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限娱令”】限娱令

发布时间:2020-03-19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乾隆一朝,禁了大约三百出戏,禁戏的严厉程度,为有清一代之冠。清廷对民间戏曲的禁毁,也不仅发生在乾隆朝。同治年间,江苏巡抚丁日昌也主持过一场雷厉风行的禁戏行动,查缴“淫词唱本”数百种。
  在电影、电视、卡拉OK等现代娱乐方式被发明出来之前的古代社会,受众最大、影响最广的娱乐节目大概要算戏曲。
  
  戏迷皇帝既禁戏又限戏
  清代的戏曲业非常发达,这里有两个观察指标:其一,随着戏曲娱乐业的兴盛,从业人员的增长,在优伶云集的城市,通常都建立了地方戏曲界的“自治组织”――“梨园公会”。其二,戏曲在清代社会的受欢迎程度也是空前的,当时的阔绰人家、达官贵人办个喜庆、宴请个贵客什么的,如果没有叫来戏班子演戏助兴,简直就显不出排场。就连乾隆皇帝也是出了名的戏迷,他曾指令大臣编写“节戏”与“宫廷大戏”,创立宫廷演戏的“月令承应”与“庆典承应”制度。
  但就是这么一个热爱戏曲的皇帝,又非常热衷于禁戏、限戏。乾隆四十年(1775年),皇帝钦点戏文《喜逢春传奇》有“不法字句”,谕令地方官“查明所有纸本及板片,概行呈缴”,拉开了乾隆朝严厉禁毁戏曲运动的序幕。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十一月十一日,皇帝又在上谕说,“因思演戏曲本内,亦未必无违碍之处,如明季国初之事,有关涉本朝字句,自当一体饬查。”十一月二十八日,乾隆再次下发“禁戏令”,要求各省督抚:“再查昆腔之外,有石牌腔、秦腔、弋阳腔、楚腔等项,江、广、闽、浙、四川、云贵等省皆所盛行,请敕各督抚查办。”
  乾隆一朝,禁了大约三百出戏,禁戏的严厉程度,为有清一代之冠。清廷对民间戏曲的禁毁,也不仅发生在乾隆朝。同治年间,江苏巡抚丁日昌也主持过一场雷厉风行的禁戏行动,查缴“淫词唱本”数百种,当时流行于江南地区的折子戏片断、民间小戏、时曲唱本,如滩簧、花鼓、弹词、五更调、鲜花调、码头调、河船调等,都有戏目、曲目被列为必须禁毁的“淫词唱本”。
  
  西厢牡丹亭都在禁演之列
  有意思的是,几部戏曲史上著名的爱情戏目,如洪?的《长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王实甫的《西厢记》、汤显祖的《牡丹亭》,都在禁戏之列。因为在官府看来,“《西厢记》、《玉簪记》、《红楼梦》等戏,近人每以为才子佳人风流韵事,与淫戏有别,不知调情博趣,是何意态,迹其眉来眼去之状,已足使少年人荡魂失魄,暗动春心,是诲淫之最甚者。”也就是说,当时的官府是以老百姓的“精神保姆”为己任的,他们禁戏其实有着良苦用心:防止愚昧的老百姓被不健康的娱乐节目毒害。
  “禁戏”只是清政府净化、控制戏曲的“组合拳”的一部分。除了将那些“不健康”的戏目禁毁之外,清政府还加强对剧本的修改,如乾隆特别交待地方督抚,对“有应删改”的戏曲,“务为斟酌妥办”,并且“粘签解京呈览”。当过内阁中书的徐时栋还提出了一整套非常有建设性、针对性的戏曲创作指导意见――戏班所表演的戏目,要“以忠孝节义为主”;如果剧情涉及“山海之荒唐,鬼怪之变幻”,则“要以显应果报为之本”;戏文中凡是有“忠臣义士之遇害捐躯者,须结之以受赐恤、成神仙”,凡是有“乱臣贼子之犯上无道者,须结之以被冥诛、正国法”。总而言之,就是要增加道德教化、正面引导的内容。
  
  戏曲在清朝还是“贱业”
  戏曲业在过去一直被当成“贱业”看待,这当然是一种毫无道理的歧视。到了清代,从表面的一些迹象看,似乎戏曲界的社会地位已经大大提高了――不但有了本行业的“自治组织”,连皇帝都成了戏迷,一些出色的伶人甚至获得了相当大的“隐权力”,如清末的“伶界大王”谭鑫培。但实际上,戏曲业的“卑贱”地位并没有根本改观,大清皇帝对他们讨厌的戏目,想禁毁就禁毁;官府对从业的伶人,也视之为权力的附属品。可以这么说吧,在清代,戏曲其实还是被权力随意玩于掌股之上的“贱业”。
  (来源:《南方都市报》)

相关热词搜索:清代 限娱令 清代“限娱令” 限娱令 广电限娱令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