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农民变居民】 农民户口怎么变居民

发布时间:2020-03-23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白沙洲临近城市中心却又身在边缘,仿佛城内的大乡村。   展开地图,红霞村是洪山区最南端的村湾。城中村改造后,“城中村”变“城市新村”,村民亲历了种稻、种菜、征地、拆迁、还建和社区,从农民一步步变成居民。
  
  住了几代人的土砖房
  
  许泽钧今年87岁,一辈子没离开过白沙洲,往上几辈人都是白沙洲人。如今,他的重孙有6个,大家庭聚齐有34口人,过年过节家里坐不下。
  搬进红霞新村前,许泽钧的家就在红霞物流公司,离107国道不过百来米。10年前,这片广阔田地分布着15个村?。年轻时,许泽钧在汉口粮食局做事,被村里人羡慕,可每次出门,一双鞋出去回来就不见鞋帮。
  上世纪60年代,村里都是土砖房。“下雨,满脚泥,天晴,满鼻灰”。小孩爱在泥巴打滚,大人管孩子叫“泥鳅”。许泽钧的6个孩子上小学就能割稻谷,上中学步行50分钟到青菱中学(现白沙洲农贸大市场附近)。早上从家带饭上学,晚上挑一篮猪草回家。上世纪70年代,孩子们渐渐长大,家家户户烧窑出红砖,为孩子盖楼房准备结婚。而像许泽钧这样的“大人”们依旧住在土砖房里。
  到了80年代,响应政府远郊种植蔬菜,红霞村从种稻谷改种莲藕、菜薹、白菜,坡地植果树。蔬菜种植最盛是1985年以后。“藕5分钱一斤都没人要,地里的菜不值钱。”后来,红霞村从无锡引进茭白,试验成功后大面积推广,家家户户种茭白,农户收入提高。那时,武汉市内的茭白几乎都来自红霞村,而现在其他地方的茭白也都是从红霞村引进。
  
  近两小时一趟公交
  
  上世纪80年代,许泽钧的孙子辈终于坐上公交上学,虽然只有一辆34路。车从龚家铺发往武昌,1个小时40分钟一班。坐车的人少,村民还是习惯走路。临近107国道的几户村民开起餐馆,招揽途经此处的长途货车,许泽钧一家仍种着地。除了上学,村里的孩子喜欢到青菱湖和黄家湖去捉蛤蟆、钓虾子、摸螃蟹。
  2001年,黄家湖大学城提上了武汉的建设议程。规划图里,许泽钧所在的红霞大队七组在拆迁范围内。六年后,他家34口人全部搬进红霞新村。同年7月31日,1581位年满16周岁的村民摇身成了“股民”,全部进入社区保险、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险,许泽钧觉得赶上了好时候。
  许泽钧和老伴住进了小高层,因为腿脚不便,他选择了一楼,而5个儿子都住上了小别墅。征地赔款也让村民添置了新家电――太阳能、冰箱、电视机、微波炉,在银行有了存款。亲戚朋友都羡慕,“红霞村的人都富了”。
  
  和城里没差别的生活
  
  拿出老照片,许泽钧一一介绍,从儿子媳妇到孙子孙女再到重孙。村里很多人都在红霞集团就业,不是在红霞物业、水泥运输公司,就是906车队。“没有人再靠土地为生了。”
  许泽钧告别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迅速靠近了都市。清晨4点,许泽钧起床练太极拳、太极剑和气功。他1986年就拿到的武术(气功)辅导活动许可证。1940年版的《新医药疗法汇编》也是他的宝,泛黄书页上还能看到穴位和疗法。下午两点,村里的老人转移到凉亭。许泽钧喜欢讲从报纸和电视得来的新闻,听众不少。
  而老伴黄婆婆喜欢文艺活动。晚上社区绿化广场和健身广场,锣鼓喧天,打腰鼓,跳健身舞。她的两个儿媳妇都参加了社区腰鼓队。前不久,首都专业团体和市楚剧团也来红霞新村表演。
  红霞新村里有菜场、中百超市、幼儿园、健身广场,“和城里没差别”。但小高层的基本房价是3000,小别墅就5000左右。了解市内信息的村民嘀咕:“这房价以后肯定要涨的”。■

相关热词搜索:居民 农民 30年 农民变居民 农民三变 农民变股民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