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计量:供热改革的最后壁垒_供热计量表

发布时间:2020-03-26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分户计量,一个看似专业的供热术语,正在这个冬天变得“流行”。   从2010年11月份开始,全国各大集中供热城市,几乎都玩起了“分户计量”:郑州、济南、长春……然而这样的“流行”却难掩我国热计量改造领域的诸多问题。
  事实上,过去数年间,我国城市供热正在经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变革。现在看来,热计量改造抑或会成为这场变革最后的壁垒。其能否取得突破,将是“十二五”期间,我国供热体制改革的重要命题。
  “被”计量改造乱象
  “搞不懂,听说我们小区还是试点呢!”提起分户计量,济南市民张圣旺一脸的疑惑。2010年11月,济南市公布了2010-2011年度采暖季试点热计量的25个小区,张圣旺所在的铁路南苑小区就是其中之一。然而这里的居民大都不知道什么是分户计量。小区大部分住户实际上都是天然气供暖,只有小高层居民采用集中供暖。而在该市经十一路一个小区,居民在连计量表都没有看到的情况下,就已经被列入了试点。
  济南市的百花小区是最早试点分户计量的小区之一。然而,多年来,居民们却并没有真正体验过计量供热,在过去的几个冬季,这个小区仍以按面积计算的方式缴纳取暖费。不少计量表如今都已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灰尘。“麻烦,还不如不用。”居民陈丽萍说。
  热计量类似尴尬的处境并非济南独有。近两年,我国北方集中供热城市均有类似新闻曝出。在供热依赖度最高的东北,长春市近几年也一直在试点热计量改造,但是,市民大多是被动接受,并不理解其中要领。该市锦绣东南、东北农研等小区早在2008年就先后安装了热计量表,但是一直处在闲置状态。
  实际上,我国热计量改造的现状确实不容乐观。
  2010年9月27日,住建部在天津市召开了2010年北方采暖地区供热计量改革工作会议,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在此次大会上明确表示,“热计量改革进度总体极不平衡。”仇保兴介绍,截至2009年,我国已安装热计量装置的采暖面积约4亿平方米,尽管改造总量可观,可是只有1.5亿平方米真正实施了热计量收费,剩下的2.5亿平方米仍处在闲置和浪费状态。在清华大学建筑技术科学系教授狄洪发看来,我国北方既有建筑热计量改造面积总共有38亿平方米。即使完成了“十一五”的预定目标,对于整个“大盘子”来说,也只是冰山一角。
  
  并不顺利的供热改革
  供暖,这个在冬天被认为理所当然的事物,在过去的数年间,正在进行我国城市供热史上最大的一次改革。而这场改革的重要性常常被人们忽视。一些官方描述将其概括为“两改一保”,即:供热福利制度改革(货币化或热费改革)、热计量改革,以及保障低收入阶层供热。
  我国城市集中供热主要集中在北方15个省市自治区,产生于计划经济时代,最初被视作居民住房的一项福利,供热费一般由单位替职工代交,即所谓的“暗补”。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房改后,房产基本归属个人,在产权与单位脱离后,供热费在很长一段时期仍由单位代交。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供热费成了单位与个人都不愿承担的一笔开支。一些单位企业不愿或者无法承担每年上百万甚至千万的供热费,而许多居民习惯福利用热,也并不愿意主动缴纳。我国传统的供热管网是串联一体的,一户停热,整栋楼都得停,在供暖作为民生保障的前提下,即使收不到钱,供热企业也只能硬着头皮保障供热。由此,我国城市供热的资金缺口越滚越大。据统计,2005年,北京市供热收费率不足30%,欠账200亿。
  除了这一由计划到市场专制的根本原因外,解决能耗问题也是供热改革的重要考虑。建筑能耗占我国全社会能耗的28%,比重极大。我国北方地区建筑总量尽管不到全国总量的10%,但是建筑能耗确是全国建筑的40%以上,而北方建筑能耗中,城市供热能耗则占到了40%。据测算,通过热计量改造,供热单位可节约供热成本10%―20%左右;居民控制温度行为节能,还可节能15%―30%。
  “供热是北方地区最大的建筑节能领域,必须下决心实施改造。”在此前的热计量工作会议上,仇保兴介绍。实施热计量后,居民可以分户用热,实现了与供热单位的直接对接,也能从技术上解决困扰供热多年的“一户不用,整楼都停”的难题,为供热市场化改革提供技术上的保障。
  此项改革经前期试点后,自2005年起在全国推广。住建部联合多部委此后多次下发文件,力推进度。福利供热改革走得相对顺利一些。各地根据自身情况进行了试点,以“暗补”为主的福利供热,在过去的这几年,正在被以“明补”为主的货币化供热取代。
  然而热计量改革处境却始终比较尴尬。2010年,“十一五”规划收官之年,住建部针对热计量改革下达“死命令”,要求各地不仅要完成改造总量,更重要的是真正实施。2010年11月,在2010-2011采暖季正式开始前夕,“热计量改造”,在各地爆发式推进,与此不无关系。
  
