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神”的理想照进了现实】 理想现实之神

发布时间:2020-03-26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42岁的侯远东还没有结婚,现在是吉林省梅河口这个县级市的水利局团委书记,股级干部。今年夏天拿到吉林大学的硕士文凭后,他将是整个梅河口市政府部门里学历最高的人。因为参加了太多次各种考试,他被当地媒体封为“考神”。他并不介意被这么称呼,但心里很清楚:“考神是说考试成绩特好的人,我这种考神是屡战屡败的,和那种考神不一样。”对于媒体报道引发的争议,他很淡然地表示:“允许争议存在,但他们都不了解我的内心世界。”
  
  五次高考
  侯远东至今还完好地保存着自己参加高考的每一张准考证,从1987年到1993年,共有五张。巧合的是,每次考试的考点都是梅河口市三中。五张已经泛黄的准考证和梅河口市三中,共同见证了侯远东艰难的青春。不过,这一点从准考证照片上找不出丝毫痕迹,每一张照片上,他都习惯性地保持微笑。
  1987年,19岁的侯远东第一次参加高考就落榜了,全班也只有一名同学考上了一所分数要求不高的师范学校。“当时高考升学率相当低,能考上个中专也很不错了。”这次落榜并没有让侯远东感到挫败,他很快便选择了复读。第二年,由于数学成绩太差,他依然名落孙山。“那次对我也谈不上打击,周围的人也没几个能考上的,我也不认为考上学就是成材的唯一一条路,就不打算复读了。”
  在那个年代,对于大多数考不上大学的人来说,当兵和进工厂都是不错的选择。当兵退伍能够安排工作,企业也都是国营、集体企业,能当一名工人也令人羡慕。但对于一个普通工人家庭的子女来说,能够选择的机会依然不多,而且失落接踵而至。没有当上兵,工厂进不去,干部招考也与他无缘。
  上世纪80年代末,一些地方的国企为了筹集资金,面向社会招工,考上的人要交5000元集资款,5年后钱再返还给本人。恰逢当地酒精厂招工200人,侯远东报了名。这次考试,他考了第73名,但家里交不起钱,集资上班的路也被堵死了。“所有的出路能想的都想了,该尝试的也都尝试了,但都走不通。”
  侯远东开始领教生活的艰辛和无奈,不过,生活依然要继续。为了筹钱上“新闻函授班”,侯远东开始蹲市场、走街串巷做点小生意,卖过雪糕冰棍、卖过蔬菜水果,晚上则挑灯夜战写文章。第一篇“豆腐块”就被《梅河口贸易区报》采用了,此后侯远东热情越来越高,发表的“豆腐块”、“萝卜条”也越来越多。
  生活开始有了转机,但这种生活方式并没有让周围的人认可,也没有让自己满意。“一些人认为我是不务正业,在他们眼里有正式工作才是‘正业’。怎么才能有‘正业’,那时无非就是高考、当兵、进工厂。”
  对于此时的侯远东来说,能够走上“正业”的机会只剩下继续高考了。“在经历了这么多艰难之后,我决定再次高考。这次我告诉自己,社会上无论招工也好招干也罢,我都不考了,就是一门心思高考。”1991年2月24日,在离开了校园两年半之后侯远东重新回到了课堂,此时他已经23岁了。当年7月,高考如期而至,侯远东第三次走进高考考场,但这一次又失败了。在羞愧和压力下,侯远东选择了坚持。然而压力并没有给他带来好运,高考的再次失利,第四次让他品尝了失败的滋味。“平时学习比我差的好几个同学都考上了,我却落榜了。怎么办?如果不复习就等于前功尽弃。就像挖井一样,差一锹就见水了,如果不继续挖,就等于白干了,还是再复读吧,我决定参加第五次高考。”
  第五次复读,侯远东每天早出晚归,带着一个大饭盒,中午吃一半,晚上买碗豆腐脑泡着另一半吃。父亲下岗了,夏天干点零活,冬天烧锅炉;母亲单位不景气,工资不高,有时还不能及时领取;妹妹也在上学,家里状况依旧不好,买不起复习资料就只能向同学借。此时,距离侯远东第一次参加高考已经过去五年了。对于一个经历四次失败的复读生来说,每一天都在重复炼狱般的机械生活,身体和心理都接近承受的极限。
  1993年9月4日,录取通知书下来了,在读了“五个高三”之后,已经25岁的侯远东终于考上了吉林通化市财经学校,一所中专学校。这个结果对于侯远东来说,算不上悲哀,也没有带来太多兴奋。侯远东不是一个喜欢对生活抱怨的人,他很平静地接受了这个结果。
  
