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志强 维护媒体的表达空间】 媒体关系维护

发布时间:2020-03-30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浦志强看起来确实不像一个律师。   他有将近1米9的身高,体重也将近200斤,头发短到近似没有。站在一般人面前很有一种压迫感。声音听起来有点闷,像从胸腔里面蹦出来,而不是用嗓子说话。
  更像是一个摔跤手,而不是一个律师。他自己也坦称“长得确实粗点”。
  也许从外表上看惟一像律师的地方是他很忙。带了两部手机,接受采访时,手机响个不停。
  从2003年开始,浦志强进入公众视野。他代理了一系列名誉侵权案件。其中最有名的包括:余秋雨诉肖夏林名誉权案,广州华侨房屋开发公司诉《中国改革》杂志社名誉权案,张西德诉陈桂棣、吴春桃(《中国农民调查》作者)和人民文学出版社名誉权案……
  他说:“一个人到了我这个年纪,40岁,不惑了,认准的路很难放弃。”
  
  “咬着牙在顶着”
  
  这一系列的案件中,浦志强都是作为被告律师出现,他说:“我要维护媒体的表达空间”。
  对于媒体他有一种天生的亲切感。和记者聊天,提到未来的出路,甚至一脸严肃地说:“如果我不当律师,就去当记者。”
  他念研究生跑到中国政法大学,却没有学法律,而是学的古代汉语,对文字有一种天生的执著。他的辩护词和文章,文采斐然,有时激情洋溢得让人很难想象这是出自一个律师的笔下。
  当初研究生毕业后,浦志强的工作和法律并不怎么沾边,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去大钟寺农贸市场当秘书,而这个工作还是校长江平先生推荐的。此后又干了一些像法律助理这样的工作。
  三十而立再去考律师,给出的答案是“活得不好,总要混饭吃”。
  32岁才开始当律师,刚开始十分辛苦,一年要做二三十起案件,这些案件主要涉及投资、房地产、破产……
  “你知道么?做商业案子,我自己是很优秀的。有些大场面就我能镇得住。”谈到专业领域,本来扎在沙发里的他突然向前探身,自信满满地。
  一个做律师的男人快要到不惑的年纪,突然走红,因为打名誉权这样费力不讨好的官司而闻名。很多人奇怪:“你图的什么?”
  ――“其实我一直都在关注社会热点,前几年也在做类似的案件。像边锋和曲乐恒的官司就是我接手的,替小曲打,打得很好。”
  ――“能够调动一个人的激情的,名誉是一个因素。我不否认名誉对我的吸引,比如我还当过大学老师,我有点好为人师。”
  他甚至还不否认打这样的官司对他的律师事务会有一定的帮助。“我现在七成的精力都用在一些公益性案件上,没有更多的时间去接手经济案件。”
  浦志强说自己有时候会感到孤独,“一阵一阵的”,因为还没有一个完备的商业模式能给他们这样的“公益律师”提供有效支持。“自己是单枪匹马,咬着牙在顶着”。他有点抱怨,但是信心依旧充足,“我希望自己能够靠打名誉权官司来维持生活和经营”。
  “西方会有很多的民间社团、基金会,他们会游说、募款,给打公益官司的律师提供经费。像一些公益性的官司比如吸烟致癌,涉及几千亿,动辄就要搞个十年八年的。律师是要按小时收费的,可以打个折,但不能不收费。”
  
  “推动社会前进是最好回报”
  
  身为律师,浦志强对这个行当的作用看得很重。
  “律师首先要有职业操守,还要有人文关怀。他们应该是对规则的尊重者,而不应该成为法治的破坏者。律师还应该是新规则的参与者,对于像收容制度这样一些不合理的制度,律师就要发出自己的声音。”
  1965年出生的浦志强今年已经四十不惑了,他说自己还是有点愣,心态像20岁的,不像40岁的,有的时候考虑得不是太多,认准了就去做。他说这跟他的性格和经历有关。
  “穷的时候被人帮,很多朋友和老师都帮我。现在我有能力了,没办法一一回报,把自己的事情做好,能推动这个社会前进就是最好的回报。”
  “研究生毕业时没工作,江校长给了我100块钱,让我去买饭票,我拿了就走,后来我有了稿费就还了他。他说不用了。我跟他说:‘您先拿着,没钱了我再朝您要。’”
  
  浦志强简历
  1965年出生,河北滦县人。1986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历史系。1991年中国政法大学硕士毕业。
  当过农贸市场的经理秘书、大学讲师。1997年开始作律师。被认为是大陆近年来兴起的“公益律师”的代表者

相关热词搜索:表达 维护 媒体 浦志强 维护媒体的表达空间 维护媒体的表达空间 浦志强律师演讲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