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罢不能的帝国

发布时间:2020-05-22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自美国这个单一民族独立国家体系产生至今,它控制了任何其他国家都无法与之抗衡 的世界力量。尽管如此,最近的两届美国总统,比尔·克林顿和乔治·W·布什,仍然 致力与培养盟国和维持大规模联盟。他们认为这种策略是美国得到别国的安全保障、实 现国家成本最小化和轻松自如处理地错综复杂和纷争不断的国际关系的最佳途径。

  

  恰恰相反的是,目前美国的布什主义谋求的是全球认可的美国价值观并预防性抵御各 种新生的非传统类威胁,其根本目标是取得霸权,成为世界头号强国,或者说是帝国。 这一观点在小布什当选(这使得这个总统任期内的美国呈现出更严重的单边主义倾向)和 2001年的“9·11”恐怖袭击事件的双重推动下猛然摆到了世人的面前。的确,小布什 在“9·11”后的转变就如同他早年在宗教上的转变:就像他先前放荡生活使得其信仰 基督所产生的意义一样,反恐战争已成为其对外政策的鲜明特色和他本人的神圣职责。 如果当选的是戈尔,他在相同的局势下会如何应对?这个问题只能凭空猜测了,但戈尔 在闯入阿富汗时,应该不会像布什那样不择手段。

  

  就某种程度而言,美国霸权的这些新的独断专行事出意外,是事件引起的反应和个人 行为的结果。但更深层次的因素却揭示出这样一个道理:就算政策上的转变是一次“意 外”,那也一定是一次注定要发生的“意外”。美国的强硬态度和单边主义并不是“9 ·11”、布什施政和那些躲在暗中的新保守派阴谋策划的副产品,而应被视为当今美国 在国际体系中占据至高地位后的必然结果。

  

  简单地说,一个力在遇到和它大小相当方向相反的另一个力时方能被制约。同样,一 个国家在缺乏足够的外部压力时,便会无所顾忌。在世界范围内传播民主和自由一向是 美国人的目标,而拥有如此强大的实力使这一目标有了更为实际的意义。并不是说中东 突然变成了美国人憧憬中的丰饶之地,事实是美国如今有能力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他人 。美国在阿富汗的迅速告捷应归功于美国政府对美国式理念的扩充,而在伊拉克信手拈 来的战果将促成一张内容更“丰富”的议程表。布什当局已经毫不担心预防性战争这个 新说法会成为其他国家效仿的对象,因为美国官员们相信,如果其他国家照做的话,美 国不会视而不见,置之不理。他们还辩解说,那不是双重标准,而是实际意义上的领导 权。

  

  霸主的噩梦

  

  强大的力量也为处于统治地位的国家注入新的恐惧。霸主想在世界秩序中树起一根巨 大的火刑柱。在权力扩张的同时,国家利益的定义也更为广泛。大多数国家所关心的主 要是它们的近邻将会发生什么,但对于一个霸主,全世界就是它的近邻,所以说,使得 一个孤独的超级大国去操心任何地区发生的任何事件的,不能说仅仅只有自大而已。不 管这个国家如何安全,国民总觉得还不够安全,如果国家强大有力,政府总会有可以强 迫他人服从的理由来先发制人,来预防他国在将来危害其国家利益。历史学家约翰·加 尔布雷思(John.S.Galbraith)将“暴乱的边境”事态视同为寻求投机的殖民扩张。例如 欧洲势力于19世纪晚期在非洲获得了被他国包围的领土(这些领土通常靠近海岸或河流) ,同时,他们也占领了非太平洋沿岸一些需要治安整顿的地区。在挑起新的地区威胁和 实施新的地区保护的过程中,势力范围和殖民地得以进一步扩张。这整个过程只遭遇了 为数极少自然条件的制约。

  

