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小学班级管理的要素体系

发布时间:2018-06-21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摘要: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但学校的关键工作是“常规”。班级作为学校最基层的单位,无论是营造学习环境,还是促进学生个性成长,都需要以良好的班级管理为前提和保障。在班集体建设中,需要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要素体系,以“规范”明“方向”,营造良好的管理氛围;以“信任”激“潜能”,发挥集体的管理智慧;以“表率”促“提升”,保证班级管理质量。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要素;体系建设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6)35-0011-03
  班级管理是班主任与全班同学明确班级发展目标、形成班级集体、建立班级组织、有效开展班级活动的过程。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对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的形成至关重要。所以,有效的班级管理,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推动素质教育深入开展,保证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笔者结合多年班主任工作实践,谈谈关于构建小学班级管理要素体系建设的一点体会。
  一、本为先,效为实,体现“规范”要素,让制度成为班级管理的“风向标”
  一个优秀的班集体,是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的具体体现,需要适合学生发展并被学生所认可的管理制度作支撑。
  首先,要建立管理制度。《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規范》,作为约束中小学生言行的基本“法规”,就是班集体建设应遵循的纲领。班主任在制定班级管理制度时,首先要充分考虑地区、学校、班级以及学生个性等多种因素的差异性,还要组织学生广泛讨论,采纳学生好的意见、建议。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班级管理制度的制定过程中,不仅在初始阶段就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获得尊重感,对管理制度的执行也会更到位。
  其次,要组织有效实施。在制度管理过程中,班主任管理的方法、手段等因素直接影响制度执行的效果。可以对管理制度进一步细化,如对学习、纪律、卫生、集队集会、活动等,都要明确具体的目标和要求,使学生知道各个方面应该怎么做,知道要达到什么要求,什么问题由谁负责,怎样负责,又怎样解决等。这样,使学生在常规上能时时进行对照,适时改进或改正。久而久之,让学生在常规中养成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以真正实现学生由被动的“要我做好”向学生主动的“我要做好”的转变。
  班主任在接手一个班级时,首先要向原任班主任、任课老师充分了解班级的整体情况、个别特殊情况,再与学生共同讨论制定各项符合班级情况的“班级管理细则”,并对每一个小组、每一位学生进行量化评估。如对学生课堂纪律,要求做到“三认真一积极”,即认真听、认真记、认真想,积极发言;对学生课间纪律,要求做到“三不两好”,即不追逐、不打闹、不喧哗,文明好、礼貌好。这些明确具体的要求并不是给学生划圈圈,约束学生的发展,而是规范要求,为学生形成习惯、充分发展提供保障。
  二、信其能,用其长,注重“信任”要素,让学生成为班级管理的“主力军”
  一名优秀的班主任,要走进学生的内心。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知识逐渐增多,视野不断拓展,他们对好、坏,善、恶,美、丑都有了一定的辨别能力,他们各个方面的潜能也在不断地被开发、释放出来。所以,作为班级常规管理的老师就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充分地相信他们,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多鼓励、多表扬,给他们以信心;给学生表现的机会,每个学生身上都存在着优点和缺点,只不过在不同的条件下表现的形式有所不同,要充分利用他们的好胜心理,让他们发挥自己的特长、优点,给他们表现的机会,以增强他们的信心。实际上这同时也在无形中不断修正他们的缺点,要给学生改错的机会,每个学生不可能不犯错误,关键问题是让他们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改正错误。这就要求老师对犯错误的学生不要“一棒子打死”,要给他们改正错误的机会。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避免再发生类似错误,还能让学生在老师的这种“宽容”中,进一步激发信心,挖掘潜能。
  教师在班级管理活动中坚持以学生为本,时刻尊重、理解、关爱学生,采取人性化的教育和管理手段,以满足学生各方面的发展需求,最终促进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和自由全面的发展。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在班级常规管理中的得力助手的作用。一个优秀的学生干部,能协调好老师与学生的关系,正确处理班级管理中的各种问题,及时准确传递班级的各种有效信息。用好班级学生干部,能激活整个班级的常规管理的规范化。所以,培养和训练优秀班级干部,也是班主任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此,首先要选好学生干部,通过民主公开的选举方式,选拔能力强、有潜力、集体荣誉感强,并被同学普遍认可的学生担任学生干部。其次要用好学生干部,老师不仅要对学生干部“放心”,相信学生干部能贯彻好老师的意图,管理好班级,组织好活动,更重要的要对学生干部“放手”,发挥老师把握方向和原则指导的作用,不过多限制和干预学生干部对班级的管理,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能力,定期组织学生干部对班级管理工作进行总结,让学生干部在发现和分析问题中调整、完善管理措施。在班级常规管理中,可以采用学生轮流担任学生干部的值日制度,让每一位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都能得到锻炼和提高,也让学生体验到学生干部工作的难度,从而增强学生在班级中的规范意识。
  三、言必行,行必果,渗透“标杆”要素,让形象成为班级管理的“助推器”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儿童的心灵是敏感的,它是为着接受一切好的东西而敞开。如果教育者(教师)诱导儿童学习好榜样,仿效一切好的行为,那么,儿童身上所有缺点就会没有痛苦和创伤地、不觉得难受地逐渐消失。“以身作则”要求教师尤其是班主任,以良好的职业操守和师德品行赢得学生的尊崇。学生对老师的尊重和信任,是建立在老师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上的。这种威信不是依靠独断、强制和严惩获得的,而是在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中,在老师“为人师表”“以身作则”的行为表率中体现出来的。笔者在班级常规管理中有一种深切的感受,就是作为班主任必须要做到“言必行”,即班主任对学生说过的话,要在工作中落实,老师对学生许诺过的,要对学生有所“交待”,对学生中存在问题必须及时、公正、合理地处理好,做到一视同仁,让学生感到老师是“说话算数”、“遵守诺言”、“大公无私”的老师。这样,不仅能提高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也对班级的各项常规管理的顺利开展有所促进。同样,在班主任工作中,要对学生渗透“行必果”的教育,教育学生要言行统一,要“做行动的巨人,不做语言的巨人”,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责任感。在教育学生过程中,对学生制定的各种目标,不断地提醒他们不要停留在口头上、纸面上,并定时检测学生目标的达成情况,要求学生“既然说出来了,就要想办法去争取,去实现,为之付出自己的努力”。在操作中,充分利用班队会、晨会,让学生去讨论有关这方面的问题,让学生在不断的自我对照中查找差距,及时调整自我要求,不断向既定目标“靠拢”,从而促进学生的自觉行为,增强学生的主动意识。这样,在老师影响、号召下,使师生融洽地生活在班级集体建设过程中,巩固和发展班级常规管理成效。
  【责任编辑 李经普】

相关热词搜索:要素 构建 班级管理 体系 小学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