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余年的历史 举足轻重的力量]举足轻重的作用

发布时间:2020-03-19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在印度,共产党已有80多年的历史,而且不止一个,现已是印政坛上举足轻重的力量。没有共产党的外部支持,正在执政的印度中央政府就会倒台。特别是在一些邦,共产党曾经或正在执政。其中时间最长的是西孟加拉邦,从1977年至今,共产党已经连续执政28年了,而且很有可能还会继续执政下去。
  
  印度共产党诞生于上世纪20年代
  印度共产党的建立是在国外和国内先后进行的。
  先是在国外,曾是孟加拉秘密组织的成员的罗易于1920年参加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被任命为共产国际中亚局主要负责人之一。当年10月17日,罗易在苏联乌兹别克加盟共和国首都塔什干创立了侨民共产党,开始在侨民中并向印度国内宣传和介绍马克思主义,阐述印度民族斗争的形势和任务。
  罗易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也有密切联系。1927年,罗易作为共产国际执委会代表到中国指导工作。但他未经许可,把共产国际关于中国革命的“五月指示”泄露给了汪精卫,直接导致了国共分裂。毛泽东曾说:谁促成了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分裂?“到头来还是罗易本人”。斯大林出于党内斗争需要没有马上处分罗易,但到了1930年前后,还是把罗易开除出了共产国际。
  同时,在印度国内,也有少数先进知识分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1921-1922年间,印度的加尔各答、孟买、拉合尔、马德拉斯和康浦尔等地都出现了马克思主义小组。罗易派回国的一些侨民共产党党员也成为这些马克思主义小组的创建人。这些小组积极宣传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创办了很多刊物,如孟加拉语的《人民之声》、英语的《社会主义者》和乌尔都语的《革命》等等。共产主义小组的兴起,遭到英国殖民当局的严厉镇压。
  1925年12月26日,印度的共产党人在康浦尔召开了印度共产主义者第一次全国会议。各地的共产主义小组派代表参加了会议。会上成立了印度共产党,各共产主义小组的负责人都被选进了中央执行委员会。这一天,成为印度共产党诞生的日子,也标志着印度共产主义运动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印度共产党成立之初,并没有加入共产国际,而是继续接受罗易的指导。党把主要精力放在发展工人运动和建立共产党的外围掩护组织即工农党上,取得了很大的发展。1933年12月,全印共产党会议在加尔各答召开,印度共产党宣布加入共产国际。
  印度共产党的党内斗争频繁激烈,主要是围绕关于党的最低纲领和战略策略进行的。英国殖民当局的镇压也非常严厉,党的命运多舛。印度独立后,党时而提出要采取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时而提出采取中国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推翻政权,时而与宣称要建立社会主义类型社会的国大党左翼结成统一战线。不过,印度共产党还是参加了历次的国会选举,其政策也随形势变化而不断进行着调整,成为印度政坛上一支不容忽视的政治力量。
  
  上世纪60年代分裂成印共与印共(马)
  印度共产党内一直就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派别和斗争。到了上世纪60年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生了大论战,中印之间还发生了边界冲突,印度共产党内对印度社会性质的认识也出现了尖锐的矛盾。1964年4月,印度共产党的全国会议出现分裂。当年10月31日至11月7日,以党的总书记南布迪里巴德等为首的一派单独在加尔各答召开了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选举孔达拉亚为总书记,改党的名称为印度共产党(马克思主义)〔简称印共(马)〕。随后,以党的主席丹吉为首的另一派在孟买也召开了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选举丹吉为党的总书记,继续沿用印度共产党的名称。至此,印度共产党一分为二。
  此外,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大论战前后,印度还出现了一些极左的共产党组织,如印度共产党(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等,但这些组织影响都不大。
  印度共产党认为,印度是资本主义国家,是新独立国家中经济发展最先进的,但在农村仍残存着半封建的生产关系。印度政府是民族资产阶级的政府,实行的是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印度现阶段的革命任务就是联合反帝反封建反垄断资本的力量,组成包括工人阶级、广大农民、知识分子和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民族民主阵线,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建立由工人阶级、资产阶级和其他阶级共同领导的民族民主国家,通过非资本主义的和相对和平的道路过渡到社会主义。在对外政策上,印共强调支持国大党奉行的不结盟政策。
  印共(马)认为,印度国家是大资产阶级占主导地位的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联合统治的机器,印度社会是一种占支配地位的垄断资本主义与种姓、教派、部落制度的特殊混合体,反对印度共产党关于印度社会已经是资本主义社会的论断。认为印度面临的革命的性质是反封建、反帝、反垄断资本,争取民主的人民民主革命。革命的道路应是由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下层组成广泛的人民民主战线,在工人阶级的领导下,积极参加议会斗争,力求通过合法途径实现人民民主和社会改革,但也必须准备“应付一切突然事变”。在对外政策上,支持政府奉行的不结盟政策。中印边界冲突发生后,印共(马)的很多党员因为拒绝污蔑中国为“侵略者”而遭到政府迫害,约有1300多名党员干部被逮捕。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之后,印共(马)和印共都进行了反思,认为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不代表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而是有关国家的共产党领导人歪曲和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的真正内涵,强调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印度的具体情况结合起来,党的最终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两党的政策出现了趋同的倾向。
  1964年印度共产党分裂时,印共的力量大于印共(马)。但由于两者不同的政策,印共的威信曾一度下降,印共(马)成为印度最大的左翼力量。印共(马)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全国代表大会,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中央委员会,中央委员会选举产生政治局。设有县级委员会和地方基层组织。印共(马)现有党员约86万,下属群众组织的总人数超过4900万。党的现任总书记是卡拉特。
  印共的最高权力机构也是全国代表大会,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全国委员会,全国委员会选举产生中央书记处和中央执行委员会。现有党员约60万,下属群众组织的总人数约600万。党的现任总书记是巴尔丹。
  
