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浅析

发布时间:2018-06-21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shxx/shxx201612/shxx20161250-1-l.JPG
  在《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课程实施建议中,自主学习已经成为小学数学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本文就此谈几点看法。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在情境中自主学习
  兴趣是求知的先导,是会学的条件,是构成小学生学习动机最为活泼、最现实的成分,只有学生把学习看成是一种快乐、一种需要,满足这种需要是一种最大的享受,才会产生巨大的动力,才会激发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自主學习,教师就要为学生创造真实生动的情境,为学生创设一种情趣盎然的学习气氛,使学生自然产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动。
  例如:在教学《6、7的加减法》一课时,我在课前让学生听儿歌《数鸭子》。问学生在这首儿歌里听到什么有关数学的知识?学生会说有:2、4、6、7、8。我们还学过哪些数字呢?学生会说还有:1、3、5、9、10。你们会数吗?请你们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数一数好吗?通过生活化的情境引入,学生的注意力很快会被吸引到课堂来上来,为这一课的学习作好铺垫。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样,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动力,产生了积极的数学情感。
  二、指导学法。让学生在探究中自主学习
  方法是学习的金钥匙。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学生的学法指导。学法指导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引导学生掌握、选择和运用一定的学习方法,以提高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法。我们老师不仅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教会学生,更要通过操作、演示、实验、讨论等方法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把枯燥的数学知识放在愉悦的环境中探索,从而使学生乐学、爱学、会学,主动地获取知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每一个新知识都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教学时必须抓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在学生思维的关键处点拨。如我在教学基本的“求平均数”应用题时,我觉得第一节课的教学最重要的是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建立起“平均数”的基本思想,进而得出求平均数的规律。但由于教材中例题是求6个同学的平均身高,无法进行操作演示,学生理解起来较为抽象。我就把静态的教学内容转"化为动态的思维活动过程,设计了三张分别为4、9、ll格的纸条启发学生观察思考,并实际进行剪接、演示“移多补少”。同学们从上述过程中直观形象地理解了“平均数”是“把几个大小不等的数移多补少”,使他们形象地理解了“平均数”的含义,在此基础上,教学书上的例题就迎刃而解了。
  三、质疑创新,让学生在发展中自主学习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愿意学习;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要注意学生的学法指导,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同时还要发展质疑能力,鼓励创新,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编辑 姚思雅

相关热词搜索:浅析 学生自主 培养 能力 学习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