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政治安全:一些国家执政当局面临的新课题及应对措施_党执政的政治基础是啥

发布时间:2020-03-20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近一二十年来,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信息社会生活时代的一个崭新现象就是互联网的迅猛发展。这种新的现代传媒工具与信息平台,在极大地方便民众工作和生活的同时,也给不少国家特别是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执政党、执政当局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和挑战,由此形成的网络威胁甚至危及部分国家的政权稳定。此类情况已在当今世界多个国家相继上演。
  网络安全是一个新生事物,它对主权国家的冲击已扩散到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和外交的各个方面,网络威胁这种非传统安全的危害性不亚于传统战争,已日益引起各国执政者的高度重视。如何应对网络政治安全的挑战,也是包括现行社会主义国家在内的发展中国家执政党、执政当局将长期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
  
  伊朗大选风波凸显网络的强大威力
  
  2009年6、7月间,伊朗这个相对封闭的国度所举行的一次总统选举,因为竞争另一方――改革派候选人穆萨维对选举结果的异议而引发规模不小的骚乱,对30年来不可撼动的神权统治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导致这场选举争议成为全球性焦点事件的神秘武器,不是美国派出的u2飞机或西方调查团,而是看不见的新型“武器”――互联网,特别是西方控制的社交网站Twitter等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网络威胁对一国的主权与安全利益构成了愈加现实的挑战。
  互联网挑战政坛强人内贾德,这是“颜色革命”在伊朗大选中突出表现。2009年6月的伊朗总统选举从一开始就为互联网关注,并在互联网的热炒下成为重要的国际性事件。还在竞选期间,内贾德和穆萨维这两位竞争对手就充分利用包括互联网在内的新闻媒体来大力扩大自身影响。互联网在投票前曾多次对两人的得票率作了不同的民调预测。出于价值取向和利益的需要,西方影响下的互联网新闻纷纷对穆萨维作了一边倒的评论和报道,甚至故意营造穆萨维选情看好的假象。投票结束后,西方的互联网新闻甚至先认定穆萨维得票高于内贾德。据报道,当时西方情报部门甚至通过手机短信散布穆萨维获胜的消息。当伊朗选举委员会公布内贾德以多数票当选时,互联网中“炸开了锅”。
  以Twitter为代表的西方社交网站与穆萨维的支持者走到了一起。在西方舆论蛊惑下,穆萨维的支持者选择了街头抗议。尽管伊朗严管包括互联网在内的各种媒体,但反对派仍可轻而易举地利用Twitter来发送信息,通知示威场所、时间,准备物品、口号等。Twitter甚至成为穆萨维的支持者的“虚拟办事处”。他们把示威和骚乱现场的视频传到Youtube网站上,照片上传到Flickr网站,利用Twitter把信息所在位置告诉外界。这样,伊朗反对派示威、被殴打的照片成为世界媒体和网民追逐的焦点。在伊朗动乱期间,美国国务院要求Twitter延后网站维护的时间,Facebook网站为此推出了波斯语网页,Youtube网站成为抗议者对外传播音像和文字信息的重要渠道,全球最大搜索引擎谷歌临时增加了波斯语翻译功能。正是由于西方控制的互联网的推波助澜,伊朗政府陷入了十分不利的国际舆论境地。伊朗最高统治者、宗教领袖哈梅内伊后来不得不放下“身价”,发表电视讲话对反对派进行安抚,允诺抽出部分选票重新计票,并谴责西方干预伊朗内政。正是由于互联网对伊朗大选在介入,造成了内贾德此次连任的合法性受到质疑,伊朗的国家形象为此严重受损。
  
