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橄榄”快成长 新橄榄早课堂7点共成长

发布时间:2020-03-26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最近几天,中国社科院发布了一份报告,让不少工作或生活在城里的人开始困惑起来:我属于中等收入人群吗?我“被脱贫”了吗?   这份通称为“2011年城市蓝皮书”的报告,全名为《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4――聚焦民生》。报告称,到2009年,我国城市中等收入阶层已达2.3亿人,占城市总人口的37%左右;按照目前城市合理的贫困线――人均年收入7500-8500元之间,全国城市贫困人口数为5000万人,约占城市总人口的8%。
  两组数据,均引发了民间的一片质疑:究竟有没有2.3亿人达到中等收入标准,或者他们是否真如蓝皮书所述“有较高且稳定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家庭消费能力较强”?年收入7500-8500元的贫困底线是否偏低,5000万的数字是否太保守?
  在笔者看来,这些质疑不无道理。前不久,个税起征点提高到3500元以后,有关部门称,全国缴纳个税的人数只有2400万,那么蓝皮书上2.3亿的中等收入人群,与缴纳个税的2400万群体之间,显然存在着巨大的落差,难道超过2亿的中等收入者不用缴税?这似乎与个税政策对不上号。
  如果个税缴纳人数的数据是真实的,那么只能有两种可能:要么偷漏个税惊人,要么2.3亿中等收入阶层是“照不进现实的梦想”。
  另外,在现有的城市物价水平下,7500-8500元年收入的贫困底线,其实比大多数城市的最低工资标准还要低,如果说仅仅拿着标准最低工资的人还不算贫困人口,那这个贫困底线也确实快触“底”了。
  前20年,温饱标准之下才叫贫困,但现在的情况不一样了,不足以满足自己基本生活需求,都可以归于贫困,比如医疗保障、孩子上学等。随着近年物价水平的高涨,贫困人口其实在隐形增加。
  社会学中,有个“橄榄型社会结构”的概念,是指社会阶层结构中极富极穷的都很少,而中间阶层相当庞大的社会。相对于金字塔型社会而言,“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社会更加稳定、更加和谐。
  温家宝总理去年4月在《求是》杂志发文,明确提出我们的社会要形成橄榄型的格局。中国社科院此次发布的的蓝皮书也指出,再过8年,到2019年,我国城市中等收入阶层的比重可能首次超过中低收入阶层,将呈现“橄榄型社会结构”。但是,有学者认为,中国实现“橄榄型社会结构”,至少需要30年时间;也有学者说,还需要50年。
  30年也好,50年也罢,天上不会掉下一个“橄榄球”。“橄榄型社会”的建立,不仅必须削尖目前“金字塔”的贫困底座,更要培植庞大的中产群体。
  笔者的一位好友,就职于北京CBD一家知名外企,月入1.5万元,是标准的白领。但是,他并不认为自己是“橄榄型”中间的“中产”。按他的话说,“房奴”“车奴”“孩奴”让他同时赶上了,“‘大鸭梨’下,谈不上什么生活品质”,“只是看起来比农民工风光些”。
  “一座房子‘消灭’了一个中产”,畸高的房价透支了很多“中产人”的半生财富。加上“短腿”的社保、高强度的工作、子女教育、户籍门槛……浸透着“中产”的苦恼与无奈,也使我国建立“橄榄型”社会显得长路漫漫。
  如何尽快壮大中产群体?首要任务,要改写不合理的社会规则,给每一个人提供平等的发展机会;其次,要调整社会资源配置和利益分配机制,为中产阶层创造成长和乐业的空间;同时,还要通过公民教育,提高民众的参与意识和能力,培育健全的公民社会。
  不管2.3亿中产阶层是否被“注水”,不管5000万贫困人口是否被低估,我们需要做的,是正视现实,脚踏实地,让理想中的“橄榄”快快成长为活生生的现实。

相关热词搜索:橄榄 成长 让“橄榄”快成长 橄榄核猴子成长 橄榄核怎么盘红的快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