  印共(马)和印共在几个邦执政
  1957年,印度喀拉拉邦出现了第一个共产党执政的邦政权,南布迪里巴德担任邦首席部长。他宣布,他的政府不是要在喀拉拉邦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社会,而是要实现国大党中央政府提出或允诺过但没有彻底实行的改革主张。新政府在宪法允许的范围内推行了比较激进的政策,释放了所有的政治犯,把所有的学校(包括私立的)置于政府的监督之下,特别重要的是,新政府把国家拥有的适于耕种的荒地分给无地的农民耕种,实现了租佃法,使广大佃农得到了较多的实惠。
  然而,南布迪里巴德关于新政府不是要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讲话,并没有消除印度国内、喀拉拉邦内部和国大党对共产党政权的敌视态度,反对派势力不断地挑起各种事端,中央政府没有采取任何稳定措施。由于形势动荡不断升级,1959年7月31日,印度总统以喀拉拉邦法律和秩序遭到破坏、政府失去民心为由,接管了邦政权,实行总统治理。印度第一个合法的邦级的共产党执政的政权就这样夭折了。
  印度的共产党人和其他左翼力量并没有因为失败而气馁。相反,他们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结成以印共(马)为首的左翼阵线,通过合法的斗争,在西孟加拉邦、特里普拉邦和喀拉拉邦都组成过自己的邦政府。而在西孟加拉邦,从1977年开始,左翼阵线已连续执政28年,是印度执政时间最长的地方政府,其现任首席部长巴塔恰吉,是印共(马)中央政治局委员。
  2004年,印共(马)和印共在国会选举中获得了巨大成功。二者及其他左翼力量所获选票之和超过了60张。这个数目虽然还不足以组织政府,但却对欲组成政府的大党联盟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为了阻止信奉印度教至上的印度人民党继续执政,以印共(马)和印共为首的左翼力量决定从外部支持以国大党为首的“团结进步联盟”,其基础是双方达成的《最低共同纲领》,从而为其执政奠定了政治基础,因此,印共(马)和印共在国内影响力大大提升。
  不久前,在印共的安排下,作者参观了印度安德拉邦首府海德拉巴附近一个叫喀萨瓦拉姆的小村子。这个村子有5000人,选民2500人,有约40名印共党员,其中的80%是农民。自上次大选至今,印度农民的生活处于比较困难的境地,农民因负债而自杀的现象时而发生。印共在这个村子的工作就是帮助农民解决劳动生产中遇到的实际困难,通过各种合法渠道反映问题,敦促处理,必要时动员群众开展一定的抗议示威活动。由于印共的存在和积极参与,这个村子的农民有困难找党员,而印共也总能找到克服困难的办法,印共在这个小村子里有着极高的威信。我们的参观,受到了村民敲锣打鼓的热烈欢迎。
  在问及左翼力量缘何能在西孟加拉邦长期执政时,印共(马)和印共的领导人都提到:是因为他们推行了正确的维护广大中下层劳动人民利益的政策,所以赢得了选举的胜利。西孟加拉邦将于2006年5月举行选举,预计左翼力量将再次获胜。而在目前由国大党执政的喀拉拉邦,左翼力量也极有可能夺回政权。
  
  (本文责任编辑:季仰舒)

相关热词搜索:举足轻重 十余 力量 八十余年的历史 举足轻重的力量 八十余年的历史 举足轻重的力量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