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相关者还是对手?】 利益相关者

发布时间:2020-03-19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2006年2月3日,美国国防部在其官方网站上提前公布了新版《四年防务评估报告》(原定于2月6日提交国会),由于这是决定未来数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美国国防政策和军事战略走向的纲领性文件,因而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如何解读《报告》的深层涵义?主要应注意两点:一是不能孤立地就事论事,除了这份文件外,还应联系参考美国近年来相继出台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国防战略报告》、《军事战略报告》;二是不能静止地看待问题,最好对美国冷战后、特别是“9•11”事件以来的战略调整作些动态考察,尤其在“听其言”的同时更应注重“观其行”,看看美方实际行动又是怎么做的。
  
  凸显美军未来战略关注重点
  
  与以往的同类防务报告相比,尽管主持撰写该报告的国防部副部长戈登•英格兰一再声称,它并不是什么战略性的重大转变,而是自2001年开始的美国军事转轨(由冷战时期针对苏联的特定常规威胁转向新时期应对全球各类非对称和非常规威胁)的延续,然而,明眼人不难发现,《报告》中的一些新提法还是折射出了美国未来战略调整的新动向。
  一是对威胁、挑战和战略关注点做出了重新定义。
  《报告》对“威胁”的界定更为广泛,要求美军必须准备应对更加复杂的挑战,除保持在正规作战中的传统优势外,还要努力提高应对非传统威胁和不对称作战的能力。当然,美国所谓的“威胁”,来源和性质已有变化,由昔日传统意义上的大国之间的常规战争转向恐怖主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新兴战略对手三个新领域。根据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的指令,美国今后的国防战略关注点应当体现在如下四个方面:打击恐怖主义网络、保卫美国本土、对付处于“战略十字路口”的新兴军事强国、防止敌对国家或非国家行为体获取并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二是强调了反恐战争的持久性和广泛性。
  《报告》开宗明义地指出:美国是一个“正处于一场长期战争”的国家,鉴于恐怖主义在全球各地活动,美军也应具备在世界范围内行动的能力,而不仅限于某些特定地区。考虑到目前美军在伊拉克战场正陷于困境,《报告》尽管再次重申要同时进行多场战争,但已不再奢望一下子就“迅速击败敌人”并“取得决定性胜利”,而是更多地强调随时应对不对称威胁和非常规战争,甚至将战后维护稳定的行动也提高到了与作战同等重要的位置。
  三是将增强亚太军力作为未来军事发展的重点。
  《报告》指出:考虑到亚太地区的距离遥远、幅员辽阔以及较难在这一地区找到更多“友好的”军事基地等,美军必须具备持久的远程投送能力、超强的核威慑力以及对特定对手和特定区域的远程打击能力,甚至必要时不惜深入敌方腹地执行战斗任务。为此,军队要优先发展无人驾驶战斗机、太空间谍卫星以及隐身战舰,还要加强与盟国军队的协作,并将现有海、空军战力逐步向太平洋地区转移。
  
  暴露将中国作为对手的意图
  
  去年9月21日,美国副国务卿佐利克的一席讲话显现了其对华政策“接触”、“塑造”的柔性一面,称: 今日中国已不同于过去的苏联,中国不寻求意识形态输出,也无意于挑战现存的国际秩序,因此,美国昔日用以对付苏联的做法并不适用于中国,应当将中国定位为国际体系中负责任的“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可是,毋庸置疑,美国对华政策中还有“防范”、“遏制”的另一面,高层决定者们对新兴大国和潜在对手从来都是“两面下注”的,尤其是军方人士对中国的疑虑和戒心更重。
  就此次《四年防务评估报告》而言,起草人在论及“处在战略十字路口”的国家以及“决定21世纪安全环境关键因素”的“重要的和正在兴起的大国”时,特别提到了印度、俄罗斯和中国,还煞费苦心地特意将中国安排在了后边。可是由字里行间的内容看,对三国的定位和关注程度其实大不相同。关于印度,《报告》用词简略,称它是“美国的一个关键的战略伙伴”和“全球性伙伴”。关于俄罗斯,《报告》论述也不多,称它“不可能对美国及其盟友构成冷战时期苏联那样规模和强度的威胁,美方可以在利益共享的基础上与之进行合作”。唯独中国受到了特别的“关注”,《报告》用大量篇幅对中国近年来的国防现代化建设给予了夸大描述和无端猜忌,甚至危言耸听地妄称:“在世界主要新兴国家中,中国最具有同美国进行军事竞争的潜力,如果美国没有反制战略,中国发展的破坏性军事技术在一个时期后很可能抵消美国的传统军事优势”,“中国的军事扩张已经将地区军事平衡置于危险境地”。
  尽管《报告》中也曾建议通过“合作”和“塑造”来影响中国未来的战略选择,但其侧重点显然是放在了“合作失败”后的种种假设之上。《报告》认为,鉴于亚太地区幅员辽阔、中国大陆纵深较大、以及美方在这一地区的通道和基地不足,为预防不测,美军应重点发展远程投送力量、建成导弹防御系统、增强空中与水下打击能力等。甚至还设想推行“均衡战略”,提升与该地区盟国或友邦的军事合作,增强中国周边一些国家的国防实力,来达到阻滞或延缓中国崛起的目的。与四年前的《四年防务评估报告》相比,此次直接将中国点名,反映出美国军方高层的对华疑虑业已达到表面化和公开化的程度,而印、俄等国只不过是附带的陪衬而已
  
