治啊?”
  钱乙也没客气,正好给各位御医讲解一下:“这个病发生在六月,六月热盛,邪热侵入了孩子的体内,热伤脾胃,所以才会发生严重的吐泻。这个时候要清热,如果用了温热药,则上焦也就热盛了,所以才会发生喘的症状。后来又误用了丁香散,丁香是下焦热药,这样上中下三焦皆热,所以我判断会腹胀,饮水吐逆。至于如何使用白虎汤,仲景先生已经在《伤寒杂病论》中论述过了,大家可以参看一下。”
  “太精辟了!”四大王嘴就张着呢,终于合上了,赞叹这才是真正的高明医生。
  
  六味地黄丸起初是儿科药
  
  钱乙创立了一个方子补肾,今天仍广泛应用。这就是六味地黄丸。它到底治什么呢?什么人可以服?通过一个医案来看。
  一天他刚下班,突然有人敲门求诊,是家住东京汴梁城的王先生,他家的孩子病重。到了一看,钱乙大吃一惊,确实重。小孩睡觉时常常眼睛闭不上,手足抽筋,身上温度不高,有些凉。前边医生认为上吐下泻是小孩常有的病,用了泻法,结果就出现以上症状。钱乙摇头说这是慢惊,小儿惊风的一种,抽搐昏迷为主要症状。他开出了方子栝楼汤。这孩子服完后就出现了转机,开目身温了。随后又出问题了,家长一看孩子两天都没大小便,就找周围的医生来看。医生给开了八正散,不想服完后小孩的身体伤了,再服就数服不利,而身复冷。
  这回王先生觉得坏了,又把钱乙给请来了。钱乙一摸孩子身上冷得厉害,就说,“你怎么这么着急呀,孩子身体弱,哪来的大小便呀?幸好他底子好,现在得补脾胃。”于是钱乙就开了益黄散。一上午服四服,中午时,孩子就能饮食了。但是奇怪的是,这孩子本来会说话的,但此时,能出声就不说话。
  钱乙观察仔细,这小孩不能发声,是肾气不能上承阳气,是肾虚。最后他开出来一个方子,就叫地黄丸。这个方子不是钱乙自己创的,是张仲景收录的,叫金匮肾气丸(原来有八味药)。钱乙觉得小儿是纯阳之体,不需要再补阳了,所以就把这金匮肾气丸中的桂枝和附子给去掉了,结果就剩下了六味药,它们分别是:熟地、山药、山萸肉、茯苓、丹皮、泽泻。他把这个方子命名为肾气丸,也就是现在的六味地黄丸。
  六味地黄丸是靠疗效说话的方子。宋之后的金元时期就给大人用了。经过不断试用,发现主治范围越来越广,成了滋阴固肾第一方。
  
  不适合体制内工作
  
  总的说来,钱乙在太医院的表现是非常好的,用他自己的话说是“供奉禁掖,累有薄效”,一般中医都比较谦虚,如果自己说有“薄效”的,那肯定就是已经做出一番成绩了。但是,就在钱乙名利双收、前途无可限量的情况下,他却做出了一个令大家都非常不解的决定:退出太医院,回到民间。
  钱乙的辞职理由是自己病了。钱乙并没有随便找借口,他的确病了,患的是风湿。估计是钱乙写的辞呈太真诚了,皇帝也动了恻隐之心,于是很不情愿地同意了。钱乙终于自由了,从此他开始了简单、忙碌的诊病生活。
  时光飞逝,转眼宋神宗驾崩,十岁的哲宗继位。大臣们担心,小儿病治疗不高,如果再出事,就是宋朝的皇帝出事,怎么办?大臣们想只有钱乙出面来解决,召回才能保证安全。于是又将钱乙宣进宫,到太医院任职。钱乙以大局为重,这次留在太医院时间长,等到皇帝长大了,才真正告老还乡。皇上知道再也无法留住钱乙的心了,万般无奈之下,同意了他的辞呈。
  钱乙得以再次回到故乡。周边的患儿家属会抱着孩子,从各地汇集到钱乙家里,每天院子里都排满了患者。钱乙会认真诊断,然后为他们开方抓药,患者家属们谢过钱乙,满怀感激之情离去。他的医术也更加炉火纯青了。
  后来有一个叫阎季忠的,他把钱乙的方子收集起来,写成《小儿药证直诀》,这是今天能见到的钱乙的唯一一部书,后人视之为儿科的经典著作,把钱乙尊称为“儿科之圣”,“幼科之鼻祖”。
  在这样平静而简单的日子里,钱乙慢慢老去。政和三年(公元1113年),八十二岁钱乙走完了自己人生的旅程。
  (来源:吉林文史出版社《神医这样看病》)

相关热词搜索:研制 地黄丸 九百多年前 他研制了六味地黄丸 九百多年前范仲淹提出 岳阳楼记对比阅读及答案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