  发展中国家面临日益凸显的网络政治安全挑战
  
  互联网本是一种中性信息工具,但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因利用主体的利益与价值取向差异,而使其产生明显的意识形态倾向。尤其是近几年来,发达国家与部分发展中国家围绕国家主权与安全利益而进行的网络外交斗争日趋尖锐激烈。
  西方不仅占据网络建设和发展的明显技术优势,而且霸占着互联网信息的强大话语优势。据国外统计,当今网络信息内容的90%以上为英语信息,主要是美英等西方信息。世界知名网站多为西方所占,而用于网络信息搜索、图像传输、视频演示的网站大都来自西方。更为重要的是,西方国家利用互联网,全方位地推销自己的价值理念、意识形态、生活方式和历史文化。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美国CNN、英国BBC、德国之声、法国国际广播电台等陆续开通网站,它们将“集权主义”、“侵犯人权”、“非良政”、“暴政前哨”、“失败国家”等词语与一些发展中国家联系起来,利用互联网在全世界对此类国家的形象“抹黑”。欧洲议会还于2006年专门通过关于“互联网言论自由”的决议案,声称要维护网络信息和言论的完全自由,谴责在互联网的传播和接收端对信息内容的限制,以及骚扰、拘押在互联网上自由发表观点的记者等人士的行为,对包括中国在内的15个发展中国家所谓压制互联网言论自由、拘押网络异见人士进行点名批评。
  在当今网络时代,发展中国家作为互联网使用的后来者与弱势方,面对着多重的压力和挑战。尤其是那些所谓的“问题国家”,更是面临西方控制的互联网站的无情围剿。伊朗、朝鲜、叙利亚、黎巴嫩、津巴布韦、苏丹、刚果(金)、索马里及中亚等国较长时期里成为互联网攻击的重点对象,在国际互联网中被锁定成一种完全负面的国家形象,对数以万计网民的价值判断产生巨大影响。
  近期以来,西方国家利用非政府组织、互联网等工具对部分发展中国家进行民主价值观渗透和演变的现象增多,乃至直接借助互联网来干预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内政。各类社交网站已成为奥巴马政府“箭袋中的一支新箭”,也成为西方对发展中国家发动“网络外交”攻势的新型武器。早在乌克兰发生“颜色革命”期间,西方一些非政府组织直接出资为乌NGO建立网站,并在技术上提供支持,西方控制下的乌克兰境内的NGO,70%拥有自己的报刊和网站,它们在乌克兰“橙色革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摩尔多瓦2009年议会选举后反对派所发起的街头革命,也是他们通过互联网和手机短信群发与国外势力勾结下酿成社会骚乱的,这场未获成功的“颜色革命”,国外媒体就称它为“Twitter革命”。
  同时,不少发展中国家的国内反对势力利用互联网掀起反政府活动的事件也在增多。2007年9月,缅甸僧侣通过互联网等媒介秘密串联,在首都仰光发起了2万多人的示威游行,尽管政府严密封锁消息,但示威游行的消息通过支持该运动的缅甸博客、电子邮件等互联网载体传遍世界,国外称其为“藏红花革命”。此外,近期在肯尼亚、津巴布韦等国大选后所爆发的社会动乱中,都有互联网点火插手的影子。
  
  互联网――世界许多国家执政当局面对的一把双刃剑
  
  当今世界是一个网络世界,据知目前全球已有互联网用户超过10亿,实际使用者有几十亿人。网络毫无疑问已经成了大众平等使用的一个公共平台,为人们进行联系、思想交流与日常工作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各国政党、执政当局也利用互联网宣传自己的价值主张和方针政策,推行其战略策略,借助互联网了解社情民意,增进与民众的感情,扩大自身影响,提高了执政能力和水平,取得良好效果。   但随着网络运用的日益频繁广泛,其负面的?端也愈加凸显。由于怀有各种不同目的与动机的人们和集团组织都在利用网络,互联网不断成为各种力量博弈的大舞台。互联网对国家安全、生产建设、社会稳定的威胁增大。即便是掌控高端信息技术的美国、法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其政府机构特别是核心部门网站也曾遭到不明黑客侵扰,网络窃密已经成为多数国家面临的新型安全课题。以网络诈骗为重点的各类经济犯罪层出不穷、花样翻新,给许多国家带来较大经济损失。当今仅美国每年出现的网络商业欺诈案就达数千起、涉及金额数百亿美元。当前在互联网上的社会犯法活动名目繁多,从刑事犯罪到色情传播,从非法宗教活动到各种异端思想如极端种族主义思潮扩散,从学术诈骗到社会敏感事件的炒作等应有尽有。尤其是通过网络组织召集的群众性、政治性集会和抗议活动,对社会稳定和政权的威胁更大。例如,在泰国两大对立政党近年来组织的示威游行以及韩国围绕进口美国牛肉爆发的抗议运动中,互联网起到了不可小视的作用。
  需要提及的是,国际恐怖组织也在利用互联网进行恐怖活动。美国“9?11”事件、西班牙“3?11”事件以及英国伦敦“7?7”爆炸事件,都是互联网时代的产物。基地组织当前日益倚重互联网进行恐怖宣传,发出恐怖威胁,加强舆论和心理攻势,进行蛊惑人心,蒙蔽民众。
  