  争议中的分户计量
  对于普通居民来说,热计量改造能不能改善取暖质量、节省取暖费用,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而对于供热单位来说,热计量改造费用从何而来,能否保证其真正切实可行,是摆在改革面前的问题。
  “简单来说,热计量改造,就是用一种可精密计算并控制流量的系统取代传统供热模式。最终可以让用户根据需要控制用热量,并以流量计算热费。”济南市供热部门一位姓张的工作人员介绍。传统供热用户无法控制用热量,更不可能根据实际的用热量计算热费,长期以来都笼统以面积计算。即使空置房也要照样收费。而热计量改造可以实现分户计量,最终目标类似于像用电一样用热。但是目前技术参差不齐,很难保证完全实现预想的目标。
  “热不像电或者水,可以那样精确地进行控制和计算。”该人士坦言,就该市来看,许多试点小区居民反映,分户计量“控制起来不方便。”很难说能完全实现“按需供暖。”于是就形成了这种状况,尽管已经安装了分户计量表,但是不少居民仍然全天候开到最大流量,计量表形同虚设。
  而能不能节省费用可能是居民更关心的问题。2010-2011采暖季开始,北方各地按照住建部要求,大都推出了热计量收费的具体标准。如济南市,由于热计量费用需要在采暖季结束之后统一结算,所以目前尚无明确的费用数据,但是以目前不少居民的反馈来看,“看不出能省钱,可能还会多。”而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很大原因恰恰在于以上提到的,不少居民认为计量表控制不便,所以干脆全天大开。
  目前热计量改造主要通过两种途径进行。新建小区按照相关规划,均要求配套建设热计量设施。既有建筑则按照规划,每年设定目标逐步推进,而这也正是热计量改造的最大难点。困难之处就在于改造的费用。
  “单位面积需要30多元的费用,这还不算外墙等外围配套设施,好的计量表得上千元甚至两三千,普通的也得六七百,但是质量就要差一些。”济南市供热系统一位工作人员介绍,“很多时候说有多难,难到最后还是钱的问题。”这几乎成了各地推进既有建筑热计量改造的共同问题。银川市此前的相关统计信息显示,该市2009年投资3000万对100多万平方米的既有建筑进行了热计量改造。而这仅仅只完成了总改造任务的10%。
  资金上的缺口让许多城市把热计量改造的重头――既有建筑改造放在了一边,转而去抓更容易实现的新建小区改造任务。不过新建小区的热计量设施是开发商配建的,出于利益考虑,加上缺乏监管,这些设施的质量能否保障值得注意。住建部2009年抽检123个新建建筑时,就发现有19个未安装热计量装置。
  阻力重重,各地推行热计量改革的热情也就可想而知。住建部截止2010年9月的统计显示,全国开展热计量改革的城市有86个,只占到总数的69%,也就是说,有31%的城市基本没有推进此项改革。即使在已推行的86个城市中,也只有31个地级城市以市级名义下发了改革方案,大部分城市根本没有形成明确的改革目标和框架。而彼时也只有48个出台了热计量的收费标准,只占总数的38%。
  
  
  供热改革的最后壁垒?
  热计量改革,似乎成了供热体制改革“最后的壁垒”,尽管推进难度颇大,但却是一块不得不啃的骨头。“各地要制定实施方案,倒排时间表,全面实施热计量。”在此前召开的热计量工作会议上,仇保兴明确部署“下一步工作重点。”
  在他看来,各地组织领导不力,是热计量改革推进缓慢的重要原因。“没有奖惩,有的甚至没有开展工作,省级市级之间,各相关职能部门之间也缺乏分工合作。”供热单位责任长期以来也不明确,“只装表不收费,也不出台收费政策。”再加上监管不力、计量方法不正确等原因,导致热计量改造虽然完成了数量,但是计量收费却严重滞后。
  而对于这项供热改革,住建部作为主负责部委,也已经有了明确目标。除了大力推行热计量计费模式以外,体制和产品监管将成为重要内容。住建部将对此项改革的进度公开进行公示。目前河北省已将热计量改造列入省政府对基层的45个考核指标中,进行一票否决;天津、山东、北京等地均已将热计量改造纳入地方法规或行政规章,并明确规定了相关处罚条款。这些地方的改革经验有望得到推广。
  值得注意的是,供热体系可能会考虑引入“节能服务公司模式”,介入计量收费。由节能公司负责热计量改造的设备安装、运行维护,同时由其计量收费,以此吸引社会资本推动热计量改造,同时也希望以此消除供热企业的垄断行为。目前天津、承德、石家庄等地正在尝试这一模式,效果不错。
  “中央财政已经对建筑节能敞开口子,资金安排是有保证的。”仇保兴此前表示,各地方不能以资金缺乏为由,为不改革寻找借口。目前,山东等地在进行建筑抗震加固、旧城或旧村改造同时,结合热计量改造。内蒙古、山西等地按照地方与中央奖励1:1的比例,筹集配套资金。热计量改造中的资金缺口正在有效缓解。
  在已经过去的“十一五”期间,我国单位生产总值能按计划降低20%左右。尽管“十二五”规划尚未正式出台,但是降低能耗无疑仍是未来五年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我国承诺到2020年将碳排放量降低40――45%,低碳发展将成为未来五年甚至更长时间内我国发展的绕不开的命题。建筑节能领域、尤其是供热领域的节能改造首当其冲。热计量改革,这一供热改革的“最后壁垒”,有望在未来五年,取得根本性突破!

相关热词搜索:供热 壁垒 改革 热计量:供热改革的最后壁垒 供热改革的最后壁垒 打破供热政策的最后壁垒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