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地理读图教学方法的一点思考

发布时间:2018-06-21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巴朗斯基指出:“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并且应该说它永远是更经济更容易理解的语言。”可见地图教学作为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必要、有效和简捷的地理教学方法,对它全面且恰到好处地运用,必定关系到地理教学效果的优和劣,进而关系到学生能否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更大的收获。
  下面,笔者将自己及同事在地理教学工作中总结的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方法简要论述一下。
  第一,养成个人读图的习惯。笔者注意观察过:在老师不引导的情况下,班上45名初二学生能够主动打开地图册同文本教材及资料对照起来看的同学不会超过10名,约有十几个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会拿出地图册来看,有过半数同学地图册没带,还有个别同学地图册早已不见了。由此可见,相当一部分的初中学生在学习地理时根本不了解地图册的重要性,缺乏最基本的读图训练,还怎么指望课堂或考试时能够独立看懂图呢?因此笔者及几位同事在平时的教学中特别加强了检查、抽查和个别辅导,经过近一学期的训练,班上的大多数学生都能做到左图右书。这一学期,在地图教学过程中,笔者特别将地理挂图或板图展示在学生面前,更加注意画黑板略图,首先使学生“眼里有图”,然后创造更多机会让学生独立在挂图上或板图上指出所学的地理事物,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感受,通过直观来加深学生的印象,使学生对海洋、大陆、大洲以及国家重要城市、山脉、河流、湖泊等在地图上的分布位置有清晰的概念,使学生真正做到“脑中有图”。
  第二,组织读图,构建读图模式。在大部分学生做到“眼中有图”和“脑中有图”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地图上独立分析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特征以及各地理事物间的相互影响,基本实现图文的互相转化,然后积极引导学生们多作知识的横向联系,建立这样一种地理读图的模式,如:在小比例尺地图上看到一个城市西安,以其为中心点,将其他与之相关的知识铺展开来,首先观察其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气候特征及成因等自然地理特征,再从自然地理角度分析经济发展特征,分析出来的经济特征同实际情况一定存在差距,然后寻求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这样,不仅仅把当前所涉及的落实到地图上,而且会链接许多以前学过的相关知识,温故而知新,得到更大收获。这种读图模式对大多数同学来讲,难度不大,且特别有利于学生更加全面、牢靠地掌握地理知识。再比如:在讲“6.22侧面光照图”时,教师先引导学生认识此图的基本构件:赤道面、黄道面、南北回归线、极圈、中央经线及太阳直射点等,然后教师再进一步讲清夏至日不同经纬度的太阳高度及昼夜长短情况;这样可使學生明确夏至日全球的昼夜变化和太阳高度变化规律,进一步加深印象。同时还要借助地图上的各种符号线条、颜色、注记、经纬网的特点,运用分析的方法,帮助学生从地图上找出二分二至之间的相互关系,继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第三,总结引导,提高读图效率。比如讲授八年级下册中国地理时,对照课本及中国民族的分布图、中国地形的分布图、中国陆上主要山脉的分布图、中国1月(或7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图、中国气候类型的分布图和中国主要河流的分布图时,学生都能说出很多东西来,但这并不是地理读图的最终目的,最后必须由老师适时引出的是:读分布图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师生先讨论后总结:一是必须准确记忆区域地理位置。二是要在注意地理事物分布的范围、类别、数量的基础上,多注意与其他地理要素的相互关系:注意事物的起止点、事物的沿途变化和事物的走向;注重同一空间不同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认识不同事物之间的差异;要明确事物的地理范围。三要读懂图例和注记,特别注意题目中新设定的图例和注记,根据图例和注记了解不同符号所代表的含义,同时将图例和注记信息标注到与题目相关的地方,熟悉区域的地理名称及区域地理特征。
  总之,地理教学应重视培养学生看图、识图和分析地理图表、模型、照片等的习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他们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地理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到“左图右书”“眼里有图”和“脑中藏图”,养成良好的读图用图习惯。而读图用图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长期的坚持及训练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编辑 薛小琴

相关热词搜索:教学方法 读图 地理 思考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