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民生就是生产力】生产力

发布时间:2020-03-26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的厦门市集美区是个让人流连忘返的地方,四季青葱的树木,干净的街道,温润的空气中混合的海洋气息,让初到此处的人都会有一种亲切感。这种亲切感不仅来自宜人的自然环境,也来自集美区周到细致的民生服务。
  在这里,政府想民所想、忧民所忧,民生理念贯穿于整个领导班子,在注重发展经济的同时,时刻不忘让百姓分享经济发展的果实。
  
  民生也是硬道理
  集美区是厦门市的“西大门”,也是进出厦门经济特区的重要门户。
  在过去几年中,集美区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2010年底,集美区共实现生产总值285.3亿元,比2005年翻了近一番,工业总产值从358亿元增至670.47亿元,增长近一倍。
  经济发展不忘百姓,集美区委、区政府一直有一个思路,那就是“城市发展,最终受益的要是老百姓”。
  在区委书记黄锦坤看来,把民生做好是各级党委政府应尽的职责。“之所以过去在民生方面相对来说比较弱,归根到底还是经济实力的问题。如今经济实力增强了,就要为百姓办实事,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黄锦坤表示。
  集美区政府将想法落到实处,将民生理念贯彻到实际工作中。据有关数据显示,“十五”末,集美区可用财力为7.4亿,其中用于民生2.9亿,占总数的40%。到2010年,可用财力达到18亿多,用于民生7.9亿,占到44%,投入到民生的资金比例一直呈递增态势。
  “我们很愿意把钱花到民生方面,我反复与职能部门讲,让他们制定政策,解决老百姓需要我们解决而我们又力所能及的事情。每个部门都要想办法,帮老百姓做些事情,钱花到这上面我们不心疼的。”集美区区长倪超说。
  在区委书记黄锦坤的观念里,在经济发展中如果不解决百姓的民生问题,要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非常难。“这里涉及到老百姓对整个发展的认可度,也决定了他们参与的积极性与支持程度,更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基于这点,我们近几年将经济社会发展与解决民生问题有机结合在一起,去年财政收入增幅达到了30%以上,民生保障比较到位,反过来又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民生问题在于细节
  在集美区工作和生活的老百姓是幸福的,从就业、子女教育、就医到养老,政府都为他们提供了完善的保障,让他们在集美区能够安居乐业,而这与集美区服务型政府的定位密不可分。
  “我们这个班子的理念是要真心真意替老百姓做些事情,所以我们要求细节上一定要做到位。”黄锦坤坦言。
  集美区区长倪超讲述了这样一则故事。有一次,他们到基层贫困家庭走访,发现尽管贫困家庭的孩子在义务教育阶段顺利完成了学业,却因无法支付大学学费而放弃继续求学的机会。于是,集美区政府出台了补助贫困家庭学生上大学的政策。但区领导在后来走访中发现,由于政策要求先交款后报销,很多孩子因前期筹不到钱干脆放弃了机会。了解情况后的区政府马上根据实际情况修改了政策,贫困家庭的孩子凭大学录取通知书就享受到政府补贴,从根本上减轻了他们负担。
  区委书记黄锦坤说,“现在我们讲政策的兑现,这些政策要看能不能让老百姓领到钱,如果钱花得出去说明没问题,如果花不出去说明有问题。”
  
  好政策 紧贴民心
  在集美区,政府出台了一项针对户籍属辖区内所有年满90到99岁老人的政策,即每位达到要求的老人每月可领取100元的高龄补贴,并打到专门的医保卡。但因老人们年龄太大,行动不便,领取高龄补贴存在困难,这让区长倪超心感愧疚。
  “老人家七老八十怎么方便拿这个钱,我们正在考虑这个事情。我们是这方的领导,就要让这方百姓有尊严地生活。所以我们必须帮他们,这是我们的义务。”倪超动情地说。
  2009年,集美区出台了一项“关爱行动进基层、千名公务员一帮一”的关爱行动,以此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把关爱群众、服务群众工作落到实处。区长倪超说,此次行动的主要目的不只是让公务员帮助一户困难家庭,而是让他们更了解百姓在想什么,有什么需要政府帮他来做。
  
