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湖百年变迁史 沙湖

发布时间:2020-03-23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沙湖,位于武昌东北部。东临中北路,南至小龟山,西抵武昌――大冶的铁路线,北达徐东路,是武汉市区内环线内最大的湖泊,也是武汉市仅次于东湖的第二大“城中湖”。在近一百多年的历史上,沙湖几经变迁,根据其湖北面积和形态的变化,大致可分为四个大的阶段。
  
  第一阶段清代中期以前
  
  明清时期,沙湖原本与东湖、北洋湖相通,并与长江相连,为武汉重要的水源地。据史料记载,朱元璋建立大明江山后,陆续封其子到各地为王。其第六子朱帧被封为楚王。朱帧就藩武昌长达五十多年,沙湖因景色秀丽、环境优美,深受其喜爱。当时沙湖面积近万亩,湖边芦苇丰茂,常被朱祯制成音质优美的芦笛,故沙湖又曾名“歌笛湖”。今积玉桥一带仍有沙湖古船埠的痕迹。
  
  第二阶段晚清――建国前
  
  光绪年间,张之洞治鄂,为减轻水患,修建武昌至青山的大堤,沙湖和东湖才分开。
  1900年,粤汉铁路动工建设。铁路穿湖而过,将沙湖一分为二。铁路以西称为小沙湖,又名内沙湖;铁路以东称为大沙湖,又名外沙湖。至此,沙湖的形状和大小基本固定下来,面积有所减少,但仍达7800余亩。
  清末民初,湖北道员任桐(别号琴父),极爱沙湖之美,在沙湖边仿《红楼梦》中大观园修建了中国第一个带有现代特征的游乐公园,并以“琴园”命名,园内按四季造景。同时在庭院边修了一条路接通长江与沙湖,名为“琴园路”。并留下一本《沙湖志》,将东湖与沙湖并称大小沙湖。
  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以后,大量逃难的外来人口使沙湖周边居民骤增,纷纷围湖造田、建房,船埠码头开始废弃,沙湖面积逐渐减少。
  
  第三阶段建国后――上世纪80年代
  
  建国初期,武汉被列为国家重点建设地区,城市发展加快,人口滚动增加,沙湖被进一步填充,在周边相继建起工厂、学校、机关和住宿区等。至1960年末,沙湖水域总面积减少到3200亩左右。 并且,沙湖湖水开始富营养化,水质污染日甚。
  到上世纪70年代,根据“农业学大寨”的要求,武汉市委市政府支持余家湖村投资兴建了两处保水闸,将沙湖周边的农田淹没,使沙湖水域总面积增至6000亩左右。这算是沙湖历史上唯一一次人为扩大湖泊面积。
  1978年前后,武昌地区每天排入沙湖的各类污水达10万吨左右,湖水变成红褐色,鱼类不能食用。
  到上世纪80年代,沙湖水质被列为劣五类,人类不能接触。
  
  第四阶段上世纪90年代至今
  
  1990年10月,建立沙湖污水处理厂,这也是武汉市第一座城市污水处理厂,对沙湖的综合整治也开始,从1993年起,沙湖水质有所好转。
  与此同时,武汉市进入新一轮城市建设的高潮。为了修建长江二桥,部分沙湖水面被填,相继修建、扩宽中北路、徐东路等。
  2000年前后,随着住房商品化改革的深入,沙湖周边房地产热兴起,大块湖面被填充出卖,大量楼盘蜂拥矗立在沙湖边。
  2002年12月,经过294轮激烈争夺,一块位于武昌沙湖边的地块以8亿元天价被拍出,这次交易创造了当时武汉土地有形市场运作以来土地面积、土地楼面单价、成交总价及交易时间的四项最高记录。
  同一年,《武汉市湖泊保护条例》开始实施,但由于处罚力度不够,之后沙湖依然在被一点点蚕食。湖水面积从6000多亩锐降到4600亩左右。其中内沙湖仅剩119.85亩。
  2003年,沙湖清淤改造工程启动,专家组提出了治理沙湖污染,建设湿地公园的详细治理规划。
  2004年底,武汉市绿化委员会对沙湖公园做出规划;
  2009年6月28日,武汉市成立水资源发展投资公司用于大东湖生态水网建设。7月6日,东湖、沙湖连通工程和沙湖大桥开工,大东湖生态水网构建工程正式启动。
  2009年9月22日起,沙湖将正式启动清淤工程,这标志着“大东湖生态水网”建设进入实质动工阶段,也预示着对沙湖的彻底治理从规划论证转入实施。■

相关热词搜索:变迁 沙湖 沙湖百年变迁史 家族百年变迁史 家乡百年变迁史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