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感受美

发布时间:2018-06-21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摘要: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应追求知识、能力和情感的统一。在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运用能力,还要利用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课文的语言美,并感受先进人物的情感美和品德美。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美;情感美
  中图分类号:G6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6)35-0032-02
  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欣赏能力和语文素养的过程。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和写作,还要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去发现文本的语言美,并感受人物的情感美,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引导学生感受文本的语言美
  文学作品的美主要表现在外在的文学形式和语言上,同时还表现在作品中人物的情感美和品德美。語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帮助学生学习语言,引导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发现语言美。引导学生学好课文中的名言警句,并对课文中的优美词语学会欣赏和运用。例如苏教版五年级上《清平乐村居》一诗,是辛弃疾笔下不多见的一首质朴、清新的田园词。通过词人优美的词句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农村美丽的生活情景,也表达了词人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教学中就要引导学生体会词的美,情的真,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去体验古诗词词语的“美”。
  [案例]
  师:同学们,请你们再阅读一遍课文,能找出词中你认为优美的词句吗,你们是怎样体会这些描写生活情景的美的词句的呢?
  生1:词中描写情景的词句都是美的,如田园、村庄、老人、孩子,都给人以美的感觉。
  生2:我觉得在二老的眼里他们的几个儿子是美丽的!他们勤劳、诚实、活泼可爱。
  生3:我觉得美丽的景色是通过词人美丽的词句来表现的。
  师:“醉里吴音想媚好”,那二老会说些什么呢?你们能试着说说吗?(背景音乐响起来,古筝曲《高山流水》)
  生:(齐答)能。(同桌、前后桌就说开了!几乎所有同学都面带微笑)
  师:看着同学们个个满脸笑容,老师觉得你们每个人的心里一定是甜美的!大家愿意学着这二老的样子说说吗?
  生:(一对一对的发言!……)
  这一教学片段让我深有感触:作为教师只有深度地解读教材,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创设多彩的教学情境,才能创造出灵动而有生命力的课堂,才可以从“知识课堂”走向“生命课堂”,让情感在课堂上飞扬。也只有这样才能让诗歌教学美起来!
  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教会学生善于发现课文的语言美,让学生通过朗诵去体验文本的语言美。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师生互动,一起分享阅读的快乐,一起体验语文的语言美,一起欣赏,一起进步。在重视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要特别重视引导学生从课外阅读中去留心发现文学作品的语言美,在阅读中体验文学的美。我们要遵循学生审美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体验到评判,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能力。
  二、引导学生学会感受人物的情感美
  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仅要学会发现作品的语言美,还要学会运用优美的语言去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在作文中正确地运用学习过的优美语言。教师要启发学生感受作品中人物的高尚品德和人格美。
  例如,《我不是最弱小的》一文,描写国外一家人在大雨来临之际互让雨衣的情景。语言精美,对学生描写景色是很好的范例。所以在教学中首先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找出描写大雨的情景的语句,并要求学生在自己的习作中学会运用这些秀美词语,更重要的是要启发学生学习作品中主人翁的高尚品德。
  那应该怎样去理解作品中人物的性格特征和行为表现呢?应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去思考,去体会。
  教学的精髓在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要在教学中启发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去发现问题,去思考和探究。当今课堂教学最重要的改革在于:课堂教学要从“问导”走向“导问”,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在《我不是最弱小的》的课文学习中,重点是引导学生根据教学内容体会萨沙说三句话时的心情,创设情境让学生读好这三句话。如:
  师:萨沙的三句话体现了萨沙勇敢顽强的性格特征,你们能体会到萨沙三句话的变化过程吗?
  生:能。他的三句话体现了他由原来的不理解,到不服气,再到他勇敢地承认自己的不对的变化过程。
  师:同学们,我们在生活中也会遇到和萨沙一样的情景吧,你们是如何对待的,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我们来一起体会一下当时萨沙的心情。谁来跟我合作,我当妈妈,谁来当萨沙?
  师:你们想读吗?
  生:想。
  师:好,我们一起来体会一下读的感受。
  师生合作读。
  这个教学片段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找出萨沙的三句话,体会萨沙说这三句话时的心情,从而很好地感受萨沙勇敢的性格。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是多元化的,不仅要让学生对语文知识进行理解和运用,培养学生的词语运用和写作能力,还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态度和情感。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让学生体验语文的美,欣赏语文的美,更要让学生体验人物的情感美,进行美的教育和熏陶。
  《我不是最弱小的》中“萨沙不是最弱小的,萨沙是伟大的!”这是花儿的酬谢,这是妈妈的回答,这也是学生的感悟。走进童心就是站在儿童立场,从儿童的角度看待问题;走进童心就是做儿童世界的使者,融入儿童生活,引领儿童生活;走进童心,要发现儿童,让文本成为儿童生命的一部分。“爱者人爱,仁者无敌”。走进心灵,意味着教师必须为儿童的心灵保留一个自由的空间,一种内在的从容和悠闲,惟有保持这样一种内在的状态,学生才能品尝到精神的快乐。走进心灵,意味着文本必须是儿童的心灵里一个真实的生命场景,文本必须成为有生命的作品,惟有文本保持生命的秉性,才能实现儿童的整体精神。走进心灵,意味着语文课堂必须是心与心交流的时空,课堂必须是儿童的精神家园,惟有保持课堂这样的特性,才有可能文与人整体生成。
  小学语文教学是诗化的,诗化的语文课堂是遵循审美教育规律的,语文教学的春在哪里?就在课文的字里行间,在孩子们思想、语言、动作,一颦一笑,举手投足间。
  【责任编辑 纪敏】

相关热词搜索:引导学生 感受 小学语文教学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