  一些国家执政当局着力应对网络安全的新举措
  
  当今网络安全问题已为世界许多国家所重视,尤其是部分发展中国家经过教训的洗礼,产生了强烈的危机意识。一些国家为加强互联网管理,提出了一些应对网络威胁的新举措。
  加强制度与法规建设,使网络运作从无序逐步走向有序。在多数国家,由于互联网产生和运用时间不长,大都经历了一段网络发展的“放任”时期。当互联网的负面作用与挑战凸显后,许多国家开始重视网络的管理与安全防范工作。一是成立相关管理机构。如英国建立了新型的网络管理组织――网络安全行动中心,由政府多部门机构组成。新加坡授权其广播局作为本国互联网的管理机构。二是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美国在“9?11”事件后出台了《信息网络安全研究与发展法》、《国土安全法》。哈萨克斯坦出台了“关于信息和通信网络行为”法案,印度颁布了《信息技术法》。许多国家都颁布了涉及针对色情网站、少年儿童健康保护、各类网络犯罪、反政府宣传等方面的法规。
  强化对网络犯法活动的预防和惩处,加强执法部门职权。为防止不良信息传人,一些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在上网计算机中安装“信息过滤器”和屏蔽软件,建立网络警察队伍。希腊甚至创立了网络犯罪部,专门负责处理和互联网相关的犯罪行为。许多国家加大惩处各种网络犯法活动的力度,印度、埃及、德国、法国、韩国、希腊等对网上色情传播课以严厉的经济和法律处置。美国明显加大了情报和司法机构对危害国家安全的网上信息的监控力度,甚至不惜触及个人隐私。
  提高应对网络威胁的人员素质和技术水平。美英等西方国家近期重点从提高网络反制能力上下工夫,加大网络安全建设的投入,培养高端网络专家尤其是“网络战”能手,着眼于对网络“敌手”进行主动出击。多数发展中国家则普遍面临网络安全上的被动挨打境地,缅甸在应对“藏红花革命”时束手无策,甚至只能采取切断与国际互联网这种“杀鸡取卵”的极端措施。当前一些发展中国家越来越注意吸取网络安全教训,加强网络建设的自主化程度,加快管理软件的开发,着手培养一些网络人才等。
  增强网络政治安全意识,努力应对西方的“网络外交”攻势。当前许多国家都对西方利用互联网策动“颜色革命”的图谋高度警惕。哈萨克斯坦不久前通过的新信息法案就是为了防止通过信息和通讯网络进行扰乱社会的消息传播。伊朗革命卫队针对2009年大选出现的网络信息威胁,宣布“军管”互联网。越南、老挝、古巴、埃及、叙利亚、突尼斯、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一些发展中国家已从战略高度认识和应对网络安全问题,对西方的“网络外交”举动大都态度坚决,致力于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
  
  (责任编辑:李瑞蔚)

相关热词搜索:当局 执政 应对措施 网络政治安全:一些国家执政当局面临的新课题及应对措施 我国国家安全面临的新挑战 国家安全与政治稳定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