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探索农村建设新思路】 东莞市新思路是否骗局

发布时间:2020-03-19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内容丰富,涵义深刻,任务艰巨。日前,我们专门组织考察组赴日韩调研,采访了日本福冈县知事麻生渡、韩国“新村运动”中央会会长、前总理李寿成等高级官员,走进田间地头,了解日韩农民实际生活和农村基础建设情况。日、韩两国政府在扶持农村、推动农村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有不少经验和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激发活力,充分调动农民自身的积极性
  
  韩国“新村运动”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充分调动了农村的积极性。李寿成会长在接受专访时介绍说,20世纪60年代,韩国工农业发展严重失衡,农村问题十分突出。“住草屋,点油灯,吃两顿饭”是当时韩国农民生活的真实写照。从1970年开始韩国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新村运动”,以政府支援、农民自主和项目开发为基本动力和纽带,带动农民自发进行家乡建设活动。考察组在韩国忠清南道牙山市丘富面镇圣堂里村采访时,一群五六十岁的当地农民围上来。69岁的农民李正国介绍,当时农民很穷,村里没有一条像样的路,毒蛇横行。“新村运动”的号召得到了大家的积极响应。每天早上村里的钟声一响,大伙自发地行动起来,拆掉稻草房,换上石棉瓦或铁皮房顶,每天从早干到晚地修路。现在,李正国老人的儿子在城里大学学习,他和老伴种植人参、芝麻叶等经济作物,每年收入1000万韩元左右。家里住房、厨卫条件和城里差不多,日子过得很富足。
  
  以工哺农,加大对农村的投入和扶持
  
  自上世纪60年代初,日韩两国开始推进农业及农村现代化,从韩国的“新村运动”到“汉江奇迹”,从日本的“国民经济倍增计划”到各项农政改革,两国政府都投入大量财力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
  韩国推进“新村运动”,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入手,先易后难逐步推进。1971年初政府实施的第一个实验性项目是向每个村提供335包水泥,由各村自行决定如何使用。第一年有一半的村效果显著,政府又加拨500袋水泥和1吨钢筋。4年间,村民们换房顶、修院墙、绿化荒山、修整村中小巷、建公共澡堂、公共洗衣处和公共饮水设施等,修建了上万座桥梁,实现了村村通公路,村民生产生活环境有了改善。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政府倡导种植经济作物,为农村工业发展提供财力和技术支持。
  日本国家财政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程度是所有发达国家中最高的。日本财政支农资金超过农业GDP总额。日本农业政策本身的含金量高,国家每推行一项政策必然配备一定量的资金,这也是农业政策兑现率较高的主要原因。以日本福冈县为例,2005年政府财政预算是15000亿日元,而尚不含教育费中涉农支出的农政部门预算就达520亿日元之巨。
  
  加强协同,建立各种农业协同组织
  
  提高农民组织化水平是实现农业与农村现代化的基础。日韩两国把农户连起来的组织就是农业协同组织,是农业经营体制的一大特色和骨干力量,在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业、农村及农民地位,推进农业现代化方面,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第一类是农村自治组织。日本市、町、村是同级别的。日本农村有农村建设委员会,是由村民代表组成的自治组织,负责议决本区域内的重大事项,检查村务管理和决议执行情况等。如鹿儿岛日置市为建立都市农村交流设施,农委会花了10年时间向政府申请,终于在2002年获得批准。国家投资50%,县投资35%,市里投资15%,为方便城市居民与农户面对面交流、吸引城里人观光农业提供了平台。
  第二类是农协组合。日本的农协网络非常庞大,触角深入农村各地,几乎所有的农户都加入了当地农协。其主要职能有:一是将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为他们提供产、供、销一条龙服务。二是作为政府和农民之间的中介组织,行使“政府的助手”的作用,政府依靠农协推行其农业政策并实现对农业的间接调控。三是农协积极参与并影响政府农业政策的制定,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当前日本农产品价格居高不下以及大米市场长期不对外开放的情况,都是因为农协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三类是民间互助团体。日本农村存在大量民间互助团体,每个人都能从这些组织中找到自己归属的团体。通过积极扶持和发展农村现代组织形态,建立各种民间互助团体,充分调动农民个体的积极性,为日本战后的迅速重建和农村现代化起到了较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第四类是农作班组织。农作班是由40至80户农民联合起来的生产销售组合。政府对农作班组合建立温室大棚等基础设施给予资金扶持,农协派出技术人员对种植品种、技术和生产销售给予支持。农民加入农作班组织后,扩大了生产规模,农业生产和抵抗风险能力大大提高。
  第五类是农业公社。农业公社是日本政府为培养农业继续人而专门设立的农业研修机构。针对当前年轻人不愿意留在农村、农业人口减少、部分农田荒芜、务农人员老年化等问题,农协派出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向国家和县政府申请资金建立农业公社。
  
  推进互动,积极构建新型城乡关系
  
  日韩两国十分重视城乡互动和交流,城里不少的企业、机关、学校等都与农村建立了合作关系。韩国继“新村运动”后,又于 2004年开始推行“一厂一村”运动,对其进行“一帮一”支援。并逐步由人员交流向资金物资援助为主转变,并计划将逐步扩大为“一校一村”、“一小区一村”、“一店一村”、“一机关一村”,成为全社会参与的支农运动。
  考察组在韩国牙山种植花卉的温室大棚考察时,有许多游人参观大棚,幼儿园的小朋友也在老师的带领下来这里接近自然。据负责人介绍,这儿以观光农业为主,吸引机关、企业、学校、宗教团体前来观光,欣赏各种名贵花卉,自己动手参与制作一些花卉工艺品,品尝鲜花宴。通过观光农业,城里人有了接近农村、走近自然的机会,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农民的收入。
  在韩国最大的鸡加工生产基地夏林公司我们看到,这儿所有的产品都与农民有关,他们把养鸡用的设备、公司统一孵化的小鸡、生产的鸡饮料及所需药品送给公司附近的800多户农民,并派出技术人员指导农户养殖。农户只负责养鸡,所以专业化水平也很高。农民送到公司来的是成品鸡和蛋,公司给他们的价格是固定的,即使市场有波动,也不会影响鸡的收购价格。通过规模化、专业化养殖,每户农民每年可轻松地养殖100万只鸡,年收入可以达到800万韩元。
  
