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后映秀|汶川地震党的贡献

发布时间:2020-03-31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6月19日,映秀渔子溪村。   这是一个平常的夏日傍晚。主人家忙着炒菜煮饭,工人三五成群坐在院坝吃饭聊天。零星的雨点逐渐急促,狂风把院坝里的雨棚吹得砰砰直响。突然,“哐当”一声,盖在棚顶上的一块木板被狂风吹起,刺破雨棚,硬生生砸在餐桌边,吃饭的工人扔下饭碗,躲进房间。看着那块厚实木板,马秀明一脸惊恐:“幸好落在空地上,要是砸到人,肯定头破血流!”屋檐下,工人们端起碗接着吃,回锅肉、红烧豆腐、啤酒……风停了,雨也淅淅沥沥,一切又恢复了平静。
  自然的修复能力总是惊人。渔子溪村背靠青山,满目苍翠,地震痕迹已难寻踪迹。只有置身村庄、地震博物馆和灾民集中安置房的工地,听着轰隆的机械声,看着穿梭来往的工人,才能感受到这里曾经被地震摧毁。
  从去年6月开始,当地政府鼓励村民在房屋修建期暂时外迁居住,并每月发放生活补贴550元。但部分村民选择留守家园,在老街上搭起窝棚居住。在这几十户临时窝棚里,马秀明的3层楼房显得格外突出。这是地震中渔子溪村3栋没有倒塌的房屋之一,如今成为建筑工人的临时食堂,马秀明家每天供应40多名工人的早中晚餐。“500多块钱的补贴能维持基本生活,没了土地,我们只能打工。”马秀明兄弟姐妹一家60多口人,全靠它生活。
  地震伤痛尚未平复,渔子溪村正在重建的过渡时期,挣钱养家糊口成了村民面临的首要问题 。“以前,这片400多亩土地上出产玉米、土豆、红薯、蔬菜,养活了全村600多口人,”村民马福羊站在如今已成为一片巨大工地的田地前,回想起地震前的生活,“现在,吃根葱都要买。”
  最让村民惦记的,还是房子。住在窝棚里的村民,眼看着重建的安置房一栋栋修起,心里除了高兴,也担心搬新家需要的花费。村民马锡康简单地算了笔账:除却政策补贴,三口之家要搬进90平米的住宅,至少还得掏5万元。56岁的他现在工地上负责混凝土搅拌,月收入1500元。

相关热词搜索:震后 震后映秀 映秀 映秀地震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