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学人 中英文版_一部80年代中国经济学人的群英谱

发布时间:2020-03-23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80年代是一切从头开始、英雄不问来路的时代,是思想启蒙的时代。是求贤若渴的时代,是充满激情畅想的时代,是物质匮乏、精神饱满的时代,是经济学家没有和商人结合的时代,是穿军大衣、骑自行车、吃食堂、住陋室的时代,是老年人、中年人、青年人,一起创造历史的时代。”――柳红
  
  20世纪80年代,有这么一群人,他们为了中国改革的理论和实践建设,披荆斩棘、呕心沥血,以极大的热情和激情直接深入和参与改革。他们为让当时的人们接受在今天看来的常识付出了极大的心智,这些付出和贡献转化为了学术理论,转化为执政党的文件政策,转化为启迪民智的普及知识。可以说,没有这个特殊群体的努力,没有他们的桥梁作用,背负着巨大历史包袱的中国改革难以扬帆起航。而这群人,就是《八?年代:中国经济学人的光荣与梦想》一书里的主人公们。
  《八?年代:中国经济学人的光荣与梦想》是一部首次呈现20世纪80年代中国经济学家群像,研究80年代历史,尤其是呈现具体而微的经济改革史之作。这部书还是带领人们进入历史的一个门径,从中我们得以看到80年代的人和故事。一个个真实鲜活、有血有肉的80年代经济学人串起了这本书的主线,而他们身上的故事,也就是那个年代经济改革的生动历史。
  作者想要打破那些惯常研究范式的局限性,试图让那些被遮蔽、遗忘、误解了的人和事在她的笔下复活。“把那些被埋没的,发掘出来;把那些走向模糊的,清晰起来;把那些被歪曲的。纠正过来。”
  回望80年代。作者想到的不是重大的事件或历史拐点,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的面貌、他们的衣着、他们的精气神、他们做的事。所以她以人物为线索来带出故事,从经济学家群体的思想探索出发,以那个时代的一些典型事件为线索,呈现80年代的时代风貌,为人们了解、理解、认知和研究早期经济改革,提供一个窗口、一条路径。同时,也注意将人和事所处的历史时空,以及大历史的走向紧密联系,来看80年代承前启后的作用,给读者牵出了一条历史脉络。
  从人物跨度上看,书中讲述了三代人,第一代,是像薛暮桥、孙冶方、马洪、蒋一苇等这一代老布尔什维克,1920年以前出生的,既是革命者,又是学者;第二代,是1949年以后成长起来的学者,诸如刘国光、董辅衽、吴敬琏等,他们年富力强。承担起历史使命;第三代,曾经是老三届。当过工人、农民、知识青年,对中国社会有着深刻的了解,有极大的热情、激情和创见。他们是一个巨大的群体,老中青三代人一起在80年代改革的舞台上,一同创造历史。
  作者笔下的每一位经济学人都是有血有肉的,读着书,一个个可敬可爱、书生意气的老前辈的形象就浮现在眼前。比如写薛暮桥有个“奢侈”的爱好,喜欢吃西瓜,家里西瓜少了。就要孩子们去买。像这样的细节很多,使这些人物更丰富,更真实了。
  20世纪80年代是经济学家的智慧经过长时间积聚后爆发。经过长久压抑之后而显现、经过长期封闭后开放的一个时期,其力度和精彩都非同一般。每天都有新思想涌现,有新名字涌现;老当益壮,后生可畏,打破论资排辈,没有功名利禄,经济学界呈现出百家争鸣之态。而80年代的影响又是如此深刻和深远,它留给我们的遗产又是如此沉重和丰厚。所以,“这是他们的故事,也是你们的故事,还是我们的故事。”

相关热词搜索:群英谱 中国经济 学人 一部80年代中国经济学人的群英谱 中国经济学人的光荣与梦想 80年代经典老歌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