  实施战略调整的新特点
  
  新版防务报告除了对威胁来源和国防关注重点进行了重新界定外,还就应对方略及相关措施作出了详尽表述,其中涉及到美军转型及战略调整的若干新特点。
  其一,非正规作战和特种兵建设受到了更多重视。
  《报告》认为,“9•11”事件后,不规则战争已成为美国及其盟国面临的最大挑战,因此,部队训练、国防部的改革、军队规划和建设等,都要更好地适应非正规作战的要求,提高这方面的能力应当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美军转型的重点方向之一。特种兵正成为进行各种非正规作战的中坚力量,为此,建议从2007年开始把特种兵数量扩大1/3,增设3500人的心理战和民事行动部队,新建陆战队特种作战司令部及隶属于它的无人机中队等。
  其二,“塑造”对手及“预防性打击”得到了进一步的确认。
  对有可能成为军事对手的大国进行“塑造”的思想,美国战略界早已有之。但是在防务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对处于“十字路口”国家的未来选择进行引导,这还是历年的来第一次。《报告》特别提到了中东、中亚和拉美三个地区的国家,并点了印度、俄罗斯、中国的名,目的是提醒这几个国家认清形势,选择去做美国的合作伙伴而不要沦为美国的竞争对手。
  鉴于新安全环境中各种危机的不确定性和突发性,对“无赖国家”实施“预防性打击”已成为近年来美国军事行动的指导性原则。尽管伊拉克战争后“先发制人”的强权做法受到了国内外民众的广泛质疑,但是现在美国军方似乎并不打算放弃这些原则。2005年3月出台的美国《国防战略报告》甚至说“预防是美国推动的主动、分层防御的一个关键内容”。
  其三,借反恐之机实施全球扩张的意图更加明显。
  “9•11”事件后,布什总统打起反恐旗帜,以历届政府积蓄的雄厚国力为后盾,开始了有史以来真正的全球性扩张。当前,美方正着眼于在大国边缘做文章,欲与潜在对手抢夺“中间地带”,压缩对方战略空间,并将终极目标锁定了欧亚大陆的“心脏”地区。新版防务报告为什么要把反恐战争定位为“持久战”?为什么要把恐怖主义与激进意识形态紧密挂钩?为什么要把军事协作的触角伸向中亚、南亚乃至并非“美军传统行动地区”的非洲大陆?这些都与美国的全球性扩张有关,都与美国试图用“民主”、“自由”价值观一统天下有关。
  其四,海外兵力调整部署将日益向亚洲太平洋地区集结。
  从实际行动看,美军自2004年始,就着手进行了二战以来最大规模的海外军力调整部署:在欧洲,削减了西欧驻军,寻求在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波兰等国建立“前沿作战基地”;在中亚,新设了多个军事基地,加强了与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国的军事联系;在西太平洋地区,驻韩美军决定分阶段南移,同时加大了驻关岛、夏威夷一线第二岛链的兵力规模,强化了驻日美军的指挥控制和协同作战能力。
  此次防务报告更是以最高军事文件的方式明确重申了美军战略重心将从大西洋转向太平洋的原则,即使现有基地不足,也要通过强化“远距离持续作战”能力来努力弥补。具体而言,就是要求美军最迟在2018年之前必须具备远距离打击的实战能力,届时美军轰炸机部队的现代化改造工作也将如期完成。
  虽说美军战略调整的假想目标并不完全针对中国,但受台海因素影响,中国无疑是其最优先考虑和重点防范的对象之一。正如美国魏登堡大学教授于滨近期所分析的那样:“从结构上讲,美国在太平洋区域增援海军和空军的举动还将继续,进而展开战略平台部署(B-2远程轰炸机和“俄亥俄级”核潜艇),其射程都将亚洲大陆囊括在内。”“拉姆斯菲尔德从来没有改变过他的想法,设身处地地站在一个中国将军或是领导人的立场考虑,中国正面临着世界上唯一超级大国在亚太地区进行的越来越强大的军力部署。”
  新版防务报告早先曾由“鹰派”色彩甚浓的国防部副部长沃尔福威茨领衔制定,由此看来,过去一年在美国政坛和军方甚嚣尘上的“中国威胁论”并不奇怪。
  
  (本文责任编辑:王栋)

相关热词搜索:对手 利益 相关 利益相关者还是对手? 利益相关者理论 利益相关者的类别包括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