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全力冲刺当有可为_全力冲刺12月图片

发布时间:2020-03-22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1957年,当何景贤博士在台湾创办中华语文研习所时,为数不多的学生全是西方传教士。半个世纪过去了,呈现出的是完全不同的景象。何景贤博士的教室里挤满了热情的学生,他们在学习下一个国际性语言――汉语。在积极向世界推广中文的同时,何景贤博士还穷十多年之精力,推动完成了第一部反映两岸现代汉语面貌的词典――《两岸现代汉语常用词典》。何景贤博士在将中华文化的绚丽多姿向全世界展示的道路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文化软实力是近年来国际上经常提到的。毫无疑问。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语言在文化软实力中占有很特殊的地位。中国的经济实力近年高速增长,而文化软实力也在增长,但是远远比不上经济增长,请问原因是什么?
  中华文化几千年的强大凝聚力,连“文革”这样的重大历史变故都无法撼动其根本,足见中国人在文化传统上的实力之强、扎根之深。而改革开放在一夜之间松绑,让少数人先富起来的大政方针快速打开了市场经济的门窗,努力追求生活上的富裕导致“一切向钱看”,现实就是企图心旺盛的民间加上媒体共同运作,而产生了经济挂帅的社会风气。指标性地大步向“钱”迈进,着力甚深,少有余暇余力兼顾填充在文化内涵上的与时俱进,无论在国民道德上还是艺术修为上,都迫切需要重整和教化。文化软实力亟待政府领军去提供规范、导引,才能去芜存菁、汰旧换新,才有机会追赶上经济增长的步子。
  构建中华主流文化,提升文化软实力是中国社会长治久安的需要。中国的封建社会历时两千多年,是全世界寿命最长的封建社会。寿命长的根本原因是中华主流文化发挥了关键作用。在中国封建时期,朝代可以更迭,统治者可以变化,但是,中华主流文化却始终一以贯之。文化规范公众的行为,保持了社会的稳定。
  过去几个世纪,西方文明、欧洲文明对人类的贡献为世界所熟知。但是,从人类文明的进程来看,东方文明、中华文明的贡献也是巨大的,没有这些贡献,今天的世界文明不会是这个样子。然而,世界对这一点知之甚少,这是不公正的。在新的世纪里,随着中国的发展,中华文明一定会对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
  有人说,中国没有价值观输出,您怎么看?我们现在讲的“和谐社会”算不算价值观?或者还只是一种行政方略?中国传统的价值观,比如儒家的“仁义礼智信”等等,可以作为价值观输出吗?
  中国一直就是个讲究“仁、义、礼、智、信”的民族,这也是从五千年的文化底蕴里结晶出来的精髓和智慧,是一种相当含蓄、圆融、周严而有爱心的价值观。站立在儒家的传统基础之上,中国人讲究自我修为,并非殖民式的输出或侵略,所以在中国市场突然成为世界大热门市场之前,大量输出不成主流。可现在国际情势不一样了,中国近三十年的高速发展,让中国式的价值观广为国际人士领略、适应,给予他们中国人的思维是必要的,这也是积极帮助国际社会了解中国的捷径。和谐社会正是一种属于中国人的原则模式,也是值得提倡的行政方略,中国人追寻了一辈子的“和”与“仁”的价值和梦想,也该开放释出让全球与闻品味。
  有很多人在探讨这个问题:中国没有宗教信仰。我们谈的“信”是交往上的“信”,与西方所说的信仰的“信”不一样。曾经有很著名的经济学家说。“如果我被西方人问到你信什么,我会很尴尬。作为一个无神论者,如果我回答我什么都不信。在西方的思维系统中,如果一个人什么都不信,那么这个人太可怕了”。另一方面,诚信是个理念性的东西,市场经济需要道德基础,但是,我们现在却很缺少。您如何看待这件事情?
  在动荡不安的中国历史中,太多“运动”消磨掉了人与人之间最原始的互信与诚信基础,而在追逐繁荣的过程中,“人无信不立”的立足点也被牺牲放弃了。门户大开后的中国市场固然广受世界欢迎,但相对的,中国的诚信理念缺口也让外来人失去安全感和感到恐惧。“礼失求诸野”,看看模仿学习中国一切好东西因而国富民强的日本,提醒我们,必须尽速抓回老祖宗的遗产,从国民教育由根做起,把诚信成为信仰,让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结合。
  汉语产业不论在台湾还是在大陆,都在迅速发展。这两个地方的汉语产业有什么不同?现在的汉语教学,您认为主要的问题在哪里?汉语产业的发展方向在哪里?