  同样,近期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爆发的战争使得美国在中亚建立了基地并承揽了安全保 障的义务,而中亚地区则是地球上最后几个美国尚未涉足的地区之一。不难想象,美国 如此沉溺于地方政治,甚至动用军事力量打击恐怖分子和兴起中的游击活动,或许就是 其强权当道的反映(该事态同样发生在哥伦比亚)。

  

  布什当局的动机可能并不自私,应该说是权力、恐惧和良机的综合驱使它走上谋求改 造全球政治和世界上形式多样的社会格局的道路。在美国当局看来,世界不能再停滞不 前。没有强大的美国的介入,国际环境将会愈加威胁到美国及其价值观,此外,有力的 行动还可以加强国际安全保障甚至创造一个更为美好的世界。

  

  这样的推论有助于解释近来国际社会反对美国对伊政策的呼声。以法国为首的反对国 的理由集中于法国历来对荣誉的看重和对美国的轻蔑,或围绕欧洲历史上通过立法来消 除竞争的大陆均势原则展开。在新保守主义思想家罗伯特·卡甘(Robert.Kagan)的描述 中,“美国人是战神马尔斯的后代,而欧洲人则是维纳斯的后代。”

  

  但是,欧洲人真的如此厌恶武力而崇尚法律吗?当面对恐怖主义时,德国和其他欧洲国 家毫不迟疑地动用了国家力量,规模之大可以让美国司法部第约翰·阿什克罗夫特(John Ashcroft)都羡慕不已。而且欧洲现行对少数民族的待遇,特别是穆斯林,毫无宽 大可言。法国人将合法颁布的撤消英国牛排禁令的裁定置之脑后,并不断在非洲制造事 端,他们还和其他欧洲国家一起愚弄国际法,要求允许进口转基因食品。大多数欧洲国 家还热衷于科索沃战争。总之,如果遭遇“9·11”那样直接袭击的是欧洲的话,大概 他们就不会再那么坚持反对使用武力了。

  

  对大西洋两岸根深蒂固的文化分歧的判断忽略了欧洲国家和美国最根本的不同点,那 就是在国际体系中的地位。霸主美国有三个长期存在的优势条件,它们足以平息这场对 伊战争的争论。首先,只有美国有实力采取一切可能的行动来处理像伊拉克萨达姆之类 的问题;
欧洲此刻面对的是搭便车的强烈诱惑。其次,欧洲大国总有理由担心美国的霸 主地位并伺机予以约束;
这十分易于理解,对这个只有在华盛顿落难时,他们的国家价 值和国家利益才能得以满足的世界格局,他们自然深感恐惧。第三,美国的竞争者对联 合国安理会的强迫态度反映出他们对法律和国际管理抽象的执着远比不上对原始武力的 崇拜。他们拥有常任理事国席位,致力于形成一个联合国惯例:既只有在安理会通过的 情况下,才能发动大规模武装行动,从中谋求巨大的利益。安理会席位是这些国家参与 处理国际事务的主要手段。如果安理会被边缘化,法国的势力范围将仅限于它的非洲保护国。

  

  传统权力因素同时解释了为什么尽管公众的态度是敌对的,但很多欧洲小国还是选择 支持美国对伊政策的原因。这些国家最害怕的统治者不是美国而是法德。美国的实力更 强,但是法国和德国离他们更近,也更容易给他们的国家蒙上强权阴影。事实上,法国 人和德国人对这些国家的怨恨不亚于华盛顿取代了“旧欧洲”。具有讽刺意义的是,法 国和德国将美国的辛苦努力刻薄地形容为驱使他们排成一排,同时还蔑视和欺凌站在布 什一边的东欧国家,丝毫没有维纳斯的风范。

  