  “绿洲计划”普惠民生
  2009年,集美区出台了社会救助一揽子计划――“绿洲计划”。
  “‘绿洲’是沙漠中的希望,老百姓每每陷入困境之时犹如困在沙漠之中,我们希望‘绿洲计划’带给老百姓希望,让他们生活的更好。”分管民生工作的副区长江根云说。
  “绿洲计划”计划有效整合分散的救助资源,形成了以政府救助为主导,以社会互助为补充、以制度建设为重点,城乡一体化、管理规范化、组织网络化、服务社会化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
  49岁的灌口镇浦林村村民林彩花至今说到“绿洲计划”时感激之情溢于言表,“政府对我们真的很好”,林彩花感慨道。
  林彩花四岁患上小儿麻痹症,现在行走全要依靠一双拐杖。丈夫在外打零工,每月不过四五百的收入,家中还有一个上大学的儿子,一家三口日子过得并不轻松。
  林彩花所住的房子因年久失修,每到下雨天屋顶都会漏雨,连地板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破损,但修缮房子算下来需要18000多元,这对于收入并不高的林彩花一家算是不小的负担。
  正在林彩花一筹莫展之时,2010年区政府出台的《集美区农村困难家庭住房救助办法》帮了她的大忙。根据该政策,按每平米150元的补助,林彩花一家拿到了12000元的住房救助。此外,针对林彩花的个人情况,区残联还提供了4000元的无障碍改造费用,解决了林彩花一家的后顾之忧。
  除了林彩花这样的本地人能享受到社会救助,外来务工人员在社会保险、子女教育以及医疗等方面几乎与本地人享受相同的待遇。
  
  你养老 我买单
  61岁的杏林街道曾营社区的林基丁在说到“老无忧”养老保险时,脸上笑开了花,这位因征地而失去土地的老人怎么也没想到,政府竟然全部买单为自己养老。
  1979年被征收土地后的林基丁以每亩地60多元的价格拿到了四五千元的劳力安置费,并被安排到当时区政府所办的集体企业。之后他又自谋职业,但每月收入不过40几元,除了养家还要自己建房子。上有老下有小的情况,让林基丁背负了很重的经济负担。
  随着城市化进程以的加快,如林基丁一样的失地农民成为集美区一个日渐庞大的群体,怎样让丧失了基本生产资料的农民老有所养也成了区领导关注的问题。
  2005年6月,集美区政府率先实行了被征地农民参加养老保险的补助办法,起初每人补助1万,后来随着被征地农民参加养老保险缴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将补助标准从1万元调整为参保总金额的26.7%,即每个参保对象补助可达15307元,女性年满55周岁、男性年满60周岁后,就可以按月领取750多元到800多元不等的养老金。
  然而,在政策执行的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失地农民无力缴付自筹部分,从而致使好的政策“难以落地”,失地农民老有所养的目的难以真正实现。
  2009年,针对此种情况,区政府作出了一项让人意想不到的决定,推出了“老无忧”养老保险贷款参保方案,即现在一次性补缴15年社保费57332元,即可在规定年龄后领取养老金。其中除去政府补助的26.7%之外,其余参保金由区担保公司提供担保,银行信用社向符合退休条件的失地农民按基准利率提供最长8年期限的贷款。这样办理退休手续后的次月,每月800多元退休金部分用于偿还贷款本息,参保人每月还可领取200多元的退休金,8年还清贷款后,参保人每月将可望领1000元以上的养老金。
  2010年10月,林基丁也参加了“老无忧”养老保险,并已经开始拿到每月200多元的养老金。据集美区人事劳动和社保区局长钟志隆介绍,集美区已经有16777人参加了“老无忧”养老保险,其中12100人已经开始领取退休金。
  在谈到政府在“老无忧”养老保险中可能承担的风险时,区委书记黄锦坤笑称“政府就是兜底的,好事就要办好。”
  优美的环境、完善的社会保障、优质的教育资源,集美聚集了人气,不但让本地居民生活的更幸福,还让更多来自外地的务工人员愿意留下来。集美区副区长江根云说,未来用工荒可能是一种常态,我们要营造一个好的大环境,把外来务工人员留下来,企业用工问题解决了,这是一个良性循环。对于我们来说,民生就是我们的生产力。

相关热词搜索:生产力 民生 集美:民生就是生产力 民生银行集美支行 集美民生银行营业厅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