  完善服务体系,为农村发展提供保障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从农村进入城市,农村面临农业人口减少、农业从业人员老龄化等问题,日本甚至出现部分土地撂荒现象。为解决这一问题,日韩两国在发展农业的同时,重视完善农民的养老和医疗保障体系,完善农业生产服务体系,以吸引农民、甚至让更多的城里人从事农业生产。
  在韩国每个村、邑都有卫生医疗保健所和老年会馆,都是在“新村运动”后由政府投资建设的。医疗保健所主要经费依靠政府补贴,农民的一般性疾病在这都能得到治疗,仅需支付很便宜的药费。药品由政府指定的医药公司提供,再由医疗所根据病情需要以原价提供给农民。在韩国,农民都加入了医疗保险,大病时70%到80%的医疗费用由医保负担。在这里工作的医生都是医科学院的毕业生。在韩国,大学生毕业后有两条路可以选择,一是服兵役,二是到农村服务。在农村服务满38个月后就可以离开,做自己喜欢的工作。这种国家政策性的规定既给了大学毕业生锻炼的机会,又解决了农村缺少医生的问题,可谓是一举两得。
  通过建立农产品流通体系,促进农产品市场健康协调发展。在韩国首尔城南农副产品物流中心我们看到,韩国的农产品主要通过农协送到物流中心,由中心配送给零售商或直接送给饭店、食堂等团体。物流中心还负责对农产品进行统一包装,向农户提供市场需求信息。在日本名古屋北部批发市场,来自国内外的农产品汇集于此,现场通过竞拍等办法确定价格后流通给零售商。批发市场有 5大功能:一是从全国和海外收集种类丰富的农产品,二是通过拍卖、协商等手段迅速形成价格,三是实现农产品的快速流通,四是迅速结算,五是及时传达各类供求信息和价格。日韩的批发市场和大型超市,非常注重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农产品的进入必须通过严格的检测。
  为农户提供金融服务是日本农协的主要业务之一。农协都设有信用部,专门负责会员的存款、贷款、票据贴现、债务担保和国内汇兑交易等。其贷款利率通常低于社会其他银行,一般不需要担保。农协还负责为农户办理国家对农业发放的补助金和长期低息贷款业务,利用“政策金融”导入国家资金,实现国家通过金融来推动农业发展的政策意图。
  建立农机服务体系,减少农民支出。在韩国,一家几十甚至上百亩地,几个人就能轻松管理和种植,这完全依赖于高度的农业机械化。政府为减少农民负担,减少农民支出,投资购置了一批农机具,建立农业机械银行,以很低廉的价格出租给农民使用。另外还配有农业机械保养修理所,为农民免费检修农机具。
  
  多措并举,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发展高效农业
  
  早在20世纪70年代,日本由于人口零增长导致对粮食需求的减少,生态环境恶化引发人们环保意识的觉醒,无公害食品的需求日益增长。为此,日本政府高度重视利用农业科技、生物技术,发展高科技农业、生态农业、有机农业,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为确保消费者身体健康,切实加强对农产品生产的监管工作,日本政府制定“食”与“绿”的有关政策,促进生产者进行标准化生产,同时产品上市也按标准进行严格筛选、分级。农产品批发市场经销的产品都标明产地、生产者、电话等,既表明诚信经营,又在万一出现问题时便于追溯,查明“身份”。为生产安全的农产品,政府大力推广利用生物天敌技术治理病虫害。在福冈县农业实验场我们了解到,500公顷菜地,一年使用4次生物天敌技术就可以清除害虫,而以前需要用7次农药。从经济角度来看,用生物治理害虫一年需要 2.2万日元,而用农药也需要2万日元,差距并不很大,但是能取得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发挥特色农业优势是农业现代化水平迅速提高的最重要措施之一。日、韩两国根据国内、国际市场的需求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农业生产。日本的“一村一品运动”充分发挥各地的比较优势,生产具有家乡风味的特产,如北海道的“十胜葡萄酒”、秋田县的“田园火腿”等,年销售额可达数亿日元。韩国“新村运动”按市场需求把农业划分为粮食、水果、蔬菜、饲养和经济作物四大专业化区。在韩国,“锦山”已成为人参的代名词。忠清南道锦山地区以种植人参为基础产业,不仅广为宣传,还拟于年内召开人参博览会。
  将农业信息化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和农产品销售的各个环节。日本农林水产省制定了“农业和农村信息化战略”,灵活利用互联网等信息资源促进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即时为消费者提供产品信息,降低流通成本。韩国各市、县都有农业技术教育院,农民定期自发地到农业技术教育院学习农业技术,咨询有关农产品行情,了解有关病虫害治理措施,学习使用电脑和从网上下载最新的农业信息。农业技术教育院都是由国家和地方政府投资、建设和管理,免费为农民提供培训。
  今年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开局之年,日韩的经验表明,新农村建设离不开政府的投入和支持,但更重要的是要激发广大农民主体的积极性,变“政府要我做”为“我要做”,进而动员全社会成员关心支持并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
  (本文责任编辑:肖雪晴)

相关热词搜索:新思路 探索 农村 日、韩探索农村建设新思路 日韩探索农村建设新思路 新农村建设探索实践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