  身为中国人,经历了艰苦的20世纪,在迈进21世纪的今天,我们终于看到了曙光,亮丽的明天即将出现。21世纪,已被世人公认为是太平洋世纪。在整个太平洋领域中,中国市场更是世人争相开发的矿场。过去十年来,海峡两岸突然增加了百万个来自世界五大洲、各种肤色的年轻学子,负笈千里来学中文。目前,全世界有三千多万学生在世界各个角落研习中文。他们以两三年的时间埋首苦读中文,勤练汉字,结果其中文能力,也只够勉强使用。他们如此发奋地研究中文,就是为了准备要开发中国市场,迎接挑战。
  中国国务院于18年前就成立了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并自2006年起世界各地创办孔子学院达200多个,努力输出中国文化及语言教师。我期待汉语教师都能多读历史,精研文化,了解我们的母语,在汉教课程、教材编辑及语言教学法上努力下工夫。而汉语在21世纪逐渐赶上英语,成为新而强势的国际语言,是指日可期的。
  要加强对外汉教的发展与建设,是让所有的外来学习者感受到“我学了中文会有更好的机会”。一位在我们学校学习中文的美联社记者学生写过以下的报道:“中国的崛起就如同上一个世纪美国的崛起一样,它成为吸引全世界人依附的一块大磁铁。该注意的是,往中国移入的外国人士是无烟囱工厂。中国的经济规模是从全然没有快速成长到庞然大物。过去人们蜂拥往美国去,因为美国事物影响全世界,如今是中国事物产生这样的影响。”“建议那些前往中国的人,要有接纳新事物的胸怀,要有承受风险的意识,甚至能欣赏一些看似荒谬的作为。培养出这种本事的关键工具,必须要有扎实的语言基础。”他的这篇访问稿,经过国际上200多家媒体转载,引起很大的反响。所以要使汉语能够成为一门主流的、强势的语言,还需要外籍人士心有所感,亲自现身说法、多做见证,才更真实有力道。
  您如何看整个的华语文化市场?有人说,这个市场是个很不成熟的市场,或者说,还没有形成一个全球的华语市场,而只是一些个华语文化地区,是这样的吗?
  全球华语市场的成形和成熟要倚赖中国的国际化程度和速度,以及华语文的强势推广与输出。也就是说,当华语成为世界性通用语言的一天,就是中国真正执国际牛耳的一天。事实是,世界五分之一人口在中国,中国人的庞大影响力可谓无可匹敌,媒体和文宣上的着力足以把中国人独门的文学艺术等文化宝藏和经典铺天盖地覆盖到全球。翻译与传播的管道正是现代人的利器。凝聚文化人的智慧,全力冲刺当有可为。
  您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工作已有五十多年的时间,中华语文研习所现今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与您的辛勤耕耘密不可分。可以说,您为中华文化的传播贡献颇丰。您对此有何感触?
  语言的发展,在每个时代中记载了多样的前进轨迹;而奋斗精神不变其本色。在变迁中发挥其潜力,从容忍礼让中维持其存在,这便是语言文化发展的本能。中国语文的可探性,在于它溶合了数千年的文化结晶,更历练了民族的兴衰、地域迁徙等岁月的磨难。
  我在工作中经常接触来自全世界不同领域的外籍人士,领悟出“教华语”这门行业是以宣扬中华语言文字精髓,推广国际文化交流为基础,终极目的是传播中华文化,使华语成为国际上的强势语言。这份重大的使命感吸引了我,更激励着我。其间虽曾遭遇种种困难险阻,信心从无动摇。对于我们的学生,不仅要求他们能正确而迅速地学会中华语文,更引导他们对中华固有文化有所认识。
  面对21世纪的挑战,只有加速提升对外汉语教育品质,让汉语始终主导生根于这个急骤变迁的世界各角落,而非仅仅局限于东亚这块“黄帝子孙”的土地上而“孤芳自赏”。我们对外汉语教学工作者不仅要传承过去,更要创造未来,并要以更宏观积极的态度,为促进华语成为世界的强势语言而继续努力。
  我个人毕生最大心愿是:以教授中文为方法,宏扬文化为目的,求中华香火之薪传,达世界大同之理想,而我最大的企盼,是五十年来对华语教学专注诚意的付出,在辽阔的学海里,留下历史的脚印。

相关热词搜索:可为 冲刺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全力冲刺当有可为 当信安喜文化产业集团 当信安喜骗局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