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智慧书【新智慧书】

发布时间:2020-03-28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历史的细节魅力      姜鸣 著   三联书店2006 年1月   ■皮明勇      认识姜鸣20年,每得其书皆彻夜捧读。掩卷之余,也曾琢磨其引人入胜的特异之处。近读《天公不语对枯棋》,终于相信,正因提供了灵动的历史细节,他的书才具有一种特别的魅力。
  《天公不语对枯棋》描写有北京等地的风物,但绝非一般的轻松游记。姜鸣常常游走在历史遗迹与文献记载之间。睹物思人,由人寻事,藉砖石瓦砾驰骋想象,找诸家杂记考求真相,让读者有“亲历”晚清岁月之感。他所追求的是再现历史的氛围,体味前人的心路,捕捉先辈的智慧。而他所进行的“再现”,不是体系化的宏论,不是概念式的交代,不是浸染式的模糊,而是置于显微镜下的观察、具象性的描绘、近距离的特写。因而,无论物也罢、人也罢、事也罢,都是那样灵动,细腻,真切和富有质感。
  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翁同?的文字。
  翁同?是同治、光绪两朝皇帝的老师,官至协办大学士、军机大臣。甲午战争中他是“主战派”旗手,权倾一时,名动中外。可当他倾尽心力鼓动的戊戌变法正在拉开帷幕时,自己却被光绪皇帝炒了鱿鱼。他的罢官回籍,成为史家难解之谜。他作为“清流”健将,具有传统士大夫爱国保民的强烈情怀;一旦面对日本侵华、清军海陆连败,他却提不出任何可行的对策。郁闷之中自己找乐,竟为寻找他家丢失的仙鹤,做了一篇洋洋洒洒的寻鹤启事,说,“诸君如能还我鹤,白金十两无扣剥,倘若知风报消息,半数相酬休嫌薄”。他被光绪罢官,君臣在颐和园宫门边上辞行。皇帝望着这位白发老师一言不发,翁则“黯然如梦”,心中无比惆怅。他想不明白光绪皇帝为什么在这么关键的时刻抛弃了他。当时的诸多关心时局的人、后来的诸多读史明智的人,也都想不明白。
  姜鸣从《翁同?日记》,还有当时的小说《孽海花》等文献资料中,搜寻到一些鲜活的素材来描摹翁这个人物。将笔墨重心落在远离了宏大叙事、庙堂行止,却最能体现这个人物生命特征的几个细微之处。从小说、诗文中找史料最出名的是陈寅恪先生的《元白诗证笺注》,但这个天才的创见并没有成为一个得到承继的传统,因为从稗官野史里面考证出“真材实料”来其实更费功夫。然而这样的努力确实使历史叙事显得生动和灵性,甚至更为真实。姜鸣还花费了很大功夫,找到翁同?须发皆白的照片,找到作为晚清“清流”对立面人物沈桂芬、董恂、毛昶熙的合影,而这些老照片我当初为编纂《中国军事百科全书》曾多方搜求却未得见。
  今天,当我们来到王府井,驻足东方广场时,会意识到自己就站在翁同?等历史人物生活过的土地上。虽然物异人非,依凭了姜鸣提供的历史地图,我们的眼光与古人对接,思绪与古人交融,如琢如磨,也能些许体会到当初他们的喜怒哀乐。
  长期以来,史学界将“乾嘉考据”定位为斤斤于字句之辨,专注于细微末节。学者引以为戒,惟恐被人视为琐屑。时下,学术跟着浮躁生活加快节奏,天马行空。然而,对历史细节的追究,并非我们想象中那么迂拙。大风起于青萍之末,真实、灵动的细节可以提示、揭示出“微言大义”。《天公不语对枯棋》在这方面,同样也提供了大量实例。姜鸣自称“史学票友”,但却以特有的执着,逡巡于微末之地,再现了历史的细节魅力。
  
  《思考与回忆》
  [德]俾斯麦著
  三联书店2006年2月
  俾斯麦1862年任普鲁士首相后致力于他一向的志业:以“铁和血”,在战争炮火中把四分五裂的德意志统一起来,成为欧洲强国。1871年他成功实现这一愿望,并出任帝国首相。1890年俾斯麦去职后,潜心于回忆录《思考与回忆》。作为19世纪后半叶欧洲最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他见证、参与并影响了这一时代,这本倾力撰写的回忆录,不仅述往忆旧,亦是政治遗言。俾斯麦纵横捭阖、波澜壮阔的一生,他的政治思想与外交战略及19世纪欧洲复杂多变的历史尽现于此。
  
  《像一块滚石》
  [美]鲍勃?迪伦著
  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1月
  美国一家媒体这样表达对这本书的赞赏:“我们早就知道迪伦会写,但我们没想到他会写得如此出色。”大众文化偶像鲍勃?迪伦在手动打字机前坐下来,断续三年敲出了一部回忆录。当这位摇滚老江湖用如此热忱、怜悯、深邃的目光回顾往昔岁月的时候,那些辉煌和黯淡的人物和地点,那些人生历程中充满了各种可能性的重大时刻,全都染上了非常年代那尖锐而热烈的色调。和《在路上》一样,《像一块滚石》是对一代美国艺术家命运的精湛记录。
  
  《当年事》
  陈明洋编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5年12月
  《当年事》是《南方周末》当年的实验特刊“解密”版的选集。编者自己,把这些文章看作“一只只照向历史舞台无数幽暗角落的射灯”。毛泽东,江青,刘少奇,彭德怀,胡耀邦……一个个声名显赫的大人物;清华大学,狱中的日子,隔离,蒙冤前后,精神导师……一个个鲜为人知的小细节,两者之间的巨大张力为一种不那么主流的历史解读留下了空间,或者用编者的话说,留下了疑冢。

相关热词搜索:智慧 新智慧书 新智慧杂志 新智慧杂志是什么级别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