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问津的平民英雄|无人问津

发布时间:2020-04-06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见义勇为是一种传统美德,从古至今,受人尊崇。但现在,这一话题已经变得沉重。多年来安徽表彰的230名见义勇为者,牺牲58人,伤残33人,家庭困难的多达125户。中华见义勇为基金会不久前对全国5770名受到省级以上表彰的见义勇为先进人物的生活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令人担忧。有2920名见义勇为先进人物生活困难,占被调查人数的50.6%。且见义勇为先进人物中,农民、工人、打工者居多,占到70%以上。直接后果是因见义勇为致伤、致残,有的甚至牺牲,使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陷入了生活困境。至今国家并没有制定关于见义勇为的统一的全国性法规,明确见义勇为人员应该享受的权益和保障。也因为此,关于见义勇为的定义,至今也没有明确和统一的表述方式。因为缺乏法律意义上的准确定义,也让见义勇为后的补偿和赔偿变得步履维艰。他们是平民英雄,我们不能忘记他们。
  9月下旬的一天,从合肥郊区罗集拐向乡村小路,一股稻香扑鼻而来。正是单季稻收割季节,道路两边一片繁忙景象。
  水泥小道走到尽头,接下来是砂石路,砂石路的尽头就是周汝金的家。这是一栋尚未盖第二层的3间平房,周汝金独自一人坐在门前吃力地掰着刚刚摘下来的棉花,残废后他的右手已经失去功能,动作很慢,很费力。“自己不干,家里的两亩棉花和6亩单季稻就没法收获。”周汝金说,“妻子原本就残疾,全家现在收入全仗着这8亩地,几年前的治疗费还欠了近两万元。”
  家里极其简陋,3间平房空荡荡的,一家四口窝在里间的一间10平米卧室里,儿子和女儿睡的是双人床。除了债务,还要供两个孩子上学,这让周汝金颇感压力。如果不是2007年3月18日那次救人发生意外,周汝金应该还是一个很好的木匠,房子也早该是二层楼了。
  在合肥南陵路一间出租房里,68岁的李昌年独自一人守在自己的小卖部里。自拆迁以后,李昌年和老伴一直住在出租房里,依靠这个小店铺为生。一年前发生的那件事情虽然已经过去,但李昌年的伤依然隐隐作痛。
  2010年2月26日下午,一伙小偷开着轿车去偷自行车,被李昌年和老伴发现并阻止,小偷发动轿车将夫妻俩一路拖行狂奔数百米,直到轿车撞倒了一辆电瓶车,才停下来,老俩口双双受伤住院。最让老人郁闷的是,事发当日无数人围观,竟然没有一个人挺身而出,眼睁睁看着小偷逃掉。直到今日,老俩口的义举仍未得到有关部门的认可。“受伤后,听力越来越差!”李昌年说,“如果再发生这样的事情,我还会去管。”
  几天后,记者抵达位于合肥北二环附近丁东家时,已经是中午11时。还没踏进大门,就听到一阵抽泣。“昨天是丁东去世两周年忌日。”丁东的父亲、63岁的丁玉宝喃喃地说着,眼角开始湿润。客厅里,丁东的妻子胡国松和母亲正在抹眼泪。
  对丁玉宝来说,两年前的事情仿佛就在昨天。丁东去世后对全家打击很大,父亲现在是脑干梗塞,母亲身体也很弱,妻子胡国松身体也不是很好,还要照顾孩子,全家的生活来源主要依靠丁玉宝的退休工资。“生活苦一点我们可以支撑,我们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尽快将丁东的烈士批复下来,这样对丁东也是一个交代。”丁玉宝老人说,“丁东的申报材料9月初刚刚从区里报到市里。”
  在合肥五里井社区居委的一栋两层居民楼里,72岁的陈邦栋老人独自一人坐在卧室床上发呆。2001年2月20日自己的那番英雄壮举,在他的记忆里早已模糊不清。老人不断敲打自己的脑袋,却怎么也想不起来具体是哪一年,和怎样一个过程。10年前在城隍庙身中数刀仍与歹徒搏斗的英雄,如今已落入如此悲凉境地。
  “他现在大脑已经开始萎缩,记忆力逐步消退,连生活都不能自理。”陈邦栋的儿子陈道柱一边帮父亲擦脸,一边告诉记者,“头上身上中了十几刀落下严重的后遗症,大脑萎缩不算,还常常大小便失禁,现在整天呆在家里,请了一个阿姨陪护,出去了也认不得回家的路。”
  在合肥,像周汝金、丁东、陈邦栋、李昌年这样的平民英雄还有很多。救人遇害的徐福芹的家人,以及勇救落水大学生不幸溺亡的苑继臣的家人,这些英雄以及他们的家属有的生活极其艰难,有的连见义勇为都没获得承认。他们应该赢得社会的尊重,获得相关部门的表彰,他们的生活处境应该得到改善。

相关热词搜索:无人问津 平民 英雄 无人问津的平民英雄 平民英雄 平民英雄人物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