  另类“考神”
  侯远东被媒体封为“考神”源于吉林《城市晚报》的一篇报道。在看到报纸上一篇《学子考研失败进精神病院,自关小黑屋一年》的报道后,侯远东给报社打了电话,希望用亲身经历,来激励一下报道中的当事人,告诉他一次考研失败不是什么丢人的事。他的“传奇”经历立刻吸引了记者的兴趣,很快,一篇题目为《42岁“考神”考试24载,“不要脸”变“真长脸”》的报道发表了。
  除了七年时间五次高考的经历,在此后的十余年时间,侯远东也在不断尝试各种考试。1995年中专毕业后开始自考,考完专科考本科;2008年,39岁的侯远东考上吉林大学硕士研究生;2011年3月,他又走上了东北师范大学的博士生考场。
  在侯远东的观念中,并非每个人的奋斗都要通过考试的方式,但这种方式适合自己,并且一再得到了实践的证明。中专毕业后,他被分配到了梅河口市水利局,虽然因为一些原因在等待十年之后才被通知回到接收单位上班。在先后拿到了东北师范大学专科毕业证、本科毕业证后,他独闯京城,先后进入新华社和中央电视台工作,为宣传家乡和争取资源出了不少力。在他的辅导下,妹妹侯燕在公务员考试中拿到了第一,现在已经是单位的科长了。
  在被报道后,侯远东开始频繁接受媒体采访,但很快,争议和质疑也随之而至。很显然,在现实的环境和大众的标准中,他远远算不上是一个成功者。年逾不惑,只是一个县级市的小科员,甚至还没有结婚。有专家通过媒体表示,侯远东被学历折腾成这样是一种心理障碍,太脱离社会实际。甚至有评论认为,侯远东让人们真切地感受到了教育功利化和“唯文凭论”、“唯学历论”的宽广市场,“考神”故事透出官场之疡。
  对于各种争议,侯远东只是淡淡地表示:“都是他们在炒作,我只希望对迷茫的人有指点作用。”“我五次高考,所以有了正式的工作;我有本科学历,所以才跻身央视。百姓的孩子不通过考试,那靠什么立足?”
  侯远东并不是一个考场的得意者,但多年之后依然推崇考试在自己命运转变中的积极作用:“不管你认为教育有没有弊端,必须得参加考试,通过考试选拔人才可以相对公正、阳光,所以我通过考试改变命运没错。”
  
  现实的理想主义者
  侯远东认为自己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也很容易给别人留下这种印象。
  他喜欢看名人传记并总是以此激励自己,他也喜欢谈理想、谈抱负:“我不崇高,可我知道要争气。我的理想就是能为家人,为社会做更大的贡献。”
  他每天都要免费解答来自全国各地的考研、高考学生的咨询并且乐在其中。虽然现在并不算成功,但他总希望能够影响更多的人:“我是凡人,但要做凡人不能做之事。”在爱情方面,他也认为自己很理想化,找媳妇不看学历、不看工作、不看家庭,看性格、看人品,踏踏实实过日子就行了,“爱情其实越简单越好”。
  “理想主义者从来都是没有好下场的。但如果我不坚持,会更惨。”在和侯远东深入交流后会发现,其实他对现实有自己的理解,甚至更为现实主义。
  “我愿意参加五次高考吗?我愿意40多了还不结婚吗?我只有奋斗,别无选择!”侯远东曾经在微博上留下这样的签名。他现在每天早晨6点多就到单位开始读书,晚上回到家照顾完侄子之后继续读书,周末还时常到办公室修改硕士论文。尽管人到中年,他对自己的职业依然有清晰的规划,希望能考上博士,毕业后进入省委党史研究室工作。
  他的硕士论文题目是《毛泽东反腐倡廉思想研究》,对于国情和现实,他深信一句话:“毛泽东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问题的根本依据。”
  在很多人眼里,烟、酒、麻将都不会的侯远东并不适合官场,但他自己并不这么认为:“我不拉派,不结伙,但勤奋、敬业、实干,哪派领导都要用我的。” 现在,在水利局领导的安排下,侯远东每周都要给局里的机关干部上课,讲政策和时事。
  从北京回到梅河口这个县级小城,他平静地生活和工作着。在单位,侯远东是团委书记、后备干部、先进工作者、“市优秀团干部”。现在,局领导和分管副市长的讲话稿不少是出自自己之手,这让侯远东有了成就感:“如果我认为我不能融入小城市,而现在恰恰在小城市,那我就要遭罪,所以我要有胸怀。”
  他很爱对记者说一句话:我既仰望星空,又能做到脚踏实地。而面对别人对自己过于理想化的质疑,他坚持认为:“事实上我比他们更接近现实。”

相关热词搜索:进了 现实 理想 “考神”的理想照进了现实 理想照进现实 让理想照进现实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