  最后,这场倒萨战争使预防性战争和霸权之间的联系更为明晰。布什的目的显得异常 的野心勃勃,他不仅要重建国际政治,还要改造那些反抗他的社会,他认为结束这些社 会是保障美国安全的必要手段。布什政府的官员们深信萨达姆政权对美国造成了不可忽 视的威胁,其实质就是强调其极端扩张的国家利益。如果这场战争的目的只是解除萨达 姆的武装或是夺取他的权力,那么这是一场不可理喻的侵略,因为萨达姆所带来的危险 性是间接的和遥远的,不足以成为发动战争的任何正当理由。但如果美国官员期望看到 的是政权的更替可以给中东带去民主,遏止世界范围内的独裁统治和出现积极的改革, 如果美国的先发制人完全证明了布什当局干涉世界秩序是一桩善举,那这场战争是一个 更加庞大的工程中的必然一环。那些意识到这些极端的恐惧和希望的人们会十分赞同英 国演说家索尔兹伯利(Lord Salisbury)劝阻英国不要介入1877~1878年俄国和土耳其冲 突时的观点,“谁都知道因为某个预感而发动一场战争是疯狂的行为,”他接着说,“ 但如果任何事都让人难受,那这场战争是为了粉碎一个噩梦而起。”

  

  不要将我们带入侵略

  

  美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但其力量仍受到两个常理的制约:第一、建设永远比毁 灭更难;
第二,取得成功必须得依靠他人,即使身为霸主,也同样需要外界的合作才能 达成目的。当然,像叙利亚和伊朗那样的国家不敢忽视美国的军事手段,他们三思之后 大概会如布什所愿地限制他们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削减对恐怖分子的援助。但期望这 种顺从会长期保持下去显然并不明智。虽然几乎没有谁可能给美国国家利益以迎头痛击 ,但美国蠢蠢欲动的敌人们不会放弃追求自身利益的扩大。例如,对伊战争使寻求核武 器的风险更大,但也使获取核武器的回报更多,不管这些武器还能有什么其他作用,它 们起码可以阻止全面入侵,因此对那些害怕已经被五角大楼瞄准了的国家而言,购买核 武器实在很诱人。

  

  美国的军事力量并不妨碍它和盟国的关系,也不妨碍和俄罗斯的关系,而且美国还得 到俄罗斯的一系列支持,例如分享关于恐怖主义的高度敏感的情报,重建弱化了的地位 和管理国际经济。欧洲(或者说是旧欧洲)出于传统的均势思想站到美国对立面的危险也 并不存在,因为只有在惟恐统治国强加军事威胁时,他们才会那样做。虽然如此,政治 阻力仍然可能存在,美国规划世界秩序的使命能否完成,关键在于华盛顿的盟友而不是 它的敌人们。虽然美国左右着盟国和有远见的支持者们的动向,然而华盛顿不可能迫使 他们认同美国的一切利益。或许较弱的国家会决定,最好还是听任甚至鼓励美国独断的 霸权主义,那样他们可以从中牟利并可以不花什么本钱。他们或许还得出了这样一个结 论:任何挑战美国的举动都会招致失败或给自己招来一个可怕的对手。

  

  但美国现有的和潜在的盟友的表现取决于他们对几个问题的判断:美国本国的政治体 系会长期坚持布什主义吗?华盛顿会接受盟国的势力范围和价值观吗?它会施压巴以双方 使之最终和解吗?更让人关心的有:美国会为各个国家和世界人民谋求更广泛的利益吗? 还是它仅仅为了自己狭隘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利益而使用武力?布什的世界观给别国几 乎没有留下任何空间,甚至是在民主方面,这不利于获取同盟支持,将狭隘利益置于广 泛利益之上和信奉意识领域的垄断正是霸主向独裁者转化的过程。

  

  在2000年竞选中,小布什说美国需要一种“更谦虚的外交政策”,但布什主义的方针 和观念却正好相反,拒绝成为世界统治者的诱惑是美国面临的最大的挑战。

  

  来源:《国外社会科学文摘》2003年第12期 (原载美国《外交政策》杂志2003年7/8月号)

相关热词搜索:帝国 欲罢不能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